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從1981年衛校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07章 保留直腸和肛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07章 保留直腸和肛門

陳棋準備給亓泉林親自做個腸鏡檢查。

這個檢查本來是很簡單的事情,但複雜在於,大腸側向發育性腫瘤本來就是一個罕見病,臨床上很少見,就連童教授也沒見過幾例。

現在還有可能用“新技術”內鏡手術去治療這個罕見病,那就是罕見中的罕見了。

如果內鏡成功,那將是世界上第一臺大腸側向發育性腫瘤內鏡手術,這個意義就非常重大了。

碰到這種世界第一,做為專業醫生,哪個對這種疑難雜症不是心裡癢癢的?誰不想參與進去,哪怕親眼看看也好。

越中這邊的醫生不好意思開口,西京來的醫生們則一個個忍不住了,於是全部在病房裡把亓泉林給圍住了。

梁穩定和周啟發一個拎著水果罐頭,一個拎著麥乳精,兩人一臉討好似的將東西放在了茶几上。

“老亓,來來來,咱們也算是他鄉遇故己,這又是同行又是老鄉,還是多年的老朋友了,這也算是正式來探病了哈。”

“就是,老亓,我說你也不夠意思,一個人跨越半個中國來到這沿海地區,萬一有個好歹身邊連個親人都沒有,正好我們來了,你可以放心了。”

周啟發和梁穩定一唱一合,聽得亓泉林連連搖頭:

“你們兩個來這裡的目的我知道,是不是想讓我把自己貢獻出來當模特,當大體老師,供你們胃腸科研究一下對不對。”

“嘿嘿嘿,這不是你這瘤子比較罕見嘛,咱們也難得碰到一臺。”

“就是,老亓你放心,這事咱們絕對不傳出去,更不會傳回西安去,不會讓你沒面子。”

亓泉林繼續搖頭:

“老梁,咱們都50多歲的人了,你覺得這世界上還有什麼火是紙包得住的?我來越中,一方面是希望陳棋院長能用一種特殊的治療方法幫幫我,另一方面的確也不想讓外人知道,我以後有可能就是一個沒有直腸肛門,拎著糞袋的廢人了。”

看到亓泉林還是拒絕公開自己的手術,周啟發更急了:

“老亓你聽我說,別人我不管,我就說我們胃腸外科的事情,你自己也是外科醫生,應該知道大腸側向發育性腫瘤就是咱們外科的業務,你說你去內科看病,這不是打我們外科的臉嘛。”

陳棋將內鏡手術病人都收在了消化內科,所以外界都把內鏡當作了內科業務範圍。

亓泉林有些尷尬:

“這,我這不是也沒辦法嘛,咱們外科上來就是一刀,我這直腸和肛門肯定保不住,你說我以後大便都不能控制了,還怎麼上班?站在手術臺上,一邊開刀一邊拉屎,你們能想像那個畫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周啟發顯然有些上頭了:

“老亓呀,亓泉林同志呀,你還沒有理解我的話呀,我的意思是,如果以後我們胃腸外科的手術都可以讓他們內科醫生透過內鏡手術治療,那要咱們外科何用?咱們是不是可以下崗了?”

梁穩定是內科醫生,一聽就樂了:

“對噢,等以後咱們內科一統江湖,你們一個個都去掃廁所搞後勤,保證不讓你們閒著,哈哈哈。”

周啟發翻了個白眼,手指點梁穩定罵道:

“老亓你看看這傢伙多得瑟,你就受得了這些內科醫生跑到咱們外科醫生頭上來拉屎拉尿?”

做外科醫生的,就沒幾個脾氣好的,一個個都是糙老爺們。

亓泉林明知道周啟發是在激他,但他也明白這例疑難雜症的機會很難得,換誰都不想錯過這個機會。

接診的醫生多,且西京醫院的醫生水平都是頂級的,會不會人多主意多,或許對他的手術有好處呢?

想到這裡,亓泉林輕嘆一口氣:

“好吧,既然你們想參與我這臺罕見病,那你們就參與吧,我做了一輩子醫生,想不到臨老了還要做一回大體老師。”

一聽亓泉林答應了,梁穩定和周啟發都挺高興:

“好好好,大體老師好!”

“老亓你這就對了,咱們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不能有好處就讓越中醫生得了嘛,萬一還是我們自己人搞定呢?”

