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章 始知陣法根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章 始知陣法根本

陣法相接之時,和破陣之時,李孟羲分辨不出錐陣和蛇形陣有何高下之分。

(那……破陣之後呢?)李孟羲突然想到。

錐陣是破陣用的吧,可破陣之後呢?

難道站著不動嗎?

當然不是。

破陣之後,等敵軍潰敗,自然是要追殺敵軍的。

“潰敗的話……”李孟羲眉頭幾乎皺在了一起,他低著頭,用木棍在地上戳畫著。

潰敗時,若是交戰的人數夠多,多到單個人數可以忽略不計,在此情況下,潰敗自然是從雙方士兵接觸的地方開始潰敗。

冷兵器時代,受制於武器長度,雙方作戰的士兵只有最前方的兩三排人。

一個極限大的錐形陣,擊潰了一個極限大的方陣,那麼,方陣潰敗,潰兵潰散的方向,應是從錐形陣的邊緣,會像水一樣向反方向潰散。

於錐形陣,潰兵中心是一個大的不停膨脹且遠離的巨型三角形,三角越膨脹便離錐陣越遠。

於長蛇陣,方陣的潰兵組成一個大的不停的膨脹且遠離的長形,越膨脹離蛇形陣越遠。

而破陣一方若是追擊,處於陣中的部分,自然能緊貼著敵軍追上去。

而還在陣外的部分,若要追擊潰兵……

李孟羲手指來回沿著地上兩個簡易幾何圖形的邊緣摸索著,在一旁的鄉勇們看來,李孟羲像是魔怔了。看著看著,李孟羲突然瞪大了眼睛。

他突然明白了差距在哪了!

或許錐陣和長蛇陣破陣能力相彷彿,可在潰陣能力,也就是擊破敵陣後追殺敵軍,把戰果擴大的方面,長蛇陣遠不如錐陣。

我軍從中間切陣而入,敵軍成左右兩個方向潰逃,那麼我軍未接敵的第一列,需要立刻分兵左右去追敵軍。

第二列一樣。

第三列一樣如此。

……

錐陣越往後,橫列越長,追擊潰兵時。

這就相當於拿著一個三角尺橫著往緩緩開啟的電梯裡走。

電梯在緩緩開啟,三角尺往電梯間裡平移。

儘管電梯門在開啟,空間越來越大,然而隨著三角尺不停電梯裡平移,三角尺的兩個邊之間的也在不停的增大,因此三角尺也會不停的撞上電梯門。

這置換在戰場之上,緩緩向兩側開啟的電梯門,等於向外潰散的潰兵。

而三角尺,等於不停前突的錐形陣。

錐形陣哪怕只往裡一個勁突,列長逐步遞增的後列也能不停的追上潰兵。

敵軍向左右潰一步,錐形陣後列向前也進了一步,後列比前列多了一些人,多出的陣列長度,剛好讓橫列水平線上最外圍的兩個人,剛好又追上敵軍。

敵軍再潰一步,錐陣繼續前突一步。更長的後列又向前一步,後列又長一截,又剛好

追上潰兵……

用簡單的電梯門來模擬,那就是三角尺往電梯門裡平推,兩個邊會不停的撞到電梯門,等於每新加入的一列錐形陣的橫列,都能追上敵人。

縱然無法追上,也因為錐陣後列左右有跨度,相當於其實已經有了向左右追的提前量,更容易追上潰兵。

人力充裕的情況下,比較變態的錐形陣,最後一列橫列的長度,甚至要比敵方方陣還要長了,巨大的提前量下,若是橫列包抄,甚至能直接迎頭攔住潰兵。

而長蛇陣,一點向左右追擊的提前量都沒有,一點都沒有!

突然想明白了一切,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

李孟羲站了起來,長舒了一口氣。

(我宣佈,錐陣為破陣第一強陣!)李孟羲在心裡宣佈到。

錐陣破陣能力第一,潰陣能力也是最強。

想明白了其中原理之後,李孟羲在心裡把錐形陣列為最犀利的破陣陣型。

哪裡又用的著他宣佈了,歷代兵法家早已從理論和實踐上弄明白了錐陣的作用,不然傳世兵法中又怎麼會把錐陣設為基礎陣之一?

