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五章 原來還是外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九十五章 原來還是外交

劉備買到了剪刀,買到了墨塊,回來之後,立刻就拿給李孟羲。

李孟羲得了墨,很開心。

有剪刀。

還有針線。

李孟羲唯一的一把剪刀,給婦人們拿去用了,婦人們需要縫補東西,不能離了剪刀。

有了剪刀,就意味著,編了半拉的扎甲,可以繼續往下編了。

劉備把東西送來之後,沒有立刻離開,而是談到了上午遇到的事。

劉備說,讓遊騎前去,要是遇到村落,按李孟羲說的方法還好,遊騎多立旗幟,少舉刀槍,且可使兩騎前去交涉,另兩騎在後戒備。

李孟羲想到的交涉方法已經很規範了。

但是,李孟羲只想到了遇到村落的情況,而未忽略了在半路遇到鄉人的情況。

遇村再去交涉,跟半路遇到個人再上前交涉,這是兩回事。

遊騎們並不都是口舌伶俐之人,也並不都是太通曉禮數之人,廝殺漢說話直來直去,往往少了點禮數。

劉備有感於此,於是就想著跟李孟羲商量一下,看李孟羲能不能想出什麼好主意,就像若是遇到村落,交涉的次序如何,約守成法,讓士卒們依例遵守。

看李孟羲能不能像前邊那樣,再想想路遇鄉人,騎兵上前交涉的流程應該如何。

劉備也太看的起李孟羲了,他這一問,把李孟羲都問懵逼了。

我咋知道半路遇到了個人,該怎麼交涉,李孟羲心裡只嘀咕。

這玩意兒得靠情商的好嘛。

就算一樣的交涉流程,偏偏就有些人,很有親和力,上去三兩句就能交涉成功。

而有些人呢,哪怕他是滿臉堆笑呢,你一看就覺得不喜歡,害怕他,這能交涉成功才怪了呢。

因此,劉備問,若路遇鄉人,士卒如何交涉才好。

李孟羲語滯半天,問劉備。

“那依玄德公看,該如何交涉?”李孟羲把問題反丟給了劉備。

劉備在馬上,沉思片刻。

“路人半途遇我,我遊騎數騎,路人見之,必有驚慌。

故,首要之舉,當安其心。

可使一人下馬,徒步迎上

問詢,餘者,停留在後,不使鄉民驚慌。

而後,及交涉,需擇一面目和善之人,溫聲細語,禮數周全,細細說明來意。

再後,先把錢放於鄉人之手,再問,是否可帶我去方圓村落採買。

如此,鄉人得我錢財,一者,不想舍財,二者,見我只一騎下馬徒步而來,禮數周全,似無惡意。

兩下相因,成算多已。”

劉備按自己所想,娓娓道來。

李孟羲聽的直點頭。

劉備所說,大致包含三條交涉規範,一個是,半路遇了鄉人,立刻把馬停在道上,別嚇到人家。

二是,讓一個面目和善的士卒下馬步行,前去交涉。

三是,說完來意後,直接給錢,給完錢,再說,能否帶著去附近村落買點東西。

這三步一套做完,大致能把交涉成功率提高很多。

但凡涉及到人情世故,劉備的水平高極了,李孟羲很是佩服。

劉備說這一通交涉的方法,李孟羲認為很好了,面面俱到的。

就按這個就行了。

所剩的問題,好像只有一個了,那就是懂禮數,善言談,並且面目和善,能讓人信服的人去哪裡找。

李孟羲到此時,才突然意識到。

本以為,讓遊騎離隊四處採買,是一件商業行為。

沒想到,不僅僅是單純的商業行為,更是外交行為。

本來,李孟羲本來蒐羅些幹過小商小販的通曉物價的人才,好在交易的時候更專業一點。

現在跟劉備這麼一交流,李孟羲突然就發現,外交人才好像比單純的商業人才,現下更有用。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你想啊,遇到路人,總得跟人家交涉好,才能接下來的交易不是。

若交涉不好,人家不願帶你去,無法促成交易,準備再多的小商販也不行了。

想及前世,難怪,好多公司,銷售人員拿的錢比研發人員多多了。

畢竟,東西做的再好,沒辦法開啟銷路,是斷然不行的。

外交一詞,用於遊騎商隊,恰如其分。

若是日後,軍隊規模大了。

出發時,若是糧草啥的帶

的不夠,大軍跨州越境,人生地不熟的,有時會需要向當地勢力買糧食啥的。

要是沒有優秀的外交人才,派一個愣頭青去買糧食,人家要是不賣,或者態度惡劣了一點,愣頭青跟人家起了衝突。

買不到糧食倒也罷了,萬一,腦子一熱,跟人家起了衝突。

然後,幾個士兵的毆鬥,本地勢力氣不過,帶兵來攻打我軍,如此,一戰下來,我軍就算能贏,也勢必勢必死傷眾多。

這種事端,極有可能發生,而不是危言聳聽。

特別,要是負責買糧的是張飛張三將軍,張飛帶著幾車財貨,跑了好遠,天熱的不行,心情也煩躁的不行,到了城下,說要買糧。

恰逢守城的是個混人,見城下一黑廝說買糧,這黑廝打擾了弟兄幾個吃酒,這混人也喝了幾兩酒,膽氣上湧,指著城下黑廝就罵,“哪裡來的餓狗!我幾時要賣糧於你!”

以張飛張三爺的暴脾氣,被這麼一罵,還忍得了?

然後,哪怕僅帶著幾十個押運錢財的士兵,他都敢攻城。

不管衝突為何而起,一旦戰端開啟,就不受控制。

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而我軍初衷只是為了買糧,糧沒買到,還打了一仗,無論勝負,都得不償失。

讓張飛去幹外交,會是災難。

而此事,正確的處理方法是什麼呢?

買糧隊到了城下,向城頭說,我軍要買糧。

然後,守城的混人,因為打擾了其吃酒,趁著酒勁,對城下我軍將領破口大罵。

此時,負責交涉的人,應該面色如常,根本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管他怎麼罵,就當沒聽見。

不管被怎麼罵,我軍頭目依然禮數周全,朝城頭上喊,勞煩通秉上官,幫忙問下,是否可賣給我軍糧食。

然後,後續發展可能是這樣。

城頭混賬依然在破口大罵,過了一會兒,有高級將領聞聲過來巡視,聽到有人叫罵,便過去看看是怎麼回事。

過去一看,自己的人對人家破口大罵,人家不僅不在意,不僅沒有回罵,反而禮數周到。

高級將領一看,忙去回稟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