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甲午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1210 華皇說故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210 華皇說故事】

比如,在18世紀初到法國大革命,今天的比利時應該是哈布斯堡的領地,即奧屬尼德蘭,當然上圖沒有標出,因為距離奧地利本土太遠。

但即使是像薩爾茨堡這樣離維也納很近的地方,由於當地地方勢力很強大,它直到1816年才完全併入哈布斯堡君主國。

華皇和安德拉希伯爵只是禮貌的互相問候,其他時間都是閒談。

像安德拉希伯爵這種老練的政治家,肯定不會上來就跟你說什麼實質性的問題,而且,安德拉希伯爵本來也沒有打算跟華皇說什麼實質性的問題,只是出於禮節,才親自過來一趟。

在奧匈帝國面前,華國還不夠分量,至少,在歐洲貴族們的心中是這麼認為的,這其中也包括安德拉希伯爵。

萌總裁見安德拉希伯爵有要走的意思,笑道:“不知道首相先生有沒有聽說我們華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張?”

安德拉希伯爵微微一怔,沒有想到這個孩子這麼老辣,居然會主動給自己出題,笑著搖搖頭,“對不起,我沒有聽說。”

萌總裁笑道:“那首相先生能不能聽我大概說一下?”

安德拉希伯爵有點微微不悅,這種談話方式,有點不尊重人,屬於霸王硬上弓的方式,但是一個貴族的禮貌又讓他沒有辦法在這個時候打斷人家的話告辭,只得道:“陛下請說。”

華皇言簡意賅的說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本內容,然後鄭重的道:“世界的發展變化昭示人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歷史洪流迴旋跌宕,奔騰不息,人類社會走向進步的趨勢不可阻擋。任何國家,自恃強大,迷信武力,謀求霸權,推行擴張政策,註定要失敗。製造藉口侵犯他國主權,干涉他國內政,終將自食其果。不顧當代世界豐富多彩的客觀實際,企圖把自己的社會制度、發展模式和價值觀念強加於人,動輒以孤立、制裁相威脅,這種霸道行為只能以損人開始,以害己告終。憑藉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把自己的發展建立在他國貧困落後的基礎上,是不得人心的。企圖包攬世界事務,主宰別國人民命運的做法,越來越行不通了。總之,一切違背時代潮流,違反各國人民根本利益的行徑,必然要受到抵制和反對。”

安德拉希伯爵輕輕地咳嗽了一聲,清了清自己喉頭的痰,雖然華皇沒有直接跟他談論華國拒絕答應英國人開出的限令,其實這個時候,華國和英國的關係,已經在宣戰的邊緣,一觸即發了!但是華皇說了一大堆道貌岸然的話,他又怎麼會不明白華皇的意思?

其實,每一個政治家,從華皇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之後,在內心,都是持贊成態度的。只是,現在國際社會的主流是列強的擴張,列強國家肯定不會贊成這種觀點,但是華皇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站出來反對,說華皇提出的這個主張有問題,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有問題,等於是變向的承認,自己是人類的魔鬼,這個鍋,不容易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我覺得很好。”安德拉希伯爵老狐狸的笑了笑,作為一個政治家,贊同比反對,要簡單的多,一下子就讓華皇無的放矢了。

“我們一貫主張,各國應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各國的事務應由該國政府和人民決定,世界上的事情應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平等協商,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國際社會應樹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努力營造長期穩定、安全可靠的國際和平環境。各國應加強經濟技術的交流與合作,逐步改變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使經濟全球化達到共贏和共存的目的。”萌總裁微微一笑:“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和平不能依靠武力來實現,更不能依靠軍事同盟來維持。打破國際戰略平衡,發展尖端武器系統只會引發軍備競賽,危害世界和平。強化和擴大軍事同盟只會製造更多的不穩定因素,損害國際安全。任何國家都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損害他國安全利益的基礎之上。摒棄冷戰思維,破除“唯武器論”,各國各地區樹立並貫徹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才能確保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安德拉希伯爵耐著性子看著華皇,聽華皇說大道理,心裡有點後悔來這一趟,覺得即便是親自來一趟,表達對華皇的尊重,剛才也不應該答應一起吃飯的,或者應該邀請華皇到他的辦公室去聊一聊,那樣的話,談話的時間,將掌握在他的手裡,現在就不同了,吃飯吃到一半要走,這是很失禮的。

但是,不走的話,安德拉希伯爵知道,華皇可能馬上就要談到英國的頭上了!這種敏感的國際問題,安德拉希伯爵並不想介入,他要是介入了類似的談話,即便是非正式的會談,也會對他個人造成一定的影響。

讓安德拉希伯爵意外的是,在談了自己的對外政策之後,華皇居然沒有再對安德拉希伯爵說出他已經拒絕了英國人的限令的事情!

而是談到了華國的歷史:“二百多年的外國統治和欺詐留下了懷疑和不信任的殘餘。理解這點對在中國做生意至關重要。早在179年就開始了,那一年,喬治·馬戛爾尼勳爵帶領一支英國船隊抵達中國的北部港口。作為喬治三世國王經驗最豐富的外交官之一,馬戛爾尼意在為英國商人開啟廣闊的中國市場。這本來就是一場關於公平的討論。中國出口絲綢、茶葉、傢俱和瓷器等產品,卻很少甚至從不進口任何東西。金錢流入中國——每年大約有兩千萬盎司白銀——但是從不外流。因此馬戛爾尼帶來了英國生產的最好的產品,用了大約九十匹馬和三千名苦力才將禮物運到皇宮。其中有來福槍,加農炮,堆成山的最好的毛紡品,還有一個配備了駕駛員的熱氣球。但是馬戛爾尼並沒有理解中國對世界其它地區深深的冷淡。中國當時是全世界最繁榮、人口最多的國家。馬戛爾尼和代表皇帝的漢人的談判演變成為一場無窮無盡的舞會。一次又一次的宴會之上,馬戛爾尼都要求覲見皇帝,呈上他帶來的禮物,並且能夠更大程度的進入中國市場。漢人們對他的禮物讚不絕口,並解釋說需要時間來安排他與皇帝的會面。雙方的日記和信件揭示了大家對在宴會上發生的事情的理解有著令人吃驚的差別。馬戛爾尼和他的下屬們自詡已經贏得了漢人的信任,準備離開北京。而漢人在給皇帝的報文中則說他們如何在撫平蠻夷的傲慢的同時給他們設定了更多的障礙。他們預計外國人很快就會感到厭倦,揚帆走人。馬戛爾尼呈交給喬治國王的信,信中說中國無需英國的任何產品。信中還警告道:爾國王惟當善體朕意,益勵款誠。永矢恭順,以保義爾有邦,共享太平之福。”

這是一段外國人在清朝早期,同華國來往的故事。

安德拉希伯爵莫名其妙的看著華皇,不知道華皇為什麼要對他說這個故事,他一方面驚訝於華皇流利的英語口語,一方面在思索,什麼意思?

安德拉希伯爵甚至覺得華皇都可以稱之為外交家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