雖然,李孟羲好像做了無用功。

他耗費無數腦細胞,拽掉了數根頭髮,才想清楚歷代兵法家所劃定的破陣和攻擊用的錐形陣,有很強的破陣和攻擊能力。

有套娃之嫌。

李孟羲似乎不知不覺間,走上了和有史以來震古爍今的兵法家一樣的路。

縱然很多人都讀兵法,都知道錐陣長於破陣。

可大多數人只知道錐陣長於破陣,卻不清楚錐陣為何長於破陣的原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李孟羲,無意間,竟然把陣法重新推導了一遍。

這等同於創造。

雖然他創造的是早已存在的陣法。

李孟羲的思維高度,在有那麼一剎那之間,幾乎和當年最早創立諸般軍陣的兵家先賢一樣高了。

李孟羲不知不覺間這麼做沒有任何目的,只是來自於他迫不及待的想努力學會帶兵打仗的極度熱枕和投入帶來的意外收穫罷了。

一雙走動的草鞋踩到了兩個簡陋的三角形。

李孟羲皺眉,他看著要去加入對練的那個鄉勇的背影,他叫住了對方,“別踩到我的圖了。”

李孟羲抱怨。

鄉勇回頭,茫然的看了李孟羲一眼,鄉勇大叔沒聽清李孟羲說的啥玩意兒。

雖說不懂兵機,不懂廝殺,不懂行軍,不懂管理糧草,不懂安營紮寨,連陣法也不太懂。但是李孟羲現在進步了一點點,他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弄明白了,錐陣是最厲害的正面破陣陣法。

徹徹底底弄明白了一個問題,李孟羲整個人都感覺輕了數倍,身心皆適。他於是可以心無旁騖全神貫注的再次

把目光投入的場中鄉勇們戰陣對抗之中。

其實錐陣還有一個比長蛇陣破陣更有優勢的點,李孟羲沒有考慮到。

那就是在人力投放效率上。

就按士兵奔襲速度一樣來算,錐形陣按三,四,五,六……依次遞加來排陣,而同樣人數的長蛇陣以三,三,三,三的人數排陣。

那麼同樣時間,兩陣衝至敵軍陣前的橫列數相等。

假設都有五列士兵投入到前列作戰,那麼五列橫陣,錐形陣投入的人數就是,3+4+5+6+7=25人。

而長蛇陣,3x5=15。

只短短五列,投放人數已經差了三分之二。

而且隨著戰鬥時間越來越長,錐陣平均時間能投入戰力也會越來越多,敵軍會頓生人越打越多的錯覺;而長蛇陣,平均時間能投入的人力是不變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如此以來,和錐形陣人越打越多的人力投放方式相比,長蛇陣顯得如龜速。甚至有可能會出現前邊開啟的缺口過大,後邊跟上的人太少,不夠填上缺口的情況。

而錐形陣,不存在人不夠無法鞏固戰果的情況,而只會面臨開啟的缺口不夠大,人堵著衝不進去的情況。

如果正面破陣的關鍵是在某一點以最短的時間,投入最多能接敵的人,那無疑,錐形陣是把攻擊力量集中的同時,又有很強的人力投放效率,堪稱最優的陣法。

李孟羲經驗還是不足,只看過一次錐陣和方陣的對抗,李孟羲對錐陣和方陣交換比的評估有些過於理想化了。

李孟羲認為錐形陣破陣會傷亡很高,但他是在攻守雙方甲冑一樣,士兵防具防禦力一樣,並且士兵訓練程度精銳程度也一樣的情況下來計算的。

而實際情況,若是問關羽,關羽會告訴李孟羲,錐陣破陣時我軍和敵軍的交換比大概會在二比一左右,我軍傷亡甚至會比這更低,根本不會像李孟羲猜測四比一甚至十比一那麼慘烈。

其根本在於,錐陣破陣時,攻防雙方士兵的戰力往往不可能一樣,而是拉開著較大差距的。

我軍若破陣,必集結身披重甲,拿最好的兵器,最孔武有力,戰技最嫻熟的士兵,去攻擊敵人力量最薄弱,陣型最散亂,士兵甲冑最寒酸的那一個點。

甚至錐陣的攻擊點往往都特意挑的是敵軍陣線就要崩潰的薄弱處。

以我軍最強的重甲精兵,去打敵軍最薄弱的之處,零傷亡也不是不可能。

除了被逼急了,不得不硬著頭皮往敵人精銳上去衝,傻子才去放著薄弱點不打,故意往敵軍堅固的陣線上撞個頭破血流。

——

ps:本來以為兩三章能把這一小節寫完,沒想到六章還沒完。

有多少小夥伴在看啊?這邊流量好少奧,收藏一點沒動。感覺我在單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