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四章 一夜話前程(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四章 一夜話前程(一)

李孟羲如同天上掉下來的一般,突然空降劉備軍中,然後就被劉備看重,儼然成了軍中最核心的人物。

這時,那些跟劉備從涿郡開始跟了劉備一路的士兵們,會如何想?

是人都有更進一步的想法,大家無不兢兢業業,這時一個乳臭未乾的娃娃突然爬到了大家頭上,估計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此有所微詞,只是礙於種種原因,未表露出來而已。

真認真的說起來,李孟羲其實完全配的所得到的特殊待遇。

李孟羲直言大漢天命已失,言之鑿鑿,如果讓普通聽到當日李孟羲和劉關張三人的雄辯,就沒有人會質疑李孟羲所受的待遇是否應該。

可問題是,當日辯論的內容,涉及到大漢天命已失這種敏感之言,劉備斷然不會讓普通士兵知道的過多,以免軍心動盪。

所以,劉備不明確去提李孟羲所作所為,又對李孟羲照顧備至,這看在普通士兵眼裡,自然就是什麼本事也沒有的李孟羲,待遇卻高了大家數倍不止。

李孟羲很有禮貌,對誰都是笑臉相迎,士卒們也不至於為難一個孩子冷臉以對,但對他多少有些看法。

今日同食一灶,李孟羲顧及大家勞累一天腹中空空,說什麼也不肯吃稠粥,他一個孩子,之前素不相識,能為大家著想,難能可貴。同食的鄉勇們立刻就對李孟羲感官大改。再加上李孟羲出口成章,“不勞作,不得食。”的話一說出來,確實讓人覺得就是個讀書人。

十人加上李孟羲和弟弟總共十二個人,只有一瓦罐麥粥,並不多。

每人吃了一碗,各自又分了多半碗,粥就被分完了。

李孟羲有心算了一下,劉備的戰兵每人一餐的口糧,不到二兩而已。太少了。

吃完了飯,卻是不需要去洗碗的,因為這些鄉勇們一點糧食都不肯剩下,用舌頭把碗能來回舔上三遍,舔的比洗的還乾淨。

李孟羲不好說什麼,物資匱乏的時代,浪費一點糧食都是罪過。

弟弟磚頭也會像兵卒們那樣把碗舔乾淨,李孟羲自己

卻無法做到像眾人一樣。

讓他不洗碗用舌頭去(喵)舔,太難為他了。

拿過弟弟的碗,李孟羲跟眾人說了一聲,便自己去河邊洗碗了。

他去河邊的時候,老鐵怕他不小心掉進河裡,緊跟著他。

不一會兒,什長提著瓦罐也來了。

李孟羲還以為他要洗碗呢,原來什長是打水的,瓦罐裡的麥粥雖然已經吃完了,一粒麥子也不剩了,但要是加點水,還能煮出幾碗略微有些麥味的清水。

往常大家都是這麼幹的,一碗飯,能吃上三遍,有粥一遍,再舔一遍碗,再喝一碗連刷鍋水似的清水,這才是完整的一頓飯。

都說當兵吃糧,可也並無多少糧可吃。

最後的一點清湯寡水,李孟羲沒有喝,他給弟弟盛了一碗。弟弟白天說口渴,這下有煮好的水,好好喝個夠。

一頓飯終於吃完了,圍著篝火,李孟羲和士兵們天南地北的聊了起來。

交談中得知,這一什十個鄉勇,全是涿郡人士,並且無一是家中長子,都要麼是次子,要麼是在家中排行老三老四等。

也是,長子要留在家鄉,要繼承家裡貧薄的家業田產,還有照顧雙親,還擔負著流傳血脈的重擔。

非長子出來當兵是最好的選擇。

說話間,鄉勇們好奇的問李孟羲家有幾個人。

“我在家中排行老二。”李孟羲笑了笑,“在我上面,至少還有個大哥。加上我和弟弟,我兄弟最少三人。可家人失散在黃巾亂軍之中,至今不知音信……哎!此事說來傷心,不提也罷。”

說著,李孟羲趕緊把話止住了,他怕弟弟再想起娘然後拉著自己去找娘,那可如何是好。

李孟羲心虛的看了弟弟一眼,弟弟低著腦袋,不知在想什麼。

李孟羲說起自己的傷心事,讓鄉勇們心有同感,紛紛說起自己家鄉的種種。

連年災荒,涿郡亦不例外。

若是在家裡能有條活路,誰會跑出來當兵。

雖說漢朝尚武,非軍功不得封侯。後世宋朝的軍人被人看不起,被罵作賊配軍,但那是搓宋,漢朝軍人的地位與宋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大漢非良家子不得充軍,從軍是件很榮耀的事,軍人社會地位也高,地痞無賴要想從軍,斷然是不可能的。

可如今是王朝末年,大漢武備廢弛,再無向外開拓之力,除邊地以外,大漢腹地,非良家子不可充軍,早成了一句空話。

“出來從軍時,我家裡老祖說天下怕是要亂了,這亂,不正應在了黃巾麼?”一頭腦機靈的士卒轉而向問向侃侃而談的李孟羲,“小哥兒你是有見識的,你說這黃巾之亂,啥時候是個頭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眾人立刻就把目光聚集在了李孟羲的臉上。

李孟羲端過弟弟手中的碗,小抿了一口熱水。

他向發問的鄉勇看了過去,“你家老祖眼光精準,看的是一點不差。”

“要我說,黃巾之亂,只是開始。這亂世啊,亂起來就沒個頭,啥時候天下才能太平,我也是說不準。”李孟羲緩緩搖頭。

敢情黃巾之後,還將亂下去嗎?一句話,讓眾鄉勇面面相覷,心中沒了底氣。

幾乎所有鄉勇都有著一樣的想法,那就是打完了黃巾,謀個一官半職也好,謀些錢財也好,等天下太平,最好還是回家種地。

盛世安定,誰會犯賤的喜歡亂世。

鄉勇們認為李孟羲是有學問的人,有學問的人說出來的話,自然可信。即然李孟羲說了天下還要亂下去,那就很可能會亂下去。

這可好,天下還要亂,回鄉種地,怕是回不去了。

“小哥兒,這黃巾打完,還有何事?天下怎地還亂?”

問的人是老鐵,問這話時,他一臉茫然,其他鄉勇們也是一樣的表情。

鄉野之人,大字不識兩個,能有個什麼見識。

李孟羲沉吟片刻,再抬頭看過一圈眼巴巴的看著自己的一什鄉勇,“那某便斗膽,跟諸位說說,這天下動(喵)亂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