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挽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3章 皇極殿之會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3章 皇極殿之會一

福王請求回京侍奉母親鄭太貴妃的上疏,被全文刊登在大明時報上之後,正如崇禎所預料,原本爭吵不休的京城士林輿論,突然沉默了下來。

而在黃立極的授意下,京城開始流傳,東林黨人現在做的一切,都是在為福王回京進行造勢。

京城的士人從看到福王上疏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覺得事情似乎起了一些變化。

而之後的傳言,更是讓這些士人們不敢再隨意出聲,支援東林黨人了。和閹黨進行鬥爭,並不會讓他們感覺畏懼,因為這未必會激怒皇帝。

但是如果一不小心讓自己同福王聯絡在一起,那就有可能捲入到屍骨無存的皇位戰爭中去。

在大明歷史上,由藩王入主大明帝位的事情,一共只發生過三次。一次是成祖靖難,忠誠於建文帝的臣子,不是被殺戮就是被流放了。

一次是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虜後,於謙扶英宗異母弟為景泰帝。景泰帝病重時,又發生了奪門之變,隨後英宗復辟。英宗以謀逆罪殺死了於謙、王文,並迫害了於謙所薦之文武官員。

最後一次,則是正德帝去世,興獻王入繼大統,算是最為平和的一次。

除了最後一次,前面兩次的帝位變更,都是殺的人頭滾滾。在這種殘酷的政治鬥爭之中,是沒有什麼中間派可言的。

不管東林黨人是否有意同福王勾結,東林黨以黃宗羲孝子的名義,為東林黨諸君子翻案的事,已經為福王回京豎起了最好的旗幟。

在這種形勢不明的局勢下,誰也不願意輕易站隊。而刑部暫停了對於黃宗羲案的審理,更是讓這些士人們覺得自己的猜測並沒有出錯。

一時在京城市井中甚囂塵上的黃宗羲一案,頓時開始慢慢冷淡下去了。

崇禎元年農曆4月12日,京城下起了入春以來最大的一場雨,京城的上空天色陰沉,雨水淅淅瀝瀝的,聽上去似乎這場雨永遠不會停下來似的。

這場雨大約是五更不到的時候開始下的,到了崇禎洗漱完畢走出乾清宮的時候,正看到如白線一般的雨水落在漢白玉砌的地磚上,濺成了一朵朵水花。

雨水彙集到御路和甬道兩側的明溝,然後迅速的向著東西兩側,排入到廣場邊緣處的暗溝處,接著往南注入金水河中。

御路和甬道都是中間略高,兩側略低的形狀。因此看似雨水很大,不過御路和甬道並沒有什麼積水。

朱由檢看著面前的場景,很是欽佩修建這所宮殿的工匠和設計者。他們在一個沒有現代測量儀器的時代,居然可以做出如此精妙的排水系統,實在是一個奇蹟。

王承恩看著崇禎對著雨水中的廣場發呆,他會錯了意,上前小聲對著崇禎說道:“恭喜陛下,俗話說的好,春雨貴如油,有這麼一場雨,想來今年會是風調雨順的一年了。

臣已經為陛下準備好了步輦,請陛下今日稍稍休息下,不要在步行了,免得淋溼了鞋子。”

朱由檢有些無語的看了一眼王承恩,在他的記憶中,崇禎登基之後似乎就沒有停過災害。雨水多的年份是水災;雨水少的年份是旱災;雨水不多不少的年份,就該出蝗災了。

朱由檢又把視線轉向後面的步輦,六名被挑出來的健壯內官,正候在一旁。他內心稍稍有些猶豫了一下,這種下雨的日子,被人抬著走,一定會很舒服。

但是很快他就揮去了腦海中的這個念頭,只要他今天坐了一次步輦,那麼今後他身邊就會有一部步輦隨時侍候著。

然後他好不容易縮減下去的宮內人員編制,會隨著這部步輦,一點一滴的增加回來,這可不是好兆頭。

朱由檢轉回身子對著王承恩說道:“還是朕自己走吧,讓他們把步輦送回去,給朕打傘的人留下就可以了。”

