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四章 中間陣與錯列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四章 中間陣與錯列法

“其一:可把錐形陣可分為兩部分,”說著李孟羲低頭在地上四下看了看,他撿起一根草棍,在地上畫了起來,“將軍可選出特定的十來人,要變陣時,只這這十來人變為錐形,而其他人則緊跟小錐陣之後,不用變陣。如此一來,不必全營皆動,而錐形陣瞬息可成。”

第一策。

李孟羲一邊說著,一邊在地上畫出了圖解。

和關羽全營齊動的變陣方法不同,李孟羲退而求其次,不求把整個陣變成一個大三角,只要有一小部分精銳組成了三角形的突出部,再之後後續跟進的人是不是錐形陣就不重要了。

小錐陣後邊跟著方陣也行,後邊的人烏泱泱的一片不成陣其實勉強也行。

錐形陣的要義在於把於攻擊力量集中一點,以點破面,整個錐形陣最核心的關鍵就是錐形陣的尖角部分。

李孟羲建議變大錐形陣為小錐形陣,不僅顧及了錐形陣的特點,還讓變陣難度直降。

坐在李孟羲李孟羲對面,關羽目光盯著地上李孟羲畫的簡圖,圖很簡單,不過是一個三角形後跟著一個長方形而已。

圖簡單,關羽卻思索著看了很久。

關羽比李孟羲更懂陣法,錐形陣長於進攻,破陣之時,尖錐破開敵陣,後續的兵力要立刻跟上開啟缺口。

尖錐要足夠犀利,必選批甲雄壯之士,不然不足以破陣,後續力量也要銜接緊密,不然易功虧一簣。

半晌後,關羽一臉鄭重的看了李孟羲一眼,“可行。”

好嘛,這個取巧的變陣方法被關羽認可了。

李孟羲摸了摸鼻子,他抬腳在地上來來回蹭了幾下,地上畫的三角形和長方形的痕跡被他幾腳給踩沒了。

“第二種。”李孟羲低頭再畫。

“從圓陣變為錐形陣……我看不懂將軍麾下軍士是如何變得,軍士走位太繁雜了。”

“而若是再加一陣,由圓陣變回方陣,由方陣變為錐形陣,”說著,李孟羲用草棍畫了一道道等長的線段,“我觀方陣變圓陣極易,圓陣變方陣極易,方陣變錐陣亦易,可見關鍵,在於方陣。若方陣有九列縱陣,可讓其中一列不動,以為中列,左右各四列依次排列。”

李孟羲在地上畫了一道指長的線段。

“左一縱列,以中列隊首為基,向後錯開一步。”在第一條線段左邊,李孟羲挨著畫了第二道等長的線段,第二道線段比第一條線段向後了約一釐米的長度。

“接著左二縱列,以左一為基,再向後錯開一步。”

“左三以左二為基,再錯一步。”

“左四再錯左三一步。”

“而後,右翼亦如此。”

“如此錐形陣之錐部突出,錐形陣數息便成。”

說完了。

李孟羲在地上畫了九條長短一樣的線段。

以中間為基準,左右兩側每條線段都向後錯開同樣的距離,這樣就突出了錐形。

李孟羲撓了撓頭,他覺得乾巴巴的線段看起來太抽象了,於是他又動手用了兩條直線把各線段的頂點連了起來。

他這麼一連,規整的等邊三角形的形狀赫然出現。

關羽撫著長鬚的手停在鬍鬚一半,不動了。

關羽目不轉睛的盯著陣圖,他陷入沉思,如同一尊塑像。

“將軍以為如何?”李孟羲問。

關羽沉浸在思考中,還未回過神來。

李孟羲於是安靜的等著。

關羽內心此時如翻江倒海般翻騰不已。

圓陣變錐陣很複雜,每每兩陣之間轉變時,總是看起來亂糟糟的,遲遲找不到解決辦法,不想今日被李孟羲一策解決。

在本來的圓陣變錐陣之間,多加了由圓陣變方陣的過程,雖然多變一陣,可變陣反而神奇的變得簡單多了。

關羽從沉思中迴轉過來,他停在長髯上的手終於再動了,看著李孟羲,關羽眼神略複雜。

李孟羲前策提議變大錐陣為小錐陣,關羽本以為已是絕佳良策,沒想到第二策一出,遠勝前策。

先說前策,錐形陣變陣的由全營的人變為少數指定的人,人少,變陣自然飛快。

可依然有一個問題。即,破陣,我軍必多有死傷,一次破陣,負責破陣的錐形部分就消耗殆盡。

下次要再組錐形陣,還得繼續指派特定的人,並且再訓練。人再少,錐形陣也要訓練站位和兵器配合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如此以來,每一戰過後,錐形陣都要重新訓

練錐鋒,這樣會很花費很多精力。

再看李孟羲第二策,首先是只是簡單的加了方陣,就讓變陣過程中的混亂問題迎刃而解。

再接著,李孟羲所說的錯列變陣法,遠勝前策的錐形小陣。

錯列法不用再特定指定人,也不用每戰有損耗之後再訓練“錐部”,只要讓每列前後錯開一定的距離,必然還是錐形陣。

就算人員損耗嚴重,每列前面的人死傷殆盡,下次再變錐形陣,一錯列,錐形陣就又成了。

而且關羽敏銳的發現,李孟羲的錯列法讓錐形陣可以有更多靈活的變化。

既然是錯列,每列錯開的距離就可以規定是錯開一人距離,還是兩人距離,還是三人。

錯開人數的越多,陣就越尖銳,反之,錐形陣的陣尖就更厚重。

甚至可以,數列錯開,再數列不錯開,若是縱列足夠,豈不是可以組成有數個錐部的特殊錐形陣?

小小的普通錐陣,變成變形金剛了。

越細思,關羽越覺得很多思路被開啟了。他不由得雙手摩擦著雙掌,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

見關羽已經回過神的樣子,李孟羲再次進言,“我觀方陣最為規整,由方陣變為其他陣型,也最為簡易和迅疾。”

“或可令方陣為“中間陣”,繁複之陣互相變化多有不易,不妨都可先變為方陣,再行變幻。”

“好!”關羽拊掌大贊。

關羽負責訓練義軍時日已不短,不僅圓陣變錐形陣容易產生混亂,錐形陣變魚鱗陣一樣混亂,雁行陣再變錐形陣同樣如此。

如今被李孟羲一語挑明關鍵,眾多問題迎刃而解。

設方陣為中間陣,此策為最上上之策,短短六七言,足可為諸般軍陣變幻之要旨。

與此相比,李孟羲所說的錯列法,不過能用於一二軍陣罷了。

一個足以成為總綱,是戰略高度,一個只是戰術高度,自不可同日而語。

昨夜是春秋,今日是兵法,不足一日一夜之內,關羽被狠狠震驚了兩次。

再看向李孟羲,看他面容稚嫩,看他面黃肌瘦,看他一身麻衣粗簡,再看他正陪弟弟在地上亂畫著玩。

如此異才,幸甚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