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四章 又一人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四章 又一人才

肉該怎麼分呢,按李孟羲所想,應該按勞分配,可以分給戰兵,看守輜重的鄉勇也可以分,木匠營和民夫們大可不用分了,因為木匠們本就有一套功賞機制,而關羽部的戰兵們,日日操練辛苦,還沒辦法掙得什麼功勳,把肉食分給戰兵們,正好作為犒賞。

李孟羲是這麼想的。

剛吃完飯,李孟羲帶著弟弟要去軍醫那裡弄點水洗洗完,見傳令騎兵跑來傳令。

“將軍有令,暫止行軍一日!”

暫止行軍,也就是說,就地休整一日。

應該是劉備和關羽兩人商量好了,決定停下來休整一下。

大軍給軍中造成了諸多不便,壞掉的帳篷得補,士兵和民夫們淋溼的被褥衣服得烤乾,別的不提,死掉的牲口要不宰好再走,就沒法帶了。

兩個大型牲口的屍體死沉,人背背不動,車拉沒有車,並不好辦。

而且,宰大型牲口需用的時間不斷,早飯本來就比平日晚了,再為了宰牲口而等上半天,又耽誤許久,縱然今日就拔營,今天也走不多遠。

而且,等上一天,等到明日,路還幹了一點,如此,明日再行軍,路豈便利。

李孟羲還沒見過殺牛呢,他感到好奇,帶弟弟去看。

在古代,生產力低下,沒有太多富裕的糧食喂牲口,再加上牲口一般都是用來耕做的,不會經常殺著吃,宰殺牲口的數量少,因此,屠夫的數量也少。

宰殺牲口需要技術,需要手藝高超的屠宰匠。

軍中現在萬餘人,屠宰匠還真好找。

義軍有過好多次挑選各類人才而情況,民夫們都適應了,都知道挑人是幹嘛的了。

挑人有活幹,有活幹就是好事。

民夫營中的屠宰匠踴躍而出。

挑的是屠夫,被挑中的屠夫們就猜是要幹嘛,應該是要宰牲口的,不出屠夫們所料,就是宰牲口的。

——

屠夫們在地上搭了兩個三角架子,

兩頭死掉的牲口,一頭牛一頭騾子,被屠夫

們栓住四蹄,吊在上上,然後木槓兩頭都有四五個人抬著槓子,費力的把死牛抬著走。

李孟羲就帶著弟弟在一邊看,死牛從眼前抬過的時候,李孟羲看到死牛的牛眼翻白瞪大老大,牛死好像都是瞪著眼的。

木架子是屠宰架,用於懸置和固定牛屍的,屠夫們把吊著死牛的木槓放在架子上,放好之後,木屠宰匠們磨刀霍霍,開始宰牛。

屠夫們拿的都是環首短刀,而不是尖頭的宰牛刀,可想而知,肯定是因為急切間找不到足夠的外牛刀,才被迫用環首刀的。

刀不好用,可以想象,牛皮肯定會有損傷,得不到完整的牛皮,牛皮不完整,日後有了合適的條件硝制後的牛皮再做皮甲,就得把破損的地方丟掉,會浪費部分材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開始宰牛了,一名壯實的赤膊屠夫抓住牛耳,環首刀一刀朝牛脖子捅去,正如李孟羲之前對環首刀的評價,環首刀刀尖強度足夠,但刃角不夠尖銳,穿刺能力不足。

屠夫拿環首刀往牛脖子一捅,一下沒怎麼捅進去,同樣的地方又用力捅了一次,刀才進去。

捅牛脖子就不好捅,戰場上,環首刀刀尖穿刺能力不夠,捅敵人的鎧甲,就更難捅穿了。

刀刺進牛脖子裡,有暗紫色的鮮血從刀口緩緩流了出來。

不是活牛,一晚上的時間,牛通體的血液都快乾了,要是活的牛,一刀刺進牛脖子,熾熱的牛血會像裂開的水龍頭一樣,譁啦啦的往外流。

宰牛之前,李孟羲還疑惑,疑惑屠夫們為啥只拿了大筐子來,不拿接牛血的盆呢,現在明白了,死牛放的時間長了,放不出多少血了。

果然,專業人士就是專業人士。

殺牛有些殘忍,不適合小孩子看,李孟羲用手害住弟弟的眼睛。

“哥哥你都擋住了,俺都看不見了!”弟弟推開李孟羲的手掌,就是要看殺牛。

“那你做噩夢了我可不管。”李孟羲笑著摸了摸弟弟的頭。

看看也無妨,沒啥大不了的。

宰牛很有看頭,最有看頭

的是剝牛皮,屠夫們按著刀一點一點的把牛皮和脂肪層切離開,因為人多,一堆屠夫,反而誤事了。

要是一個屠夫剝牛皮,還能把牛皮剝的相對完整。

可是人多,都想湊著幹活,一個沒配合好,就有一個屠夫可能經驗不足,把牛皮革破了。

當時李孟羲就看到,一名正操刀的八字的精瘦老人,當場就對年輕屠夫破口大罵。

年輕屠夫臉色訕訕,可能是被當那麼多人面罵了,年輕屠夫覺得丟了面子,強硬了一下,“刀不好使,怎麼怨俺?”

八字鬍精瘦老人脾氣可能有點暴躁,年輕人敢頂嘴,老人指著就罵,“刀不好使,就剝不好皮?老漢宰牛的時候,你娃娃還沒生下來呢。刀咋了?老漢我用個鐮刀剝皮,也剝的囫圇。你娃這手藝,還當屠戶,餓不死你娃!”

年輕人被訓斥臉漲的通紅。

老人言辭有點刻薄了。

以李孟羲的觀察,這發生口角的一老一少兩個屠宰匠,應該之前都不認識。

因為按李孟羲如今對漢末風氣的理解,若是一家人,晚輩是不敢也不能跟長輩頂嘴的。

這就有意思了,並不認識,別人割壞了牛皮,老屠戶看不過,對人破口大罵。

按說,對吧,這牛又不是你的,各壞管你毛事,要你多嘴。

李孟羲目睹了口角發生到結束的全過程,他覺得有點意思。

有點口角,有點衝突,也總比麻木不仁的好。

要是屠夫們來宰牛,應付事一樣,牛皮管他爛不爛的就往下剝,趕緊把牛宰完想完事,這才是麻煩呢。

一般呢,部分有本事的人脾氣大,李孟羲認為,脾氣暴躁的那個八字鬍精瘦老人,就是今日這二三十個屠宰匠中,技藝最精湛的人。

而在接下來的後續觀察中,驗證了李孟羲的想法。

但見老屠戶下刀利索,幹到興起,還揮手趕人,讓礙事的人一邊去,別擋路。

因為他年紀大,別人只能忍讓。

又一個人才,被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