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二章 選鋒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二章 選鋒法

李孟羲的提的建議,劉備虛心接受了。

想到軍略的確非自己所長,劉備當下便和關羽商量,“雲長,你即教孟羲兵書,不妨捎帶上我,如何?”

劉備誠懇請教,關羽卻有些不自在。

漢時的社會風氣,不允許一個高位者去虛心向學習。

君王不會向臣子請教學問,哪怕臣子再學問非凡;同樣,一家之中,父兄難以低頭向子侄求教。

劉備是關羽結義兄長,同時,漢代學風,老師和學生是高下兩個輩分,師者如親長。

如果劉備認關羽當老師,這輩分,就尷尬了。

關羽忍不住搓著雙手,一臉的遲疑,“大哥,你我可共研兵書,教育二字,實不敢當。”

關羽推辭說不教劉備,但是大家可以共同商討。

關羽退了一步,兵書可教,也不至讓彼此之間關係尷尬。

說著,關羽抬頭,去看天上的月亮。

然後關羽看了李孟羲一眼,問,“孟羲,你看看,此事是幾時幾刻?”

李孟羲把手往懷裡一摸,猶豫了一下,李孟羲抬頭望天,月亮很圓。

“……時盤沒帶,我測不了時辰。”李孟羲無奈的把手一攤。

“哈哈哈哈……”

劉備和關羽大笑。

你看你,不穿鞋,都不會走路了。

劉備笑著說,能識天時,觀地勢,測兇吉,察風雲,是為將者的基本素質,怎能沒了時盤,就不知時辰了?

關羽也和李孟羲說,就算天陰無月,為該能憑感覺估摸出大致時間。

特別是後半夜,可觀啟明星來判斷時辰。

啟明星是個啥玩意兒,又是知識誤區了,李孟羲忙求教關羽。

關羽說此時看不到啟明星,啟明星出,天就快亮了,得到後半夜才能看到。

關羽問李孟羲要不要等著,等後半夜啟明星出來了,認認是哪個星。

李孟羲忙拒絕。

多少天了,一到晚上就被關羽拉過來談兵法,一談就是大半夜。

關羽精力異於常人,三天不睡覺也行,李孟羲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呢,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休息不足,將來長不高了怎麼辦。

“對了關將軍,奔襲戰法練的怎麼樣了?”李孟羲突然想到了,於是就隨口問了一句。

關羽隨手朝篝火裡又添了根木柴,“才練了三五天,能怎麼樣。”關羽搖頭。

“第一天,我讓鄉勇自跑,二十裡,四百鄉勇,準時能到的只有一百二十餘人。”

“第二天,又讓鄉勇自跑,依然是二十裡,準

時能到者,一百五十餘人。”

“第三天照舊,二十裡,準時能到者一百五十人左右。”

“至第四天,我讓鄉勇列隊並進,並嚴令陣型不得亂,且要準時到二十裡處,結果,隊形不僅亂了,且準時能到者,僅有八十餘人。”

李孟羲聽關羽這麼說,眉頭不由緊皺。

關羽已經帶四百鄉勇訓練了四天,四天之中,關羽前三天讓鄉勇們自己跑,李孟羲大致能猜到關羽的目的。

連跑三天,二十裡地能達標的人數穩定了,穩定在一百五十人左右,這說明有一百五十人左右,體能出類拔碎。

然後得出結果後,第四天,關羽讓士兵結陣並進,效果一言難盡。

“二十來裡,普通士卒的體能應該能撐得住,跑不到規定時間之內……是為什麼?”

“訓練奔襲之卒,我有兩策,一用選鋒法。

二者,還是從軍陣處著手改進。”

“嗯。”關羽隔著篝火看著李孟羲,點頭到,“我也正欲用選鋒法。”

關羽李孟羲他們兩人談兵法,三兩句話,彼此都能明白彼此的意思。

一旁的劉備雲裡霧裡,聽的心急,“雲長,何為選鋒法?”

