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一十六章 獨輪車(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一十六章 獨輪車(二)

李孟羲並不多的知識積累中,對獨輪車的相關建議,沒有多少。

一個是,車輪或許可以寬一點,這樣的話,車輪對地面壓強比較小,在複雜路況,不容易陷進爛泥中。

二是,車輪大小的問題。

車輪大一點,推著跑起來比較快,車輪要是小,速度就提不高。

對此,李孟羲很有發言權。

小時候,跟大人比賽騎車,李孟羲蹬著輪子小小的兒童腳踏車,拼命的蹬,也比不過大人騎著大輪子的腳踏車稍稍蹬一下的速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根據實際使用,獨輪車的車輪,推著跑速度只要能跟的上步行的速度就行。

車輪要是太大了,反而會更耗費體力。

最簡單的獨輪車,一個不大的車輪,加幾個木槓就行了。

而如果,想做出最好的獨輪車,做出重量恰當,車高度剛好是人手臂垂直的高度,推著不費力,而且車輪大小,剛好滾動一週,跟人步行的速度大致一樣。

如此最優化的獨輪小車想要做出最科學的結構,按李孟羲所想,還是得透過試驗來驗證。

魯犁是專業人士,木工技藝嫻熟,雖然做不得攻城器械之類的大型武器,但是普通的板車啊,獨輪車之類的,魯犁異常熟悉。

李孟羲問,獨輪車車輪做多大合適。

“這麼大。”魯犁比劃了一下。

大致臉盆那麼大。

李孟羲點點頭。

想到,魯犁會做獨輪車,並不是所有木匠都知道獨輪車車輪該做多大,萬一一個外行,把獨輪車的車輪做的就碗口那麼大,這麼小的車輪,累死也推不快。

還是應該有點技術指標的。

於是,李孟羲就跟魯犁說,讓找人做車輪的時候,就做臉盆大小。

對於獨輪車的用途,李孟羲也不是很懂。

只知道,獨輪車上能放好幾袋糧食推著走,比揹著省力多了。

這麼好的一個工具,愣是在軍中沒看見,好多糧食還靠人背呢。

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木工營現在分兩大部分,一部分專職做板車,不管其他。

另一部分做雜活,做碗筷,旗幟,或者攜行具用的木架,或者用硬木做盾牌,等等。

現在,要做獨輪車。

獨輪車發給民夫們,至少,一個民夫的鋪蓋被褥啥的,放在車上推著走,比揹著省力太多了。

獨輪車用途比較廣,義軍中民夫數量有數千,獨輪車的缺口也比較大。

木工營每個人手頭都有活,做板車的木匠不能動,板車很重要,不是獨輪車可隨意代替的。

只能從做雜活的木匠中,抽出一些專門做獨輪車的人了。

規矩還按板車工匠一樣,計件,每做好一輛獨輪車,賞糧若干。

又牽扯到了“薪資”問題,李孟羲的核心定價標準是,每兩日的工時,賞糧一斤。

即,如果一輛獨輪車,需要三個人協作,忙碌兩天才能做完,那就是三個人的工作量,需要支出的糧食是三斤。

如果,獨輪車一個人一天就能做一輛,那麼,給獨輪車的單件定價就是,做好一輛,賞糧半斤。

因為有著一個基本的核心標準,至今為止,涉及到的所有生產專案的賞額,很公平。

民夫們不知原由,只是覺得很公道。

兩雙草鞋,可以換一斤糧。

而一隻大簍子,可以換三斤糧。

難做的東西,換糧多一點,沒誰覺得不公平。

民夫們以為是按難易不同來定價的,實際上,李孟羲是按工時來定價的。

李孟羲交代魯犁,先把獨輪車儘快做一輛,要儘快。

李孟羲特意交代魯犁說,做的越快越好。

這是為了,儘可能準確的測算出,一輛獨輪車所需的工時。

不同於之前找人做織機那樣直接給批了五十斤糧的懸賞。

獨輪車不用摸索著怎麼做,工藝流程沒任何模糊不清之處,魯犁立刻就能著手做。

所以,魯犁他們要是做獨輪車,不需要研發時間,第一輛獨輪車做出來花費的時間,直接就是工時。

李孟羲核定薪資的方法是如此簡單,至今,沒有人誰能看破。

天漸漸黑了。

傷兵營,軍醫田卜那裡有好多人,都是找田卜看病的人。

田卜忙碌的不停給人舀陶翁裡的熱水,看誰把熱水喝完了,就繼續喊人過了再喝。

眾多的受了風寒的人,湊在一起,一碗一碗的喝熱水,頗為壯觀。

人們喝的渾身冒汗不止。

有人飯還沒吃呢,就已經喝飽了。

軍醫田卜也想看看,不用藥,就只喝熱水,看能把風寒給治好不。

田卜目光隱秘的掃過一眾和熱水喝的滿頭是汗的民夫,面帶笑意,他看向民夫們的眼神,如果田卜知道什麼是小白鼠,那麼田卜的眼神,就像跟看小白鼠一樣。

有人實在喝不下了,一肚子的水,哐當哐當的。

有人告辭了。

田卜笑著囑咐,回去多披件衣服,別受凍了,明日再來喝幾次藥,就好了。

有人走,起了這個頭,更多的人也告辭離開。

無一例外,所有感風寒的人,都在軍醫田卜這裡喝了加個沒什麼用的甘草煮的熱水。

而少數的身感瘧疾的人,更是在軍醫田卜那裡,喝了青蒿和涼水泡成的草藥。

田卜對青蒿的藥效更為期待。

冷熱病是不治之症,若能治好,朝聞道,夕死可矣。

田卜很期待看到青蒿的藥效。

——

今晚沒有魚,神奇的沒有魚。

吃飯的時候,弟弟問為什麼沒有肉肉了,李孟羲也奇怪。

難道是今天哨騎沒有遇到水域的嗎。

每日行軍四五十裡,大軍也橫跨四五十裡地域寬度。

大地上河網密佈,五十裡的跨度,大機率遇到江河湖泊之類的水域。

又不是沙漠地區,幾十裡不見水源。

中原地區,要是幾十裡不見水,農業就發展不下去,就不能繁衍人口。

而實際情況是,中原地區農業發達,人口眾多,這說明,淡水資源分佈很廣,且水資源豐富。

之前連著數日,哨騎在前探路,都能發現水域,今天在紮營地三五裡範圍內沒發現捕魚的地點,也算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