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六章 苦澀酒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六章 苦澀酒頭

夜壺……現在叫蒸餾器,蒸餾器吊在火上,燒了很久,直到水燒的咕嘟嘟響,沸騰的熱水不停的躥出來。

李孟羲看到了這個現象,夜壺的口太淺,如果裝的水太多,把水煮沸就會如此。

看來正式蒸餾酒的時候,酒應該最多裝三分之二滿就可以了。

夜壺中的水煮沸了,李孟羲不管,依然繼續煮。

高溫沸煮,可以防毒,畢竟不是什麼正經的蒸餾器,還是煮煮比較好。

趁水在沸騰,李孟羲開始組裝導流管。

沒有材料,李孟羲用細的竹接一節一節連成了u形彎管,把連線部分用麻布纏繞,然後再用老鐵和好的泥把麻布外糊了一層,泥土能保證足夠的密封性,就是不知道如果泥土幹了強度會怎麼樣。

還未開始正式蒸餾,李孟羲在腦海裡推演了一下蒸餾過程——酒用漏斗倒進蒸餾器中,然後加熱蒸餾器,隨著酒液溫度升高,在到達水將沸騰又未沸騰的溫度後,酒精蒸汽開始順著導管向外溢散,當酒精蒸順著n形導到了導管後半段,熱的蒸汽遇見嵌在竹筒上的小扎甲片後,會立刻冷凝,變成液滴流下,但冷凝過程不會如此高效,未完全被冷凝的酒精蒸汽繼續順著導管流動,被長長的導管逐步液化。

這還不夠,區區十幾枚扎甲片,很快就會因為吸收了熱量而變得滾燙。

至少有大半酒精蒸汽會從導管出口散出來。

所以應該把導管出口接在酒罈裡,然後,酒罈裡丟一把扎甲片,繼續充當冷凝物之用,然後,再把酒罈和導管整個用泥土封住,一個劣質又低階的冷凝器又成了。

想通了一切關節之後,李孟羲閉著的雙眼豁然睜開。

睜開眼的一瞬間,李孟羲看到自己身邊圍了一堆人。

“小哥兒,你這是弄啥?”鄉勇看著咕嘟咕嘟冒水的夜壺,好奇的問。

“蒸酒。”李孟羲草草回了一句。

“老鐵,”李孟羲扯著嗓子叫,“老鐵叔!”

“來了!”

老鐵應聲而來,手裡捧了一大坨和好的黃泥。

在輜重營閒人們的圍觀之下,李孟羲先把陶壺裡咕嘟嘟煮了半天的水倒掉倒空。

然後李孟羲湊著鼻子聞著壺聞了一下,奇怪的味道小了很多。

約莫了一下陶壺的容量,李孟羲回去抱了三小壇酒回來。

陶壺的口太小,而酒罈是圓口,很不好倒,沒有多少生活經驗的李孟羲怕把酒倒撒出來,讓別人幫忙倒。

沒讓老鐵倒,老鐵還一手泥呢。

曾經有個講賣油翁的故事,賣油翁倒油能把油從一個銅錢眼裡倒進去,而油倒完,銅錢上滴油未沾。

再平凡的技藝,也能熟練的讓人歎為觀止。

李孟羲就見幫忙的鄉勇手捧著小酒罈,然後離陶壺嘴很高的地上,酒罈稍傾,把酒倒出拉成了一條細長的酒線,完美的把每一滴酒都倒了進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簡直跟雜技一樣。

李孟羲看的目不轉睛。

不一會兒,一小壇酒被倒完了,幫忙的矮個子鄉勇吮吸了一下大拇指,把拇指上撒的兩滴酒給舔進了嘴裡。

“小哥兒,這兩壇還倒不?”

“嗯。”李孟羲點了點頭。

約兩壇半之後,陶壺裡的酒達到了三分之二滿的程度。

可以開始蒸酒了。

李孟羲先把n形管出酒口插進一個空的酒罈裡,然後準備往空酒罈裡灑一把扎甲片。

把扎甲片從懷裡掏了出來之後,李孟羲轉念一想,用扎甲片的話,酒蒸餾好豈不是還得把甲片從陶壺裡拿出來?