周啟發這時候還在吹牛,等到中午做腸鏡的時候,他再也吹不出來了。

內鏡診療室內。

陳棋親自操作著腸鏡,從直腸開始,慢慢往結腸伸進去。

顯示屏上展現出來的,全部都是密密麻麻、大大小小不等的、顏色類似於生雞蛋黃,還有些像生菜花一樣的腫瘤。

如果有密集恐懼症的人根本就受不了。

診療室裡面,童教授、郭元航、朱火炎、張偉忠、梁穩定、周啟發等內外科醫生全部都一言不發,皺緊了眉頭。

診室室外面的多媒體教室裡,西京醫院的醫生們、越中醫院的醫生們、碩士班的15名學生全部都死死盯著大屏幕,看到內鏡展現出來的腸內情景,也全部都倒吸了一口冷氣。

“腸子裡面全部都是腫瘤,怎麼會這樣?”

“腫瘤已經佈滿直腸結腸了,除了將整段腸子切除,這還有其他什麼辦法?”

“側向發育型腫瘤還想內鏡手術,這也太難為陳院長了。”

大家都七嘴八舌議論起來,中心思想只有一個,要麼不治,要治手術是唯一的辦法,這個觀點顯然得到了所有內外科醫生的贊同。

診療室裡面,大家以為陳棋只是純粹在做一臺腸鏡檢查。

其實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陳棋已經悄悄拿出一臺超聲內鏡,開始做起了進一步的檢查。

超聲內鏡,是將內鏡和超聲相結合的消化道檢查技術。

檢查的時候,先將微型高頻超聲探頭安置在內鏡頂端,當內鏡插入體腔後,在內鏡直接觀察消化道黏膜病變。

同時還可以利用內鏡下的超聲行實時掃描,獲得胃腸道的層次結構的組織學特徵及周圍鄰近臟器的超聲影象。

這玩意兒可是妥妥的來自後世的黑科技,陳棋也是欺侮這時候的人還不認識超聲內鏡,所以大膽放心拿出來使用了,不知道的以為就是普通結腸鏡。

沒辦法呀,陳棋要治療亓泉林的疾病,他必須要做到心裡有底。

首先就要判斷側向發育性腫瘤是否已經惡變?如果已經惡變,那麼浸潤範圍有多少?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後續手術就要根據這個來。

也只有超聲內鏡這種後世的黑科技才能做到,1989年,其他儀器根本就沒用。

比如⼤腸壁在超聲內鏡下分5層,其中第三層⾼回聲是粘膜基層明顯標誌。

如果已經惡變,範圍在第⼀、第⼆層,說明是侷限於粘膜層,這時候內鏡手術就可以做。

⼀旦癌細胞已經突破第三層,說明有粘膜下層的侵犯,那麼內鏡就沒意義了,只能採取手術全切。

(所以呀,要發展科技,科技推動人類進步,房地產只是肥了極少數人。)

老郭同志看陳棋檢查了半天,拿著“腸鏡”反反覆覆的照來照去,忍不住問了出來:

“陳棋,情況怎麼樣?都這樣了,還適合內鏡手術?”

老郭做了一輩子醫生,思維已經固定化了,看到顯示屏裡腸內這麼多腫瘤,他心裡早就下了判斷:只有傳統手術一個辦法。

陳棋一邊繼續超聲檢查,一邊回答道:

“已經發生了早期癌變。”

這話音一落,診療床上的亓泉林閉上了眼睛。

診療室內和多媒體教室裡,不少人都發出了一陣陣驚呼,尤其是西京醫院的醫生們,他們總希望自己的這位老鄉兼同行能有一個好結果。

癌變,是醫生和病人都不願意坦然面對的玩意兒。

朱火炎也是外科醫生,他同樣偏向於傳統手術,於是不解地問道:

“陳棋,你都還沒有做病理切片,怎麼就能確定已經癌變了?”

陳棋心想我總不能告訴你們自己已經用黑科技做了全面的掃描,連癌細胞浸潤了幾層都知道了。

“朱老師,你們看,活檢鉗咬提,粘膜下注射後有抬舉徵,內鏡下空⽓變形試驗,在吸⽓時病變有變形抬⾼徵象,這些都已經表面發生了癌變,不過還好,癌變是早期的,一會兒我們活檢確診一下。”

其實陳棋是胡扯了一番,其他人聽了也是似懂非懂,也就沒有追問。

這時候病床上的亓泉林忍不住問了一個所有人都關心的問題:

“陳院長,根據你的判斷,我這樣的病情能不能內鏡治療?”

大家的眼光都唰唰唰看向了陳棋,反正無論是內科醫生還是外科醫生,所有人心裡都認為亓泉林的病情只適合手術切除了。

大家就想看看這位陳院長有沒有石破天驚的不同意見?

