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一章 可教學之用的偏廂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三十一章 可教學之用的偏廂車

已經學了好幾個字的小朋友,哪怕以前沒學過字,現在也知道怎麼照著畫筆劃了。

李孟羲找的這個樹杈很經典,或許是因為,【木】字形的樹杈,是最常見的,所以,遠古時期,木這個代表樹木的字才會是這樣的形狀。

小孩子們照著樹杈,在地上畫,李孟羲走下來看。

在李孟羲走下來看小朋友們寫字的時候,劉備自顧離開了。

李孟羲在這裡教小朋友們寫字挺好的,討回漁具,跟雲長前去便足夠了。

李孟羲走到下面觀察小朋友寫的字,一看,發現了問題。

字型沒啥大問題,雖然小朋友們還不知道筆劃的概念,寫的橫不平豎不直的,但【木】字的形狀寫出來了。

問題出在地上,和寫字工具上,小朋友們坐在地上,寫字的空地,就前邊那麼一點地方,地上畫了口,曰,日,幾個字之後,就沒空地了。

再寫木的時候,只能寫在邊邊角角。

或者,直接覆蓋在原來的字跡上。

或者有的小孩子見沒地方寫了,就不寫了。

其次就是筆的問題了,小朋友的筆是一根根柴棍,並不結實,沒在地上畫幾下呢,就斷了,無筆可用了。

教小朋友們寫字,是李孟羲認為很有意義的事,準備長久實行,小朋友們沒有書寫工具,得想辦法解決。

筆墨紙硯,按義軍現在的條件,沒辦法弄來的。

甚至於,很可能日後有了穩定的地盤,筆墨紙硯也不太可能供應小朋友們使用。

漢代造紙技術剛成熟,造紙術未發展到工藝頂峰,產量有限,價格也比較貴。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哪怕一天只給小朋友發一張練字的紙,就不會一筆小數目。

那麼,軍中現在的條件,有什麼辦法給小朋友們弄些寫字的工具呢?

毛筆之類的軟筆沒辦法,只能用硬筆。

硬筆很簡單,木工營那麼多木匠呢,筷子都能做,做二分之一筷子長度的小木棍,就可以當硬筆來用。

而且,如果再用上兵法上的攻心之術,即心理戰術。

可以讓木匠們,稍微把小木棍做的漂亮一點,讓小孩子們哪怕不喜歡寫字呢,看見漂亮的木棍筆,就想拿著畫兩下。

小朋友拿著東西都不知道危險,雖然是硬筆,但是,不能像鉛筆那樣,做的太尖了,容易傷到人。

可以把筆,做的禿一點,就安全了。

筆有了,寫字的紙,李孟羲也想起來該怎麼弄了。

想起《英雄》這部電影,秦軍攻城,城中趙國人在箭雨中寫字,鏡頭就是,身著紅衣的趙國人,手拿蘆葦杆,在鋪平的沙子上寫字。

可以照搬之。

讓木工營,做一些小小的盛放沙子的方木盤,木盤不用太大,對小朋友來說,大了不好用,小了不能放在膝蓋上,也不好用。

大致,應該四十公分長左右的木盤就可以了。

盛沙的木盤深淺的話,應該一個指節,兩三釐米深就夠了。

然後,應該還給每個小朋友配發一塊“橡皮”,即,寫完字,用來把沙子上的字跡抹平的木板。

如此,有筆,有沙盤,有抹平沙子的工具,寫字的工具齊全了。

李孟羲看了一眼本來只二十來個的小朋友,然後被各自的家長塞過來,最後所有小朋友都擠過來,烏泱泱一大片小朋友。

李孟羲自感力有所不能及。

雖然上過學,上學的時間還不短,但是,李孟羲沒有學過如何去教學。

小孩子百十多人,哪怕再好的老師,精力有限,也沒辦法教這麼多人的。

分開教?

先不說把小孩子們分開,管理好不好管理,家長們又願不願意聽,再說,現在是行軍,能教小朋友的時間,就傍晚紮營到晚上這會兒,時間頂多不到一個時辰。

每天只有這麼點時間,本來就少,再輪換著來教,小朋友四五天才學一個字,李孟羲覺得,太慢。

又或者,只教部分小孩子,其他人不教了?

當李孟羲一眼看過去,看著周圍圍的水洩不通的大人們,大人們都是一臉的敬佩,和希望李孟羲多教教自家孩子,大人們滿臉希

冀,並且後邊來的大人們,想偷偷把後邊自己的孩子,往前邊放一點。

總有一些孩子怯場,不敢往前擠,這時,大人的巴掌噼裡啪啦的就下去了。

見此種種,哪裡忍心只教一部分人,而棄其他孩子於不顧。

所有人都教,不放棄任何一個人。

既然一個人力有未逮,那就,找足夠的教書先生。

軍中不會缺識字的人。

玩笑呢,萬餘的人大軍,如果連一百個識字的人都找不出來,那漢代識字率尚不到百分之一。

在紙張發明的國度,擁有著古代最高的識字率,顯然識字率不會低到百分之一那麼少。

軍中要找教書先生,不是問題。

打定主意,就按二十個小孩子一個老師,百餘小朋友,還需要老師十幾個。

除了師資力量,讓李孟羲為難的,還有一事。

行軍途中,啥事都幹不了,大好時光全浪費了。

如果,能把白天的時間全利用起來,全部用來教小朋友,豈不是就等於,等半年後討伐黃巾結束,軍中的小朋友們等於是已經全日制學習學了一個學期了。

一個學期,再怎麼著,也能學百十個字吧,學會幾十首兒詩的吧。

事有可為之處。

如何在白天行軍之時的時間利用起來,用來教小孩子們學習呢,李孟羲想到的還是板車。

一個板車,雖說,拉不了太多人,但是,一個車上拉一個教書先生,再拉七八個小朋友,小班授課,一教一天,讀書聲朗朗的盛況,想想都讓人開心。

到時,負責教書的先生,還需要一個黑板,用於在上面寫字。

車上顛簸不已,或許,可以直接把黑板,釘在車上,比如,釘在車子一邊……

(偏廂車……)李孟羲眼睛亮了。

他突然想到了,一邊車板很高的偏廂車,高出的車板很適合用來當黑板的。

本來,偏廂車陣是李孟羲想到能用來組成車陣對抗騎兵的利器,可因為偏廂車製作起來,比較麻煩,不得已,此計劃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