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六章 士別三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六章 士別三日

時盤在關羽和劉備手中來回傳了兩次,兩人都看不懂,一個平平無奇兒木塊,怎麼就能測算時辰了。

普通小兵出身貧苦家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能連日晷都見過,也就聽不懂為什麼一塊破木頭能測算時辰。

劉備關羽二人不同,兩人眼界和見識不是一般鄉勇所能比及的。

於是李孟羲了認真的和兩人解釋了時盤可測時辰的原理。

李孟羲講完,劉備點了點頭,他聽懂了一點。

“莫非,這便是日晷之理?”劉備沉吟到。

“正和日晷同理。”李孟羲笑著說到,“不過日晷平放,而我的時盤是豎放;日晷精準,而時盤不甚精準。”

道理雖然講明了,但口說無憑,不親自試試,沒有任何說服力。

李孟羲於是拿起時盤,抬頭看著天空的月亮,找好地平線,然後調整時盤角度,估算出來時辰。

算出了時辰之後,李孟羲不說,讓劉備關羽先估摸時辰是多少。

等他兩人都估摸完畢,李孟羲便問時辰,劉備說亥時約半,關羽說亥時過半。

說完,兩人眼睛同時看向了李孟羲。

李孟羲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說到,“亥時,四分之三。”

“四分之三,”關羽手捻長髯,小聲嘀咕了一句,“不就亥時六刻麼。”

關羽的嘀咕,李孟羲聽見了。

“噫?”李孟羲噫了一聲。他聽到了刻……

時刻這個詞,由來已久,好像就是兩個計算時間的單位。

時指的是時辰,刻指的是一刻鍾。

弄了半天,弄懂時辰了,卻把刻給忘了。

李孟羲說的亥時,四分之三,沒有這種說法,似是而非的。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李孟羲試探著問,“關將軍,一個時辰,是多少刻?八刻?”

這麼低階的問題也問,關羽劉備相視一眼,眼中皆浮現出了笑意,李孟羲剛識時辰,又不懂刻了。

“一個時辰,就是八刻。”劉備替回答到。

“奧……”李孟羲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

刻這個時間單位,在二十一世紀不太用了,因為時間能精確到秒了,計時工具也普遍了,一說時間,直接說小時分鐘就夠了,不必說刻鐘。

一個時辰,兩個小時,分八刻,一刻也就是十五分鍾。

李孟羲點了點頭,他對時間的瞭解更深了一些。

二十一世紀司空見慣的很多東西,放在東漢末年,都不是易於之事。

單單就測算時間這一件事,就沒任何辦法精確。

知道了一個時辰有多少刻,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李孟羲尚不知該如何解決。

時辰對應的二十四小時制,該如何一一對應。

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在於確定一個關鍵的時間點。

李孟羲沉思良久,出言問劉備關羽二人。

“二位兄長,日中,是何時辰?”

“午時。”關羽脫口而出。

午時是時間段,不是時間點。

“一日之內,太陽……額,一日之內,日頭最高之時,為午時幾刻?”李孟羲再問,問的更細了一點。

“午時三刻為日中。”關羽用手翻動著烤在火上的兔子,不假思索的回答了李孟羲的問題。

午時三刻……李孟羲一下瞪大了眼睛。

午時三刻這個名詞李孟羲很熟,在各種古裝劇中,“午時三刻,開刀問斬”,這句臺詞出場率太高了。

原來,午時三刻對應的的時間點,就是中午十二點整。

這好了,時辰和二十四小時時間制對照成功了。

由此可以推算出,午時四刻,對應的是12:15。

午時五刻,對應12:30。

以此類推。

正當李孟羲默默推算時間時,劉備打斷了李孟羲的思路。

“二弟啊,午時三刻似乎不是日中。”劉備跟關羽說著,也是跟李孟羲說,“年少時求學,先生講過,【漏以銅壺盛水,刻節,晝夜百刻】,此是【刻】之由來。”

“即一天時辰起計於夜半,至午時,剛好五十刻,即,日中應為午時四刻也。”

關羽還堅持認為午時三刻是日中。

劉備關羽兩人便小聲爭論了起來。

聽了劉備所說,李孟羲茫然了,他抓著頭髮,冥思苦想了好一會兒,漸漸眉頭舒展。

劉備和關羽兩人認為的日中時刻不同,那誰的對呢。

如果關羽的對,午時三刻對應的是12:00,那麼,午時八刻就是13:15,午時時間間隔應為11:15—13:15.

