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八章 身兼四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八章 身兼四部

張飛狠剜了李孟羲一眼,然後風風火火的衝上去,一拳頭砸在矮几上,把矮几上的竹簡砸的彈了起來,張飛吹胡子瞪眼的跟劉備質問,“既俺老張是首功,他李孟羲為何也是首功?破城首功怎能有兩個,大哥你是何道理?!”

“翼德,休要胡鬧!”劉備面色不虞,就要訓斥張飛。

李孟羲這時,緩緩走出人群。

“兩個首功,確實無此道理。”

“孟羲並未親自攻城廝殺,領次功便好。”李孟羲淡然的說到。

那可是次功,還便好,說的如此理所當然,你以為你是誰啊?

張飛不忿,拿早瞪李孟羲。

未等張飛發作,關羽拽著張飛,把張飛拽一邊去了。

“孟羲小友昨夜襄助我軍改整攻城器械十餘處,始創我軍攻城戰法,勞苦功高。

賞酒六壇,肉二十斤。

孟羲多有智謀,來我軍中許久,未有職使,甚是不妥,今藉此時機,確立職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孟羲聽令。”

“在!”李孟羲學電視劇上的樣子,雙手抱拳,單膝跪地聽封。

他的動作極其標準。

“命李孟羲為木匠營營正,掌管器械打造等諸般事宜,職同百夫長;

命李孟羲為軍中練訓官,襄助關羽操練隊伍,研討軍陣,職同百夫長;

命李孟羲為將作營營正,掌管打造軍械,編整甲冑,職同百夫長。”

“孟羲啊,三職同兼,可能為?”劉備笑著問到。

李孟羲皺眉思索片刻,然後眉頭施展,“還有一職,我略懂醫理,可為軍醫。”

劉備笑了,一拍桌子,“好,再令李孟羲為醫師營營正,掌管軍中醫師,救死扶傷,職同百夫長。”

如此,李孟羲同時身兼四職,開始正式擁有權利,儘管他才九歲,這一日後,他在軍中的權柄已僅次劉關張三人。

——

李孟羲人小小的,拿不動六壇酒,二十斤肉,他要劉備幫忙幫他拿回去。

劉備拉著他說,正好大勝,何不痛飲一番。

李孟羲搖頭,他看著劉關張三人,搖了搖頭。

“今雖大勝,河間軍情未定,非是慶功之時。

我且問,其他各縣遊騎可派?城防可布?繳獲是否清點?

三位痛飲,酩酊大醉,若其他各縣黃巾率軍來攻,誰去領軍殺賊?”李孟羲搖頭,“我嗎?”

“我不行。”

“飲酒慶功不無不可,然主將劉關張三人,需一人不得飲酒。

軍中戰卒千人,亦需留人半數戒備,以防不測。”

說完,李孟羲就走了。

備看著李孟羲遠出城外的背影,久久出神。

突然,劉備笑了,感慨到,“孟羲真吾之人鏡也!”

一場大勝,有別於大興山一戰,此戰克復縣城,劉關張三人皆有些忘乎所以。

李孟羲一盆冷水潑下來,直說境內軍情不清,萬一其他黃巾殺過來,被殺個措手不及怎麼辦。

李孟羲雖討厭,但他說的極有道理。

“三弟,你平日嗜酒,今日又立大功,且放心一醉,軍中有我看著。”

關羽這麼說,是不準備喝酒了。

張飛忙看劉備,劉備也搖頭,“城防未布,我得看看。”

劉備關羽皆說張飛大可一醉不起,軍中有他兩人看著,然後說著就各自忙去了。

張飛看了看手中的酒罈,又看了看大哥二哥離去的方向,頓覺壇中之酒無味。

人都走了,就剩老張一人了,還喝個什麼酒,一個人喝悶酒嗎?

張飛酒興全無。而壞了大家酒興的李孟羲,張飛知到李孟羲說得對,但就是討厭他。

這娃娃嘰嘰歪歪的一天天,煩死個人。

李孟羲帶著一堆酒肉回到輜重營。

有人問是分給輜重營的嗎?

問的人誤會了什麼。

“什麼輜重營?這是老子的酒肉!”李孟羲笑罵了一句,“昨一晚上,我跟木匠營跟攻城營忙了一夜,你們就沒看見?這是劉玄德賞我的,沒你們的份!”

