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零一章 看走眼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零一章 看走眼了

漁隊,是新建一營,配備的車輛只有一輛。

李孟羲到時,發現漁夫們正在車上解網。

為何要解網呢,因為李孟羲發現,這些傢伙,把網直接丟在車上了。

就是怕漁網纏在一起,才不讓把網往車上丟的,怎麼回事,為何網還是往車上丟,李孟羲眉頭微皺。

“你們……你們隊長呢?”李孟羲拉著一個人問。

這人還沒回答,一個身材高大,臉上有疤,按說是個很有威懾力的人忙走了過來。

這人便是李孟羲從漁夫中隨便挑出來的人,以為這廝人高馬大的,能管住人呢。

李孟羲皺眉問,“不是說了,不讓把網扔車上嗎?你看你們把網纏的,得解到啥時候,怎麼回事?”

李孟羲抬著頭,語氣極不友好的厲聲問到。

這大漢被李孟羲問的手足無措,有些結巴,“俺,俺都說不讓放,他們還讓放,俺都說不讓放……”

“好了。”李孟羲打斷了這人的話。

李孟羲不由得多看了這人一眼,看到這人低著頭不敢言語的樣子,李孟羲就知道,自己以貌取人,看錯人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本以為,長的人高馬大的,而且臉上有疤,應該是個狠人。

沒想到,一副兇悍的外表之下,內裡卻是個綿羊,都不敢說狠話管人的。

甚至於,李孟羲猜測,本以為這人臉上的疤是好狠鬥勇留下的,現在再一想,不僅不是好狠鬥勇留下來的疤,很可能是別人欺負他,留下的疤。

失算了,這人哪裡能管的好幾十人的漁隊。

李孟羲有換人的打算了,但是面上不露痕跡。

軍中缺人缺到啥程度了,連管個漁夫營的人選都找不到。

現下,歸李孟羲所管,已有木工營,醫師營和傷兵營,婦孺營,屠宰隊,漁隊。已經很大一攤事了。

漁網纏起來了,很煩人,好在,沒多大一會兒,網解開了。

李孟羲看身材高大臉上有疤的貌似兇人的漁隊隊長還站著,於是就問,“咱這有多少漁網了?”

李孟羲問。

“有,有,有二十一張網了。”這人結巴的說著。

速度挺快啊,幾日前,才有漁網十二張,這幾日就二十一張網了。

二十一張網,什麼概念,就傍晚到天黑這段不長的時間,如果每張網,就撒五網,哪怕五網只網到一隻魚,這魚就三四斤重,二十一張網,能網到魚六七十斤。

六七十斤魚,跟萬人大軍比起來,塞牙縫都不夠啊,但是啊,這麼點魚,給婦孺營的小孩子們改善營養絕對足夠了。

並且,李孟羲跟弟弟每天能吃到魚頭,簡直幸福。

魚李孟羲有跟田卜說過,看魚給傷兵營分一點,但是,田卜說不要,說魚是發物什麼的,反正李孟羲也不懂,就是傷兵吃魚不好。

只能算了。

漁隊的漁夫們揹著漁網,有人扛著魚鷹舟,有人提著桶,還帶著刮魚鱗的刀。

李孟羲特意跟每個人都交代了,交代說,今次再網魚,殺魚的時候,記得把魚鰾單放著,還有魚鱗魚鰓魚腸啥的,也放起來,軍中剛買了鴨子,剛好廢物利用,喂鴨子。

交代完,漁隊就出發了,跟著一個探路回來的遊騎,前去三裡外的一個水泊捕魚去了。

李孟羲目送著漁隊離開。

然後,還有什麼事來著,李孟羲撓頭想了片刻。

是泥瓦匠人有關的事,還有陶瓷匠人的事。

陶瓷匠人有關,是李孟羲想能不能弄一個小的陶窯,捏一些小兵人,把兵人給燒出來,多好。

與泥瓦匠相關的,一是,就是看能不能幫著糊陶窯,二是,看能不能弄火炕。

火炕這玩意兒,李孟羲認為是可以當做急救用的醫療床的。

萬一有個大出血的重傷員,因為失血多,體溫驟降,要是沒有控溫手段,太危險了。

而控溫手段,成吉思汗的人用過的方法是,殺頭牛,把人塞到剛殺的牛的牛肚子裡。

這個方法或許有用,但是,總不能一有傷員就殺牛吧。

火炕被李孟羲認為是在實在沒辦法的情

況下,能實現控溫的手段。

泥瓦匠和陶匠,人找到,已經塞在木匠營好幾天了,因為一直沒有板車的關係,沒辦法在車上糊窯糊炕。

正好,今天又有一輛新的板車下生產線了,正好用於試驗之用。於是,李孟羲就朝木工營地過去。

常常,李孟羲都忘了身後會跟著一個小尾巴了。

小尾巴就是傳令兵少年王禮,李孟羲到哪,王林就溜達著馬,手裡舉著“神機”旗幟,跟在李孟羲身後,以起標識作用。

也正因為這樣,魯犁恰好有事找李孟羲,一眼就看到了旗幟,朝李孟羲走過來了。

“營正,鴨籠俺們給做好了。”魯犁邀功似的。

捕魚隊剛出去,還得很久回來才有魚腸啥的喂鴨子,魯犁說籠子做好了,李孟羲其實沒什麼情緒波動。

但是,李孟羲已經學會了虛偽的真諦,他立刻裝出一副驚訝的樣子,“呀,這麼快做好了,走,帶我去看看!”

如此虛偽,目的是為了給魯犁的給予正面的肯定。

雖說,虛偽很累的,但是,效果好啊。

李孟羲跟著魯犁,到了木工營,到了木工營時,木工們已經熟練的把營帳扎了一區,按隊各自劃分好了各自的做工區域。

魯犁從車上,把一個鴨籠提溜著過來了。

難怪,不要一個下午鴨籠就做好了。

李孟羲還以為,鴨籠是方稜四正的,用木條釘起來的那種,而且,鴨籠裡還釘著一個小小的方形的盒子,一個盒子裡可以倒水,一個盒子裡可以放糧食。

而魯犁提著的鴨籠,是一個底部小,中間大,上邊收縮,上邊封口的酒罈的形狀。

鴨子就在裡邊放著。

籠子並不大,提著像是老北京的溜鳥的大爺一樣。

這樣的籠子,是沒地方放水盒和食盒的,李孟羲心想。

接過了鴨籠,李孟羲仔細看看,在思考,從哪裡投喂呢。

“營正,這鴨子是打算喂?打算用啥喂,糧食?俺下半午,喂了點黍子。”魯犁憨厚的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