而如果劉備說的對,午時四刻為12:00,那麼午時八刻就是13:00,午時時間間隔應是,11:00——13:00。

應該是劉備說的對,因為按劉備的算,剛好卡著整點。

“不用爭了,大概是玄德公說的對。”李孟羲終止了劉備和關羽的爭論。

李孟羲這一插話,劉備關羽二人也不爭了,沒必要為這點小事爭執不下。

大致估摸出時辰,行軍打仗就完全夠用了,至於日中是午時三刻還是午時四刻,並不重要,一點用也沒有。

對劉備關羽二人沒用,對李孟羲來說可有用極了。

對於一個用了十幾年二十四小時時間制的人來說,時間習慣根深蒂固,一時半會兒,適應不了時辰制。

李孟羲只好先把時辰轉換成24時制,這樣更熟悉一點。

午時三刻跟午時四刻雖說就缺了半刻,

十五分鍾而已,卻關乎到李孟羲轉換24小時時間制是否精準的問題。

李孟羲摩挲著手裡的時盤,在心裡默算,把時辰一一轉換成二十四小時計時。

片刻後,他算好了。

沒人教,李孟羲自己摸索出了時間該如何對應,大致如此:

子時23:00~1:00

丑時1:00~3:00

寅時3:00~5:00

卯時5:00~7:00

辰時7:00~9:00

巳時9:00~11:00

午時11:00~13:00

未時13:00~15:00

申時15:00~17:00

酉時17:00~19:00

戌時19:00~21:00

亥時21:00~23:00

一樁難題了結,李孟羲長舒了一口氣。

抬頭望天,月亮不知不覺間又移動了一點。

李孟羲拿起時盤,對著天空的月亮照應了一下,然後收回時盤,在沒有任何刻度的量角器上默讀了一下。

“子時了。”李孟羲說。

劉備笑了,他笑著說,“聽雲長說,你前兩日還不識時辰,這沒兩日,你便能識得晝夜時辰,這真是,這真是,真是……”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李孟羲幽幽接到。

劉備愣了下,然後和關羽相視一眼,“哈哈哈哈……”兩人拊掌拍腿大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沒見過這麼自誇的人。

李孟羲拿日後說東吳呂蒙的話來自誇自己,雖說應景極了,但他自己自己把話說出來,有些不要臉,喜劇效果滿滿。

劉備忍住了笑,但臉上笑意還很明顯,“對!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未及三日,孟羲你便能精算時辰,當真令我等刮目。”

“是極!”劉備不吝讚美,關羽平時不夸人,此時也順著大哥劉備的話誇了李孟羲兩句,李孟羲很厚臉皮的應下了。

反正李孟羲學會怎麼辨別時辰了,以後關羽再也不能在這一點上從李孟羲那兒找心理平衡了。

話正說著,關羽突然哎吆一聲。

劉備和李孟羲目光立刻向關羽看去。

“糊了。”關羽拿起兔子,不無可惜的說著。

說的投入,三人都忘了還烤著兔子的事,一會兒不注意忘了翻,可不就烤糊了嗎。

兔肉從火上拿出來,晾上一會兒,等不燙嘴了,就能吃了。

關羽拿著穿著兔子的細樹枝,湊近兔子翻來翻去的看,一邊看一邊口中嘖嘖,把兔子給烤糊了,把關羽給心疼壞了。

還是一軍主將,後世武聖關雲長,因為一隻兔子,長吁短嘆,簡直了。

李孟羲忍不住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