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交換人生俱樂部最新章節列表 > 【1048】歸正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048】歸正人

去往邊境所有沿線諸軍和辛棄疾處的兩路特使都連夜出發了,需要隨同郝俊出發的除了李顯忠和荔澤抽調的六百名精銳,以及荔澤抽調的五十名中上層將官,還有一位帶了李顯忠和張浚公文的,畢竟前線軍隊深入內地得有個說辭,而且中途休息什麼的不好讓郝俊買單。

另外,張浚也得回到駐地,等一下隨同郝俊一起出城。

郝俊和馬克西姆、杭仙兒、陸興宗與隨同出發的各位見了一面,交代了出城事宜後,就上了馬車,隊伍開出城去。

金兵因為昨天的變故,佈防比較謹慎,穩紮穩打地從另一端的城門向這邊鞏固佈防。所以這一邊的城門外雖然在遠隔一箭之地有臨時營盤,但與兩側的城門之間還沒有形成鐵壁合圍,也沒想到應該堅守的宋軍會出城,一見衣甲鮮亮的隊伍衝出城來,這麼多人也不像是出去搬救兵的,下意識地以為精銳部隊衝擊營盤,趕緊離開鍋灶,收縮隊伍做好防禦態勢。

郝俊不想在這裡造成傷亡,出城前已經和馬克西姆商量過了,與金兵打個心理戰,待到城門關閉後,整支隊伍就不慌不忙地和金兵營盤打著擦邊球,晃晃悠悠地隔著一箭之地行進。

金兵們還沒從昨天的莫名奇妙中晃過神來,此刻更加懵逼,又無法判斷馬車裡是什麼人、有什麼蹊蹺,疑心有詐,再加上城牆上宋軍的強弓勁弩排得密密麻麻,他們不敢貿然出擊,愣愣地看著隊伍遠去。

直到和金兵互相看不見了,那些一直備戰的將官精銳們才放鬆下來,不約而同地看向郝俊的馬車。這還是第一次和金兵距離這麼近毫無摩擦呢,竟然真的這麼晃晃悠悠就過來了?簡直和做夢一樣,仙人的計策果然奇妙。

其實郝俊和馬克西姆一直做著出手準備,也是剛剛放下心來,相視一笑。

城牆上的李顯忠等人也安心地下了城牆,按照計劃暫且只守不戰,靜待虞允文和沿線諸軍起兵影響到這邊戰局再說。

繼續前行了一個多小時,張浚確認安全了,才帶著隨從告辭而去,郝俊他們繼續前行。

郝俊擔心朝中有不知進退的傢伙作梗,一路上的速度比趕往宿郡時還快了不少,只是湊合著讓馬車別顛簸得太難受而已。

六月一日上午,郝俊等人見到了辛棄疾。

剛一寒暄,郝俊就得知聖旨沒到,心裡面不由得咯噔一下!

按照原計劃,辛棄疾五月二十六日見到李顯忠那邊派來的特使後,就開始在能力範圍內做準備。趙伯琮大約二十七日收到郝俊的信,這樣的大事,即便已經和金人開戰了,估計也得商量一天。那麼,二十八日也應該有旨意快馬加鞭地送到辛棄疾這裡了,為什麼沒有動靜?

原定虞允文於六月一日也就是今天起兵,郝俊的計劃中聖旨也肯定到不了,但聖旨到沒到的無所謂,這本來就是他的志願,早就磨刀霍霍,又有郝俊撐腰,敢於按時起兵。

但沿線諸軍就不一樣了,他們懾服於郝俊和李顯忠的聲威,以及邵宏淵的人頭威脅,甚至公冶純的異能壓迫,按照郝俊的計劃先備戰應該沒問題,但沒見到聖旨的情況下,只怕是沒幾個人敢出兵。那可就事情大條了,不只是虞允文將陷入孤軍奮戰,李顯忠那邊也會陷入尷尬的境地,而且作為新戰役總指揮的李顯忠在宋軍中的威信大降,很不利於這場戰事。

最關鍵的是,郝俊也裡外不是人了,還把公冶純、揚政、歌迪婭置於危險的邊緣!

去京城送信的出意外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果然是朝中有不知進退的傢伙作梗麼?

郝俊不由得怒從心頭起,本仙人在這個時空近二十年沒露面,已經沒人當回事了麼?不給某些無恥官員點教訓,倒顯得本仙人沒有威勢了!

郝俊沒有心情和辛棄疾探討人生了,稍事休息,就再次出發,讓辛棄疾也隨同自己進京。

路上,郝俊透過和辛棄疾的攀談,結合自己對於歷史的記憶、杭仙兒的介紹,對“歸正人”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史浩是趙伯琮的老師,因輔佐趙伯琮登基有功,現在已官拜尚書右僕射,也就是右丞相,狂的沒邊了。

他在思想上對從金人佔領區南歸的豪傑志士很不以為然,甚至是歧視。曾經說金人佔領區的原宋朝人決無豪傑,如果有,怎麼不起來消滅金人?

他這簡直就是腦殘觀點,政府朝廷掌握著官兵錢糧,卻早早跑路了,憑什麼讓被佔領區的老百姓打敗敵人?

他蔑稱從金人佔領區投奔過來的為“歸正人“,不贊成對“歸正人“委以重任,還經常懷疑有異心,主張只給一個閒散的官職不給實權。原本南宋就堅持宋朝立國以來猜忌武將的國策,現在更是猜忌“歸正人“中的武將,像辛棄疾這樣殺金人無數的也不例外。

郝俊反覆琢磨後,稍微安了安心,但願只是有人擁戴史浩那個腦殘觀點,只是沒往辛棄疾這邊下旨,要不然,此番要血濺朝堂!

因為事情緊急,他們晚上也沒休息,晝夜兼程,第二天清晨到了京城的北城門。

太師吳近派人守在各個城門,按照郝俊信中所說,算計著今天或者明後天郝俊應該到京城了,今天就親自守在郝俊有很大機率經過的北城門,以便於郝俊第一時間掌握所發生的情形。

吳近已經老態龍鍾,見到風采依舊的郝俊、杭仙兒、馬克西姆、陸興宗,不勝唏噓,羨慕的不得了,郝俊好不容易才把話題拉了回來。

吳近一介紹之前發生的情形,郝俊才放了心。原來,在吳近的督促下,下達給虞允文和沿線諸軍的聖旨早就發走了,為了確保沿線諸軍六月三日先期投入的10萬人同時起兵北伐,傳旨太監分了九路。

然而,辛棄疾卻因為歸正人的身份,被以史浩為主的一幫子自視甚高的大臣阻撓,因為是史浩挑頭,所以趙伯琮擬定的聖旨就遲遲沒有發出。

吳近說這次北伐牽扯甚廣,又按照郝俊的計劃做了重大調整,需要商討的後續事項很多,此刻肯定沒有散早朝,問郝俊是直接上殿,還是先歇息一下。

郝俊搖搖頭,按照原計劃,六月六日,辛棄疾就要率領在澄陰集結的6萬精兵出發,前幾天卻有許多關節不買辛棄疾的賬。當然,這也怪不得他們,實在是辛棄疾當前官卑職小,但接下來的籌備工作就顯得異常緊張和忙碌,實在是不能耽擱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於是,吳近命人把那些精銳和將官引到太師府歇息,自己陪著郝俊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