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站在城樓觀山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站在城樓觀山景

城已被攻下,大軍沒理由遲滯不前。

在破城後第三日,劉關張三人和李孟羲共四人在商討下一步向哪進軍。

雖說大戰略是直奔中原至長社一帶,尋機會與黃巾決戰。

可如今河間郡十一縣,文安縣城已復,其他各縣是何情況,探馬尚未回報。

劉玄德的想法是大軍直撲下一縣,若無戰事便罷,若有戰事,直接率軍與決勝負。

劉玄德此意關羽很贊同,張飛則是興奮。

就該如此,就該提大軍直接撲上,黃巾戰力不堪,怕個甚?

三人商量完了,意見大致統一,都同意立刻拔營行軍。

等三人都商量好了,劉備才突然意識到李孟羲外一旁一句話也沒說呢。

劉備看李孟羲閉口不言,不知他是何意,沉吟著,劉備問,“孟羲,我三人商議今日便要拔營,你意如何?”

“我覺得,行軍可暫緩兩日。”李孟羲淡淡說到。

“嗯?!你待怎講?”張飛又不開心了,眼珠子一瞪,瞪著李孟羲。

李孟羲對吹胡子瞪眼的張飛視而不見,轉頭對一臉不解之色的劉備和面有疑問的關羽解釋道,“為何要暫緩兩日,一個字,我軍戰法粗疏。”

“此次攻城之前,我軍之前未有攻城之舉,士卒未習攻城戰法,雖連夜操練,依然多有疏漏之處。

即我軍攻城戰法欠缺,守城戰法就不缺了嗎?

三位說今日就要領軍欲決戰黃巾,那好,縱遇黃巾,萬一黃巾又龜縮城池,如之奈何?

若我軍剛下城池,黃巾援軍又至,此時我軍就要守城,敢問,我軍士卒可守過城?倉促守城,可能守城?縱守住城池,我軍傷亡幾何?

今有文安縣城,城雖小,然護城壕溝,吊橋,城牆,敵樓等皆備。

正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今城在我手,正可借之練兵,完善攻城戰法。

習練守城之法,皆可。

前夜我軍連夜操練,攻城之時,仍有疏漏,為何?

前夜於平地之上操演攻城,正如於陸地學泳,怎能透徹?

幸今得城池,攻城戰法可藉機完善。

故,某提議暫緩兩日行軍。

雖只一兩日,操練兩日,足以讓我軍戰力再上一階。”

李孟羲把話說完了,端起面前的碗喝了一口水,他不再言語了,如何抉擇是劉玄德的事。

矮幾兩側,劉備和關羽相視一眼,瞬間明了了彼此的意思。

“孟羲之言,大有道理。那就暫緩兩日。”劉備最終拍板。

李孟羲不是眼光獨到

,智慧超群,而是相比著急建功立業的劉關張三人,李孟羲有點胸無大志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劉關張著急建功立業,自然利令智昏,少了冷靜;李孟羲心態平和,用超然物外的眼光看著周圍的一切,智商線上而已。

和劉備一起登城,站立敵樓之上,下望城外大軍。

只見城外收拾妥當的大軍正在把早晨收拾好的帳篷再次搭好。

李孟羲不由的看了劉備一眼,敢請人家已經準備好拔營了,準備都做好了,,根本沒打算跟自己商量。

站著的地方,是敵樓。

敵樓為蓋在城牆上的一個小樓,或小亭子。

李孟羲所站的這個敵樓,就是四根磚石柱子支撐著四角,中間一根大柱子支撐起頂棚的四四方方的一個亭子。

按城池的大小和需要,敵樓一般不一定有或沒有,但若是只有一個敵樓,那一定是在城門洞正上方。

如果敵人有巨型投石機來攻城,那麼城門處是整體城牆結構最薄弱的地方,城門最容易被砸壞。

而如果敵方沒有重型投石機,城門依然是緊要無比的位置,攻城方一定會遣重兵攻擊城門。

因為每段城牆上能容納的人有限,所以修敵樓,有的敵樓甚至三三層三四層。

三四層的一個敵樓修在城門洞上方,每一層都可以向下投射弩箭,石頭,金汁等物,火力密度被大大增強。

三四層一個敵樓,等於集中了三四段同等長度城牆上的人力集中到了城門上方,能有效增強對城門的防禦力。

除此之外,敵樓高出城牆很多,可以登高看察敵情。

李孟羲大致明白了敵樓是幹什麼的了,其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於加強某一段城牆的防守力量。

