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二章 陣不成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二章 陣不成陣

方陣之後,是圓陣。

和變化較多的方陣比起來,圓陣顯得單調的多,無非是人圍成一個圓圈。最多,圓圈有幾層,最外圍是刀盾兵,向裡一圈是戈兵或者是矛兵,再向裡,是弓弩手。

圓陣如果從空中往地下看,只會是中空的圓環狀,而不可能整個圓陣是塞滿了人成了一整個圓餅狀。

圓陣能接敵的只有外圍的兩三列,再算後排再放上兩排弓弩手,也不過三四列而已,圓陣最中心的人無法接敵,放太多人反而浪費人力。只有大概一種情況圓陣才會擠滿人——那就是我軍被四面之敵包圍了,活動空間被壓縮成到了人擠人人踩人的程度,覆滅只在旦夕之間。

如果說方陣長於進攻,那麼圓陣就是長於防守的陣型。

關羽的圓陣跟李孟羲猜的差不多,刀盾在外圍了一圈,內裡是步戈手,再裡是手持臂張弩的弓弩手,如此搭配,遠近皆宜。

圓陣結成,大抵的狀態有兩種。

當敵人未接近時,刀盾兵半跪於地,第二排的戈兵同樣半跪於地,留出後排給臂張弩射擊的空間;當敵人接近,刀盾兵和步戈手刷的一下起身,快速切換成戰鬥陣型,短兵相接之後,內排的弓弩手失去了射擊空間,身前空間全被袍澤擋不住了。混戰焦灼中弓弩失去了用武之地,此時弩手便可棄弩拔出隨身的短刀,準備隨時補位接替倒下的袍澤。

李孟羲認真的看著,眉頭微皺。他擔憂的一點,如果前邊前兩列近戰兵和中心的弩手配合不好怎麼辦?

弩手搭好弩箭,瞄準了敵人射擊,正巧這時敵人也接近了,刀盾兵從半蹲狀態刷的起身,這樣,自家的弩箭豈不嗖的一聲射在了前排士兵的背上?

李孟羲的這份擔憂在觀看關羽隨後的操練中消弭於無形了。

“蹲!”關羽下令,譁啦一聲外圍的盾手和步戈手一下半蹲了下來,前排的人蹲下之時,僅有的五個弩手將手中抱著的弩刷的一聲端平,對準了圓陣之外的假想敵。

關羽仔細看了一眼,沒見有何錯漏之處,“起!”關羽沉聲,令又下。

起字剛落

,譁!

鎧甲和兵器摩擦的聲音中,前排半跪著的士兵瞬間站起。

李孟羲側著下身體,伸著脖子往陣後看,他看到和刀盾兵們起身的同時,端著弩的弩手們刷的一聲把弩收回,抱在懷裡,弩箭的方向是對著地面的,不會突然“走火”誤傷了前邊的人。

李孟羲不由的暗暗點頭,關羽練兵,可圈可點,這些募集而來的鄉勇在募集之初是什麼樣李孟羲不知道,但很明顯,在關羽的訓練下,已成為一支作戰素質不錯的可戰之兵。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邊在認真看著的同時,李孟羲的思維發散開來,他想到與關羽此種圓陣有所差別的陣法。

不要刀盾兵,也不要弓弩了,士卒全是左手持圓盾右手持長槍的槍盾兵,一個全是槍盾兵組成的圓陣,遠看上去像是刺蝟一般長滿了刺。此種陣型,捨棄了遠端,也弱化了近戰能力,而換來的是反騎的加強。

李孟羲對騎兵一點不懂,但這不妨礙他對騎兵情有獨鍾。畢竟網上說騎兵就相當於古代的坦克,李孟羲深以為然。

因為認為騎兵很強大,李孟羲在看到步兵軍陣時也會下意識的想要加強步兵剋制騎兵的手段。

“錐形陣!”關羽把長戈一揮。

“吼!”眾鄉勇齊聲低吼,然後快速的移動,移動之間顯得有些雜亂,甚至李孟羲看到有人撞在一起了。

然後,一陣亂七八糟的跑動之後,圓陣就變成了很不規整的三角狀的陣型。

這次變陣,用的時間是最長的,比之前所有變陣用的時間都長的多。

李孟羲眉頭緊皺,關羽眉頭也是緊皺,看來不僅是外行人李孟羲對錐形陣不滿意,關羽這個專業人士也不滿意。

外形呈三角狀的錐形陣,三角的尖部對準的是敵人的方向,從幾何外形上就能看出來,錐形陣是專為進攻而特化出來的陣型。

錐形陣的最重點部分,李孟羲認為是在錐形陣最尖部的,也就是三角形尖的位置。

關羽拿著長戈開始在陣型中走來走去的檢查,看誰位置不對他就伸手去拽,關羽身高力大,鄉勇被被他

抓來拽去像是抓雞仔一樣,無人敢炸刺。

關羽對錐形陣不滿意不是一點半點,百十號鄉勇,有一半被他扒拉過。

從陣列裡走出來,關羽臉上的不滿不見有絲毫減少。

站在陣旁,關羽皺眉左看右看,哪哪都覺得不齊,覺得有問題。

關羽突然想到了在一旁觀陣的李孟羲,於是他轉頭看向身後。

關羽看向李孟羲,看到李孟羲正託著下巴在看操練,李孟羲臉上木木的一點表情也沒有。關羽心裡自嘲自己多想了,一個娃娃,怎麼可能會懂變陣之法。

錐形陣變得太爛,關羽也失去訓練餘下陣型的興趣。

又變了兩種陣,成v形像兩個翅膀張開的雁行陣,和分成數個小方陣,彼此魚鱗般錯開排列的魚鱗陣。

陣法操練結束,關羽讓鄉勇們散開,兩人一組進行對練。

變陣的時候,李孟羲看的認真,而弟弟不喜歡看人走來走去,太單調,一點不好看,弟弟眼睛四處亂瞟;等變陣結束開始對練搏殺術,這可熱鬧了,磚頭看的目不轉睛,而李孟羲卻無甚興趣。

他哥倆的戰術思維而高度,大概是30和0的差別,李孟羲的戰術能力假設有30,弟弟一點也無。

關羽所率的這百十人鄉勇,按所拿的兵器劃分,可分為——只拿一把環首刀、一面盾加環首、或是單一把步戈、或是單拿一把長槍、或是盾加戈、盾加短槍、共計六種情況。

那麼兩兩對練,會出現多少種對練組合呢?答案是排列組合,6x5/2x1=15種。

不過百十人,就有多達十五種不同對練,然而就是這麼多。

關羽在對練階段,走在鄉勇之中來回巡視,時不時下場親自示範和指點鄉勇們武技。

李孟羲陪弟弟看鄉勇們的操練,等著開飯。

最無聊的,當屬於單環首刀對長槍這對練組合。

弩手只配備了一把防身的環首刀,散開對練後,環首刀對上刀盾還好,尚有一戰之力,若是對上了長槍,只有挨戳的份,沒有絲毫招架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