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一章 鄭人買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一章 鄭人買履

李孟羲說他可以找到青龍偃月刀的重心在哪,然後手在重心處持握,最容易控制兵器。

所有兵器,尤其長兵,都是此理。

李孟羲說的有趣,關羽笑著把青龍刀借給了他,讓他來放手測試。

青龍偃月刀太沉,李孟羲斷然是一點也拿不動的。

四處看了一圈,李孟羲連跟棍都沒找到。

草靶倒是有用於支撐的木棍。

請求關羽幫忙,清理掉靶子上的被麻布包裹起來的草團之後,只剩下一根光禿禿的碗口粗細的原木留在原地。

李孟羲來到木樁前看了一下,木樁不筆直,是歪的。

重垂測直法在這一刻可以應用起來,左看右看,在磚頭麻衣領子處看到了線頭。

“磚頭,你別動。”李孟羲吩咐弟弟配合一點不亂動。

磚頭雖不知哥哥要幹什麼,他很配合,一動也不動。

拽著麻線頭用力一拽,麻線被拽斷了一截出來。

成功得到了一段長不過一掌長的短麻線,李孟羲低頭尋摸一番,又找到了一塊黃豆大小的小石塊,石塊特意找了不是很圓的,便於綁起來。

石子很小又光滑,並不太好綁,掉了好幾次後李孟羲終於做好了一個簡易的吊錘。

此時,本就不長的麻線就剩指頭長了。

手指捏著吊錘放在木樁一旁一對比,可以清楚的看出,木樁歪了很多。

李孟羲想把木樁推直,他肩膀和膝蓋頂著木樁,雙手用力向歪的反方向推。

推之不動。

關羽也是有耐心陪一個孩子玩耍,他看明白了李孟羲想幹什麼,見李孟羲咬牙的勁都用上了,磚頭也來幫哥哥,兩個小家夥加一起也沒把木樁推動,關羽無聲的笑了。

關羽伸手抓住木樁頂端,他手掌很大,能完全蓋住碗口大的木樁頂端,只扒拉了一下,關羽抓著木樁用手一拉,木樁被掰直了。

“看看,直是不直?”

李孟羲再次拿出了吊錘對比,“還是有點歪啊。”

經過關羽再次修正,木樁終於筆直。

李孟羲拿不動青龍偃月,又想把青龍偃月橫放在木樁頂端,能輕鬆拿的動青龍刀的關羽於是就成了起重機。

李孟羲讓關羽把偃月刀放上木樁,關羽照做。

放上去

之後,當關羽鬆開了手,像蹺蹺板一樣,佔據了全刀大多數重量的刀首下沉,刀尾上翹,刀向地上栽去。

關羽手疾眼快,刀滾落地上之前,一把抓住。

“剛太靠左了,往右放一些。”李孟羲說著。

關羽繼續照做。

還是未穩,青龍刀還是往一頭栽。

“再往右。”

……

“多了,再往左一點。”

……

“好了,再往右……好,停!”

數次修正,一點點的調整著青龍偃月刀放置的位置,李孟羲成功的找到了重心,並把重心鎖定在了很準確的兩三釐米區間內的位置。

沉重無比又十分修長的青龍偃月刀,放在一根樹立著的纖細木樁上,刀柄和木樁接觸的面積只有很小的一點,偃月刀如同生根,停的穩穩當當。

這一點也不讓人驚奇,關羽恍然大悟,原來孟羲想弄的是秤桿而已。

“偃月刀的重心,就是此處!”李孟羲滿意極了,“全刀上下,只有手握此處時,才能以最小的力氣,輕易馭刀。”

李孟羲一副看我厲害不厲害的樣子,眨吧著眼睛抬頭看著關羽。

“哈哈。”

看著李孟羲自我感覺很良好的樣子,關羽撫須,爽朗大笑。

李孟羲被笑得摸不著頭腦,他撓了撓頭,“關將軍為何笑我?”李孟羲不明所以。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關羽笑著,微微搖頭,“孟羲,你且看,你說的“重心”,位於刀鄂之下何處?”

說著,關羽以臂為尺,自刀顎處向下,伸臂量了一臂之長。

神奇,刀鄂向下一臂,竟然也正是李孟羲所找到的重心位置。

之前未開始測量重心時,關羽已經告訴了李孟羲他作戰時右手握刀之處在刀鄂向下一臂之長;待測量之後,重心竟然和握刀之處重合了。

李孟羲張了張嘴巴,無言以對了。

鄭人買履的寓言,此時活靈活現的重現。

作為一個現代人的李孟羲,骨子裡自有自己的高傲,他認為古人不懂科學,優越感由此而來。

李孟羲認為關羽不懂物理,因此可能不懂重心知識,因此也自然不知道最佳持刀的位置。

若把科學知識比做尺子,李孟羲以為別人沒有尺子,就買不到合適的鞋

卻不想,別人買鞋,根本不用尺子,直接用腳試,就輕易試出了最合腳的。

“孟羲,你用做稱之法稱我的青龍偃月刀,用意何在?某好生奇怪。”李孟羲做了無用功,用意不明,關羽不解何意,於是發問。

李孟羲覺得很尷尬,他撓了撓頭,“不是簡單的秤桿,關將軍。”

關羽所說的秤桿,指的是槓杆原理,槓桿能找到一條線上的重心,然而,對於平面物體的重心,簡單的槓桿卻沒辦法了。

比如找紙板的重心,可以用垂吊法。

比如盾牌,也可以用垂吊法。

“對兵器而言,重心的位置較其他位置更為重要。特別長兵,重心如果過於靠前,手過重心之後,每遠一寸,力增數斤。某雖不會刀法,但也知道,無法持握刀柄尾端作戰……”

“可持。”關羽淡淡的說了兩個字。

李孟羲愣了下,“啊?”

然後,在李孟羲不可思議的眼神中,關羽走至青龍刀刀尾一側,握住了刀柄最尾端,然後猛一抬手,竟然僅以手掌的力量,把偃月刀穩穩舉起。

京劇中常有這樣的動作,京劇武生手握花槍尾,槍尖豎直向上,花槍如旗而立。

花槍那是表演刀具,輕不足斤,而青龍偃月刀,刀重八十二斤。

而且,關羽不是把刀豎舉,而是手臂平伸,與肩平齊,與肩同高,刀鋒向背,刀尖直指身右。

李孟羲張著嘴巴,內心連呼臥槽。

青龍偃月刀重心很靠前,握著刀柄尾端,根據槓杆原理,動力臂x動力=阻力臂x阻力,要把刀平舉所需要的力量,數十倍於刀本身的重力。

八十二斤的十幾倍乃至幾十倍……

關羽一臂竟有千斤之力,舉重刀如若鴻毛。

李孟羲被驚的不輕,他嘴巴微張,幾乎驚掉了下巴。

“嘶~將軍神力驚人……某還是覺得,馭使長兵,要控制重心,不然力不足以持久……”

“可。”關羽斜睥李孟羲一眼,淡淡的回了李孟羲一個字,然後持刀平舉,定住一動不動。

一秒過去了,兩秒,三秒,四秒……

三百個數過去了。

關羽平舉青龍偃月,手穩如鐵,一絲不顫。

李孟羲臉色微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