解決辦法是,李孟羲拿自己的短環首刀洗乾淨後,直接插進酒罈裡,讓環首刀充當冷凝片用。

這樣就差不多了。

找來一塊乾淨的麻布,撕兩個小洞,然後出酒管和環首刀都穿過麻布以後再塞進酒罈中。

黃泥起到了關鍵的密封作用,用黃泥把麻布上糊了一層,糊的密不透縫,保證什麼蒸汽都跑不出來。

古代釀酒技術條件差,釀酒匠人們無法控制酒裡甲醇的含量,所以甲醇含量較高,而在漫長的實踐中,人們雖然不知甲醇為何物,但是發現把酒熱一熱,喝起來味道更好。

這是因為加熱時把甲醇和其他影響口感的雜醇蒸發掉了,所有口感會更好一點。

到後來發展出的燒酒工藝,強化了這個除醇過程,一鍋酒蒸出來的酒頭要丟掉,剩下的再蒸出來的酒因為少量雜醇蒸發的差不多了,從第二鍋開始,酒的品質絕佳。

老鐵幫李孟羲把n形管的另一頭接在了陶壺嘴上,然後用黃泥把接口處糊的嚴嚴實實。

正式開始蒸酒,木柴在壺底熊熊燃燒,也沒有表,李孟羲無從判斷時間,只知道相當一會兒過去了,李孟羲抽了抽鼻子,認真聞了聞,空氣中沒有味道過於強烈的酒精的味道,這說明,密封不錯。

李孟羲蹲在地上,懷裡抱著小酒罈,默默數著數。

大致數了三百個數後,大致五分鐘時間,李孟羲請別人幫忙替他拿著酒罈,他站起來,走過去耳朵湊到陶壺上認真的聽著。

陶器的加熱效率很慢,五分鐘過去了,壺裡還沒有沸騰的聲音。

終於,等李孟羲又聽了一會兒,他聽到了從壺裡傳來的輕微的咕嘟嘟的聲響。

“撤火。”李孟羲朝看熱鬧的人指揮到。

鄉勇們七手八腳的一人拽一根木頭就把火全撤走了。

揭著麻布的一角,把黃泥用的黃泥連同n形管和環首刀一併從酒罈上取下,李孟羲迫不及待的去檢視蒸餾效果。

真的被蒸餾出酒了,李孟羲瞪大眼睛湊著壇口往裡看,他看到小酒罈底部鋪著薄薄的一層酒,稍微把酒罈斜了一下,酒匯聚了起來,看的更清楚了,大概就幾口那麼多。

出酒了,這是個不錯的開始。

慌忙回去拿了自己的碗,李孟羲把酒罈裡的蒸出來一丟丟酒倒進了碗裡,酒水有些發黃,不知是泥巴掉進去了還是陶壺上的髒東西亦或是導管上的髒東西,總之酒不太乾淨。

聞了下,酒精味兒刺鼻,李孟羲皺著眉頭,小小的嘗了一口,酒剛進嘴裡,李孟羲臉色就變了。

又苦又澀,還帶著土腥味和鏽的味道,以及對舌頭火辣辣的刺激,隱約還有一點淡淡的尿騷,李孟羲忍不住一口把酒吐了出去。

酒李孟羲嘗出來了,和不久前被劉備請喝過兩次的水酒寡淡的味道相比,現在蒸出來的酒拋開古怪的口感不提,口感十分辛辣。

這說明,酒精度高了很多。

碗裡剩下的還有幾口酒,李孟羲實在是不想喝了。

本想讓給誰喝的,可一想,這酒實在難喝,不是好東西就不要給別人,會落罵的。

於是,李孟羲就把碗放在那裡,繼續安裝酒器。

換了另一個空酒罈,再次用黃泥密封,可以繼續蒸酒了。

條件太差,溫度很難把控,酒精的沸點李孟羲也忘了是多少了,不過肯定不會是一百度。

到達到一百度後,水蒸汽大量蒸發,不利於蒸餾出高度酒。

李孟羲想到的解決辦法只能是先湊近酒罈聽著酒燒沸騰後,趕緊撤柴,然後利用陶壺本身的溫度繼續加熱,這樣能儘可能的把酒水共融物的溫度在一百度這個維持很短的時間,不繼續加熱後,酒水共融物的溫度開始從一百度慢慢下降,降溫過程中酒水溫度依然高於酒精的蒸發溫度,酒精就這樣和水得以較為高效的分離出來。

李孟羲開始蒸第二遍酒了,還有好幾口酒的酒碗就放在他腳邊。

“小哥兒,這酒你還要不?不要給俺喝?”

有人饞李孟羲的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