本來李孟羲是不知道敵樓是幹什麼的,可文安縣的小城只有兩個敵樓,兩個敵樓全部設在城門之上,如此明顯的特徵,李孟羲開洞小腦筋,聯想一會兒就想明白了。

高處有風,吹著風很舒服。

李孟羲正在城樓觀山景,突聽得城外亂紛紛,旌旗招展空翻影,卻原來是關羽領兵,要往西行。

一隊人馬要離軍而去,關羽打馬來到城下,揮手跟城頭兩人打招呼。

“關將軍,不是要練攻城戰法嗎?你帶人哪裡去?”李孟羲扒著城垛向關羽喊到。

關羽拂鬚大笑,“我帶人去練奔襲戰法,順帶巡視縣城四周。至於攻城戰法,交給你和大哥!”

關羽大笑而去。

就待這兩天時間,關羽還要抽空操練奔襲精兵,可真是見縫插針了。

這時間利用效率高極了,劉備義軍越

發的正規了。

天下紛亂,多有豪傑募集鄉勇討伐黃巾。其他鄉勇有沒有有意識的邊行軍邊練兵,甚至能為了練兵,而不惜停下來,其他鄉勇的部眾能不能做到這樣,不知道。

大概是沒有,有也會很少。

而遠超同行的劉備義軍,勢必出類拔萃。

今關羽帶兵奔襲之法,練一天,未見分別,練十天,或許依然未能見分別。

然討伐黃巾,前後最少半年之久,半年之後,日復一日,精兵縱然不成,也該初具氣象。

李孟羲跟劉備大眼看小眼的看了半天。

“關將軍把人帶走了,咋辦嗎?”李孟羲無奈的問。

關羽一帶三百人走了,除去輜重隊三百人,新抓了三四千俘虜之後,新抓的俘虜也要派人嚴加看管,哪裡還有人。

劉玄德想了好一會兒,一咬牙,決定抽調輜重隊,一半人,再加上巡營隊再抽點人,湊齊了三百人。

三百人只比那日攻城隊人數略多,還要分成攻守兩部分,很寒酸。

劉備就要把操練之事交給李孟羲全權負責,李孟羲笑著拒絕了。

“玄德公,你即已跟關將軍學習兵書,練兵之法,也可學起。

練兵之事,你可自行為之,我要去看看城池構造。”

李孟羲說完就拱手告辭離開了。

不一會兒,士兵已在城下集合,劉備已經沒主意了。

自涿郡起兵以來,練兵之事,本是關羽負責,後來李孟羲天降,練兵之事,就是李孟羲和關羽兩人負責,今讓劉備獨自練兵,還是複雜的攻守對練,難度有點高。

敵樓下,劉備搓了搓手,一跺腳下城去了。

總得硬著頭皮上了。

李孟羲說的很對,既然兵書都學了,練兵術自然也要學,沒有任何一個名將是只會讀兵書,而不會練兵的。

孫子兵法第一篇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孫子兵法,第一篇,劉備這些天除了操練攻城戰法那兩天以外,日日有背記,已經把第一篇前四分之一背的滾瓜爛熟了。

李孟羲進度更快一點,背熟了半篇。

劉備下城練兵,而李孟羲順著城牆環城細看,他遠看山景,以及築城地勢,近看成池構造,城中佈局,再細看細節,小到城垛,及小一塊城上上扣下來的泥土,細細觀看下來,他頗有所得。

一個城池的完整印象,在李孟羲腦海構建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