在崇禎的堅持之下,最終他還是沒有乘坐步輦去皇極殿。皇極殿是三大殿的中心,也是三大殿最大的一座宮殿。這座宮殿的主要用途,是舉辦各種典禮。

不過因為今天突然下雨,而參加朝會的人數又不少,所以在崇禎的同意下,把朝會放在了這裡舉辦。

皇極殿丹陛左右分別放置了代表皇權的日晷、嘉量,而在御道兩側各有六方須彌座一個,座上置重簷六角亭。

在整個大殿中央七層臺階的高臺上,是金壁輝煌的髹金漆雲龍紋寶座,它後方擺設著七扇雕有雲龍紋的髹金漆大屏風。

朱由檢每次坐在這個寶座上,就渾身不自在,感覺自己是在破壞文物。

當他抵達大殿時,殿內已經聚攏了七、八百人,京城有品階的官員,今天大部分都出現在了這裡。

因為雨天,殿內顯得異常昏暗,於是在王承恩的吩咐下,點起了許多蠟燭用於照明。

今天召開朝會的目的,大家都很清楚,就是為了黃宗羲為父親伸冤的案子。

當然到了今天,案子已經不再是黃尊素個人冤枉不冤枉的事,而是東林黨一案是不是冤假錯案的問題。

雖然福王請求回京的上疏,讓東林黨人少了不少支持者,但是劉鴻訓還是信心滿滿,認為在這次朝會上,能讓崇禎接受為東林翻案的結果。

畢竟在這些天來的問案中,不管是當初辦案的錦衣衛,還是出頭彈劾東林黨的御史,都在京城百姓面前,被黃宗羲質問的啞口無言。

劉鴻訓覺得,一個剛剛登基的少年皇帝,應當不會冒著玷汙自己名譽的風險,繼續替閹黨們遮蔽事實。

在朱由檢的示意下,劉鴻訓把這些天來的問案經過述說了一遍,他最後總結道:“…以臣看來,這件案子雖然還沒有完全審結,但是事實已經很清楚了。

魏忠賢、崔呈秀、田爾耕、許顯純等閹黨為了獨攬朝政,所以假借聖意,先後迫害了楊漣、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魏大中、顧大章、高攀龍、周順昌、周起元、繆昌期、李應升、周宗建、黃尊素等東林諸公。

臣請陛下為東林諸公恢復聲名,追究魏忠賢、崔呈秀、田爾耕、許顯純等閹黨迫害忠良的罪惡,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劉鴻訓說完之後,王守履等二十多位官員也立刻站出來,一邊支援劉鴻訓,一邊攻擊閹黨過去的亂行,要求皇帝對閹黨成員進行治罪。

一時之間,殿內充斥著要求懲辦閹黨的聲音。霍維華、李夔龍、倪文煥、曹欽程、姚宗文等被視為魏忠賢親信的閹黨,都把視線看向了站在群臣之首的黃立極身上。

他們試圖從這位文臣第一人身上獲得些暗示,好對東林黨人做出還擊。

但是黃立極微微頷首看著前方的地面,雙手抱著笏板,絲毫不為這些東林黨人的叫囂所動。

不僅黃立極沒有對劉鴻訓的說法做出回應,黃立極幾個親近的門生也同樣沒有動作。

霍維華、李夔龍、倪文煥等人沉思了一會,也選擇了繼續沉默下去。

王守履等官員叫喊了一陣,卻發覺往日毫不相讓的閹黨黨羽們,今天卻沒有一個站出來回應的。

整個皇極殿內,只迴盪著他們這些人的聲音,這個認知頓時讓他們的氣勢迅速的回落了下去。

因為被東林黨人視為的閹黨並沒有做出回應,劉宗周、韓象雲、錢謙益等人也就沒有站出來,想要看看皇帝的反應。

朱由檢盤腿坐在寶座上,等著王守履等人收聲,大殿內安靜一片之後,他才冷冷的說道:“黃先生,朕今天召開朝會的主題是什麼?”

一直紋絲不動的黃立極這才走前一步,對著崇禎恭敬的回答道:“陛下召開今日的朝會,是討論刑部審問黃宗羲為父伸冤一案。”

“那麼首輔沒有把朕的意思傳達下去嗎?”

“臣不敢,臣已經把陛下的意思都傳達下去了。”

朱由檢問過之後,才讓黃立極回到佇列中去,然後對著群臣發問道:“你們之中有誰不清楚今天朝會的主題,就站出來。”

在崇禎的注視下,並沒有一個人站出來。他於是對著王守履等出來聲援劉鴻訓的官員再問了一次,他們顯然也很清楚今日朝會的主題。

被皇帝詢問時,王守履等人已經感覺有些不好了。果然,隨後崇禎便訓斥道:“明知道今天朝會要討論什麼議題,不向朕請示一聲,就跑出來擾亂朝會的議題,你們眼中還有朕嗎?

今天的糾風御史是誰?還不把這群擾亂會議的人轟出去,真的當朕制定的朝會紀律是放屁嗎?”

在皇帝的怒斥下,王守履等二十多位官員,灰溜溜的在兩名糾風御史的驅趕下,走出了皇極殿。

這些官員沒有一個人想起要繼續留下來同皇帝進行抗辯的。擾亂會場秩序被趕出去,不過是不能參加本次朝會,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懲罰。

但是不接受處罰,還要繼續鬧下去的,就會被送到西山官校去進行教育改造。

從西山官校回來的幾位官員,談起那個地方就一副心有餘悸的樣子,似乎比進詔獄還要畏懼。這讓朝中的官員們,終於有了一些敬畏之心。

挨廷仗、進詔獄,都可以為官員們帶來名望,就算一時下野也終究能夠起復的。但是進西山官校的官員,卻無法獲得任何名望。

因為西山官校並沒有奪去他們的官職和俸祿,只是讓他們進行思想改造。這顯然不符合,百姓眼中被嚴刑拷打的忠臣形象,那麼也就沒有人願意冒這個風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