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二章 安喜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五十二章 安喜縣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安喜縣。

劉備大小三十餘戰,軍功累累,然,朝廷只封了一個小小的安喜縣令。

果然如之前李孟羲預料到的那樣,朝廷若能功賞分明,就不愁無人可用,哪裡又會使黃巾亂起。

早有預料,萬般功勳,不如黃金千兩,但事情當真發生之後,劉備痛心疾首。

所痛者,非是官職太小,而是朝廷功賞不明,豈不寒了志士之心。

天下志士與朝廷離心離德,漢室危矣。

劉玄德,站在安喜縣城樓之上,城外,入眼荒涼,民生凋敝如此,聽聞黃巾剛定,朝廷又派賦稅下來,百姓苦也。

剛至安喜縣,李孟羲提議,宴請本地豪強。

李孟羲特意找了張飛,跟張飛耳語一番,不知李孟羲給張飛說了什麼壞點子,張飛聽得一臉興奮。

李孟羲代劉備設宴,宴請督郵前來赴宴。

此為鴻門宴。

目的是,震懾屑小,敲山震虎,新官上任三把火。

宴上,有甲士手持刀兵,目光森森的瞪著督郵,直瞪的督郵冷汗直流。

張飛勸酒,極其無禮,逼著督郵一個勁兒的喝,督郵要是,喝慢一點,張飛立刻就冷哼一聲,豹眼環瞪,抱著酒罈,就要找督郵麻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此宴,就是為了欺負督郵,讓督郵知道,來這當官的劉備劉使君是不好惹的。

宴閉,督郵是被人抬回去的。

經過此事,督郵便對劉備畏懼三分。

打的一拳開,避得百拳來。

權利的傾軋角逐就是這樣的,若不先展露出獠牙,劉備若是想給百姓幹點什麼事,督郵等本地豪強,必會各種使絆子。

而若是,我方先展露出惡意,彼知我不好惹,不僅不敢使絆子了,還怕惹禍上身,會躲著我等。

如此,免去很多麻煩。

安喜縣,一普通小縣,耕地不多,人口也不多,剛好,安置下黃巾之亂中收攏的萬餘流民。

李孟羲走訪各

處,發現,以文安縣的體量,哪怕買糧呢,好像文安縣的產出,不夠養萬餘人。

只好,自己開墾土地了。

——

劉關張三人,跟著李孟羲來到了李孟羲所說的開墾的地方。

不是別處,就是文安縣城北大路,大路兩邊,有很寬廣的空白地帶。

這是李孟羲找到的第一處可開墾為耕地的地方。

劉備訝然,這附近好大一片,哪裡是田,分明是路,車來人往的,路都被走瓷實了,怎麼可能種出來糧食。

“縣丞往東十里,有河灘,河灘多淤泥,淤泥肥沃。

若把從河灘處擔來,鋪在此方圓之地,某算過,大致二十擔,可鋪就方圓兩尺,厚兩寸之土。

大致土有一掌之深,便足可耕種。

我軍人力充足,民夫萬餘人,哪怕每日,只鋪田一畝,百日,便是百畝田,或可經營。”

李孟羲的思路,總是這麼奇怪。

劉備三人怎麼也沒想到,地還能這麼種,還能從十幾裡挑土挑過來鋪成田之後再種。

劉備三人沒見識過,李孟羲見過例項。

劉備沒見過紅旗渠,沒見過大寨,自然,不知勞動人民的偉力,有多強大。

於是,在李孟羲的提議之下,安喜縣近郊,一切無主並且有可能開發成耕地的地方,零零散散,統計出的,加起來粗略估計,可開墾的耕地有五萬多畝,數量喜人。

五萬多畝,是個什麼概念呢,義軍平均,每人可有耕地五畝。

漢代的畝比後世的小,大概為後世的四分之一。

折算下來,大致,每人一畝地。

一畝地,一年收到糧食,漢代的麥子產量是兩百多斤。

按一個人,一天得吃兩斤糧食的量來算,這些耕地,如果全部開墾出來,能解決義軍萬餘人三分之一的口糧問題。

而開墾這些耕地,少說得一年。

一年之後,義軍三分之一的口糧可以自足了。

然後,再怎麼說,也是一個縣呢,地域開闊,各種比較難開墾的地方,百姓不是不想和不能開墾,收成低,災荒不斷,再加賦稅嚴重,整日辛勞,

還不一定能吃飽肚子,開荒,非一年之功,價效比太低,而風險大。

百姓沒有本錢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去賭。

唯有,義軍有很多閒人,又不在乎風險,才有精力大規模開荒。

——

討伐黃巾一年以後,公元,185年,安喜縣。

安喜縣變得遠近知名。

從縣城往外走,一走出城牆,官道再往前走三百步,繼續前走,官道兩邊,便全是農田。

田裡,麥子金黃,金燦燦的一片麥浪。

田邊,有義軍的兵士在田邊看著,防止有人偷割麥子。

如果走近,走在田裡,便能看到,田地被一道道水溝分割成了一個個小塊,河水從十幾裡外,被水車,水道,引到了田地之中。

當時為了修築水利工程,可謂不計公本,而成效喜人。

灌溉系統,再加上水井,有了足夠的灌溉,麥子長勢喜人。

再加上,堆肥施肥足夠,義軍的農田,莊稼長得比鄉人們的莊稼好的多。

甚至有傳言,說劉備軍中有奇人異士,能呼風喚雨之類的。

只是因為地少。

普通百姓,一人得種幾十畝地。

而義軍,一人分不到五畝地。

人力是如此充足,幾乎能把莊稼當花來精(喵)種了。

義軍的莊稼地裡,一根草也沒有,這麼說雖然誇張,但是,足以說明義軍田地照料的比較好。

不僅是田地,義軍這一年來,有了基地,兵器打造,訓練,等等,直接飛躍。

義軍有一處長二里寬二里的巨大校場,用於練兵之用。

校場之上,喊殺聲陣陣。

如今之義兵,與一年以前相比,已有質的飛躍。

義軍現在,有精兵兩部。

一部曰為“青巾”,是因最早訓練青壯時,李孟羲隨手找了青色布條分給青壯,以做區分。

遂成傳統。

青巾之士,人數兩千人。其訓練充足,軍紀森嚴為義軍的中堅力量。

一部曰為,“突騎”,為關羽所率,人數一百五十人,其中二十人陪馬甲,為破陣之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