關羽沉吟道,“選鋒一詞,出自《孫子》,【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敗。】

又曰,【凡與敵戰,須要選揀勇將、銳卒,使為先鋒,一則壯其志,一則挫敵威。】

選鋒,指選拔精兵之法。”

“選鋒一詞,《司馬法》簡述為,【選良次兵,益人之強】

《吳子》一書,述為【簡募良才,以備不虞】。”

關羽引用兵法的著述,給劉備解釋了何為選鋒,選鋒一詞最早出自哪裡,歷代兵法家又是怎麼對選鋒一詞做解釋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孟羲聽關羽引經據典的,佩服極了。

劉備聽明白了何為選鋒,可心裡更疑惑了,又如何去選鋒?

劉備於是又問,“雲長,既有選鋒法,如何選兵?”

關羽引用了兵書作答,關羽身子向劉備那邊側了側,他手捋長鬚,認真講到,“選兵之法,歷來多有不同,《吳子·治兵》篇講,【短者持矛戟,長者持弓弩,強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給廝養,智者為謀主】

此為一例。

又有,戰國精兵魏武卒,其考核之法,【卒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軸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關羽說著,目露神往,“衣三重重甲,戈矢齊備,遠趨百里尚能日中而至。而今我軍

身無甲冑累身,一日不能行四十裡,差精兵遠矣!”

想到鄉勇們的種種不堪,關羽唉聲嘆氣的。

李孟羲安慰,“魏武卒精兵需舉國之力方能成,今我軍僅有千餘人,如何能比?將軍切莫自慚。”

魏武卒確實厲害,讓人眼饞,可現在義軍的條件,練一支能奔襲部隊都練不出來,何況比肩魏武卒的精兵。

劉備聽的咋舌不已,和真正的精兵比起來,鄉勇當真不堪。

關羽想用選鋒法,簡拔出體能最好的一批人,以這些人為基礎,正式訓練。關羽讓士兵連跑了三天,然後能選出的人大概有一百五十個,這就起選鋒的現實應用。

但李孟羲有不同意見,士兵的體力一日走四十裡完全可以,但關羽一練,大多數人達不到標準,一定是什麼地方疏忽了。

李孟羲皺著眉頭,問關羽訓練的細節。

“關將軍讓鄉勇們列隊並進,應該讓佇列時刻左右對齊,前後對齊,這樣就跑步亂了。”

關羽搖頭,“我知前後左右對齊,可還是會亂。”

怎麼會。

對齊也能跑亂嗎?李孟羲不知道哪裡出問題了。

“過幾日將軍再練兵,帶上我。”李孟羲說到。

“明日就可帶你一起。”關羽相邀。

“明日不行,”李孟羲搖了搖頭,“這幾日我得抓緊時間把步人甲編好。戰事要近了吧?”李孟羲問。

劉備插話,“翼德的哨騎日日有回,無有敵情。不過我軍已走兩三百裡,已入河間境內,不日就將有戰事。”

河間。

這地形隱約耳熟。

就像常山趙子龍,西涼馬超,燕(燕趙之地)人張飛,幷州呂布,等等。三國演義這部文學作品,把名將和其歸屬的地理位置,這有一個好處,知道其人,就知他是哪裡人。

河間應是張合,張合就是河間人。不知黃巾之亂,張合有沒有在家募兵征討黃巾。

有句話說,蜀中武將,廖化作先鋒。

張合跟廖化有一些相像之處,天下名將薈萃之時,張合不管是武藝還是帶兵打仗,絲毫不拔尖。

但在原本歷史中,魏蜀吳將星凋零殆盡之後,張合二流之勇,竟在三國後期鮮有敵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了英雄。

“河間……”李孟羲小聲默唸了一句地名,眉頭微皺。

李孟羲聲音很小,但劉備聽到了他的嘀咕,於是問,“對,我軍正入河間境內。”

劉備想起李孟羲不識地理,以為李孟羲是沒聽清地名,於是又給他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