陳棋顯然看得出大家的心思,於是微微一笑,挺了挺胸部,又是非常裝逼地回答道:

“亓主任,你抱了極大的勇氣,最後的希望跑到越中來找我,怎麼可能讓你失望呢?這臺手術,可以內鏡治療,你的直接和肛門可以保住。”

亓泉林一下子眼睛睜得圓圓的:“此話當真?”

診療室內外又是一陣驚呼:“就這樣了還能手術?”

要不是陳棋是院長,否則不少人肯定要出言不遜了,覺得陳棋這是吹牛吹到大西北了。

童教授也忍不住質疑道:

“小陳,這可不有開玩笑,這玩笑要是傳出去,你會在全國衛生系統內鬧大笑話的。”

老郭也有點急:“是呀陳棋,我剛剛粗步看了一下,這大大小小的腫瘤起碼在80顆以上,不同分型的腫瘤都有,你內鏡手術怎麼做?”

陳棋輕咳了幾聲,有點發愁地說道:

“做是肯定能做,就是這臺手術會非常復雜,沒有10多個小時根本就拿不下來,搞不好15個小時都不止,對主刀醫生的體力,對麻醉技術都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10多個小時的手術,陳棋真當有點自信心不足。

內鏡手術不同於其他傳統手術,當陳棋吃不消的時候,無論是老郭還是老朱都可以替代他的主刀位置大家輪流。

內鏡手術目前越中人民醫院只有一個半醫生可以做。

陳棋算一個,張偉忠這位前復旦教授、中山醫院內鏡室主任算半個。

這也就意味著亓泉林的手術,10多個小時全程下來只有陳棋一個醫生可以頂上。

這10多個小時,陳棋不能尿尿,不能吃東西,全程都要拿著內鏡操作杆。

這對體力和毅力是非常非常巨大的考驗。

反而是手術技巧陳棋一點都不擔心,這手術只要採取三種新術式就可以搞定。

一個是EMR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另一個是ESD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根據側向發育性腫瘤生長的不同形態,採取不同的術式。

實在是病變已經累及到粘膜下,也可以採用POEM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來挖隧道的方式治療。

那麼為什麼手術要10多個小時?

廢話,這腸子裡大大小小幾十個,甚至是上百個腫瘤,跟排雷似的一個個切除,這得耗時多久呀,這完全就是一個水磨功夫。

衛生系統就像一個大篩子,有什麼能保密的呢?

越中醫院的陳棋要為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外科醫生亓泉林做內鏡手術,治療側向發育性腫瘤的八卦新聞馬上就傳了出去。

陳棋可是鼎鼎大名,亓泉林也不是無名之輩,瞬間引爆了整個醫療圈。

尤其是外科醫生們,聽說陳棋準備用內鏡這種“內科手段”治療側向發育性腫瘤,一個個都表示不信。

就連內科醫生其實也不信,所以大家都躍躍欲試,想親眼看看陳棋是怎麼做內鏡手術的。

因為手術定在了2天后,離得遠的醫生是望洋興嘆。

而海東省、蘇省、滬海市的醫生們則因為地理相近,於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一個個以最快的速度往越中跑去。

手術當天早上,陳棋看著自家大家準備了足足一大桌子的早餐,是又想吃又不敢吃。

傻大姐還奇怪:“老二,吃呀,你今天不是說要做一天手術嘛,吃飽了才有力氣手術。”

雙胞胎在旁邊吃得不亦樂乎:“爸爸快吃,真好吃。”

陳棋摸了摸肚子,只是往嘴裡塞了兩個肉包子就不吃東西了:

“大姐,不敢吃呀,吃多了東西就要上廁所,所以你今天晚上多準備點吃的,估計下了手術檯我就要餓暈了。”

外科醫生的悲哀就在於此,因為手術整個過程都要保證無菌。

就像外科醫生站在那兒,手永遠都是懸空放在胸前,絕對不會觸碰任何東西。

如果兩個醫生要交換位置,也需要背靠背同時轉身,因為腰部以上,雙肩以下,雙手雙臂、兩側腋中線以前的區域是無菌區,不能碰。

有了這些標準,醫生在手術期間是不能上廁所,不能吃東西,甚至不能擦汗。

很多人看到電視裡主刀醫生流汗了,都是旁邊溫柔的小護士幫著擦擦,不少人就覺得這個行為很曖昧。

其實沒有個別人想像那麼齷齪,純粹就是外科醫生自己不能擦汗,不得不讓旁人代勞,僅此而己。

準備好一切,陳棋準備上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