話說清了。

話雖這麼說,但李孟羲還是撿了一塊不小的馬肉,招呼著,“肉這麼多,我跟我弟也吃不完,來弟兄們,你們看著分分?”

輜重營的鄉勇們都不好意思拿。

“鐵叔!”李孟羲招呼鐵叔拿肉。

老鐵臉上堆笑,嘴裡說著多不好意思,手可接著肉了。

一塊將近三斤的馬肉,夠給弟兄們分分見個肉星。

不是李孟羲不心疼肉,肉很難得,實在是天不冷,不好儲存,如果放變味了,那還不如不吃呢。

李孟羲剛回來,磚頭醒了。

一醒來,見哥哥拿回來的好多肉,磚頭開心的蹦蹦跳跳的,磚頭迫不及待的想要哥哥給他弄肉吃。

“哥能不能吃肉肉嗎?”弟弟趴在李孟羲的背上小嘴一句不離肉。

“哥你讓肉弄弄吃嗎?”

“可以用火弄吃的嗎?”

“能不能吃啊哥哥?”

弟弟左一句哥哥,右一句哥哥,讓李孟羲無法拒絕他。

老鐵煮肉去了,李孟羲把自己的肉也交給了他,囑咐他把肉用手給多洗,把血給洗乾淨再煮。

“煮好就能吃了。”李孟羲用腦袋噔的一聲

磕了弟弟額頭一下。

“哎吆!”弟弟捂著腦袋,咯咯直笑,眼睛笑成了月牙。

蒸酒大業還要繼續,別人都忙了,李孟羲得自己來。

小孩子的好奇心過於旺盛了,李孟羲在蒸酒,弟弟這裡也要問,那裡也要問,李孟羲不得不一句句回答。

有傻弟弟陪著,李孟羲也不至於那麼無聊了。

李孟羲不停的一個人添火撤火,儘可能的控制住溫度,讓蒸餾過程更有效率一點。

當李孟羲估摸著差不多了的時候,他撤去了木柴,把收集酒精的酒罈上蓋著黃泥的麻布連同竹管一起撤去。

當酒罈露出一個縫,一股濃烈清香的酒精味道撲面而來之時,李孟羲知道,酒蒸餾成功了。

李孟羲激動的往四周去看,可是附近除了傻弟弟,一個人都沒有。沒人能跟李孟羲分享酒蒸餾成功的喜悅。

不同後世的勾兌酒,這個時代的酒都是糧食釀造的,帶著一股糧食的清香。

酒罈裡,只有半壇酒,兩壇半將近五升的酒水,只蒸出來一升更高度數的酒。

李孟羲迫不及待的驗看蒸餾的結果,他直接抱著酒罈,斜著酒罈就喝了一小口。

烈酒入口,火燒一般的感覺瞬間麻痺了李孟羲的舌頭,酒精的味道沿著口腔直往鼻子躥,一瞬間李孟羲覺得自己的鼻子失去嗅覺了。

李孟羲被一口酒嗆的咳湊連連,眼淚都出來了。

喝過一次剛蒸餾的酒,李孟羲知道為什麼漢朝已有蒸餾技術,卻沒有發展出蒸餾酒的原因了。

因為剛蒸餾好的酒,味道太刺激,簡直不忍受,需要放置一段時間釀一下,讓酒口感柔和之後才能喝。

蒸餾和蒸餾酒之間,還缺了一個技術環節呢。

按照技術發展的脈絡來看,原始時期人類發現把水果堆積起來放一段時間,然後會產生一種好聞又好喝的東西。

於是,最早的釀酒術出現了。

接著進入文明社會,人們慢慢依靠經驗,學會了了用糧食來更高效的釀酒。

古代釀酒技術的發展來自於經驗的總結。

技術的推動力來自直觀直接的經驗,那麼把酒熱一下蒸餾一下會好喝一點,這是直接經驗;而把酒蒸汽收集起來,這就是非直接經驗,而是拐了一個大彎了。

眾多的人口,眾多的基數,或許有極少數釀酒師試過收集酒蒸汽來收集酒,可是酒剛蒸餾出來,難以下嚥。

一試蒸餾酒不好喝,就沒人再用這個方法了。

而發現蒸餾出來的酒不好喝,還繼續用昂貴的酒蒸餾那麼一小點酒,還不喝,還放幾個月,這麼做的人幾乎有,沒有理由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