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甲午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1228 路越來越窄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228 路越來越窄了】

萌總裁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快速的展開外交,向日本人一樣,用女人和金錢的賄賂,在這個男權世界,找到和列強提升關係的突破口,華皇自然懂得怎麼做。

國家之間的交往,雖然不等同於商人之間的交往,但是真的要是用金錢和女人,在一些列強國家取得一些上層人物的支援,這的確是一個很快速的途經。

但是國家之間的交往,主要還是看國家之間的利益來往,所以,華皇始終不曾像日本人那樣外交。

列強扶持日本人,也是因為日本太小,資源太少,不足以威脅到英法的利益,以前可以用來制衡沙俄,現在沙俄的西伯利亞被華國收復之後,日本又可以用來制衡華國的崛起。

所以,不是說華皇花一筆錢,就能取得某個列強國家的支援的。

也許是病急亂投醫,也許是真的著急了,想加速外交,反正華皇現在是提出了這個問題了。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道:“我們的外交費用一直不低,跟各國有外交權力的官員的關係都不錯,要不然,陛下的歐洲之行,也不能順利出訪這麼多國家,只是我覺得這個額度的付出就已經差不多了,再要是多付出的話,沒有多大的意義。”

華皇明白卡特麗娜卡芙公主的意思,認識兩三個大員,和認識二三十個大員,其實是差不多的,總不能每個國家都去結交二三百個大員吧?更何況,即便是結交了這麼多人,也無法轉化為支援,收了錢,卻不辦事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告訴所有的歐洲外事部門,每個國家的大使館,最近三個月的應酬費,提升三倍,不管有沒有用,燒了這柱香再說。”華皇嘆口氣道。

“是,陛下。”卡特麗娜卡芙公主知道陛下在對統計局花錢上面不手軟,但是外事部門一直都保持著勤儉的習慣,平時主要的開銷也都是用來結交對方的外事部門而已,自己的花銷是很少的。不是到了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華皇不會下這樣的命令。

華皇的確是到了萬不得已的處境了,如果意大利王國和西班牙王國再沒有起色的話,剩下來的就只剩下英國,法國和德國,英法本來就有利益衝突,從德國的一幫小弟們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列強德奧這一系,對華國根本不重視。

這樣一來,形勢就萬分危急了。

最煩人的局勢是什麼?是確定了必須要與之結交的人,但是別人根本就懶得理你!

預先取之必先予之,這個道理,華皇自然懂得,但那就沒有意義了,那樣的話,華皇就老老實實的退守本土,光是靠華國自己,在自保的基礎上發展,肯定也要比真實的歷史厲害多了,至少,不用擔心被列強欺負。

但是華皇不甘心啊,照著這個速度的話,到了一戰的時候,即便是華國不惹事,戰火肯定還是會波及到華國的,一戰躲掉了也不行,還有二戰呢?

世界範圍內的大戰,由於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產生了錯綜複雜的矛盾。

19世紀末,英德矛盾成為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

在這一矛盾的主導下,以德國為核心的三國同盟與以英國為核心的三國協約集團先後形成。

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不斷擴軍備戰,終於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交戰雙方經過近4年的廝殺,最後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的一場劫難,它大大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面貌。

華皇不喜歡戰爭,但是不喜歡,不代表不會發生,做不能做掩耳盜鈴的事情啊。

所以,進入了這個時代的華皇,有時候是引領時代,但是大部分時候是被拖著走。

瑞典和沙俄這些國家,根本沒有納入華皇的考慮範圍之內。

瑞典王國:依靠陸軍改革。大量列裝火繩槍,創立炮兵,組建常備軍。作為軍事改革的先行者,瑞典人口、資源有限,古斯塔夫二世時代已是巔峰。

俄羅斯帝國:透過吞併——消化——吞併不斷擴張領土,俄國人擁有歐洲最龐大的戰爭潛力。然而沙皇農奴制的天然缺陷使得俄國人生活困苦,民憤極重。在不斷擴張時還可以勉力維持,一旦受挫則內亂不止。帝國主義最薄弱的一環並非虛言。

大英帝國:依靠制海權與殖民地帶來的巨量財富。殖民地遍佈全球,龐大的海軍使英國在數百年內立於不敗之地。海量黃金在促進了英國金融發展,但二者共同導致了本土的去工業化,進而在德國的挑戰下損失慘重,最終失去世界第一寶座。

法蘭西第一帝國:依靠社會與軍事改革。藉助大革命,法國實現軍事集權化與軍隊平民化,同時其軍事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賴拿破崙的天才。法國的膨脹源於波旁時代穩固的基礎與大革命的推動,外交是法國的軟肋,內部波旁王朝的復辟極大的牽扯了法國的力量,普法戰爭失敗後,法國再也未能回到巔峰。

德意志帝國:依靠社會與軍事改革。德國注重工業、教育,透過擊敗奧地利、法國以戰養戰,且外交手腕圓滑,然而最終在挑戰世界的路上失敗。德國有併吞歐陸的野心,並為之付出了數代人的努力,但同時侵犯了英國、法國、俄國的利益,超出了其能力的極限。

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哈布斯堡家族使用聯姻策略獲得了巨大的領地,在先後丟失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統治權後,它把力量集中在了奧地利帝國。奧地利帝國較為注重工業,國內政局較為緩和,外交手段圓滑。然而其混雜的民族構成和二十多種語言,在民族主義浪潮下不堪一擊。

同樣是由一個國家主導的聯合體,為什麼德國,西班牙,奧地利帝國,聯合王國和意大利王國差別如此之大?

德意志帝國的凝聚力主要有三個支柱,德意志民族主義、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普魯士邦在帝國內的壓倒性優勢。

普魯士邦透過三次王朝戰爭整合了小德意志地區,作為民族統一使命的完成者自然在德意志地區享有極大的威望。同時在普奧戰爭之後吞併了漢諾威、黑森卡塞爾等邦的普魯士幾乎可以代表整個北德意志,即使南德四邦的加入也難以動搖普魯士的主導地位。

但即使是這樣我們也不能認為新生的德意志帝國是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畢竟巴伐利亞一直保留著駐外使館,還順手拒絕了德國對於王國軍事演習的視察要求。

於是直到一戰前柏林也拿捏不住南德諸邦會不會跟著一起跳進戰爭的火坑,但萬幸的是在德意志民族解放戰爭和1848革命中的德意志民族主義在威廉二世的刻意引導下早已成了了一個龐大怪物,在狂熱民族主義的裹挾下,群眾歡脫的扛著各邦投入了這場“條頓民族和高盧人、斯拉夫人”關係民族生存的“偉大”決戰並被機槍一波又一波的收割,帶著為“日耳曼夢”而光榮獻身的迷夢倒在那看上去亙久不變的戰線上。

現在輪到了看上去永遠搖搖欲墜但是卻堅挺到了一戰的奧地利。

奧地利帝國還保留著普世帝國的夢想,但是她所背負著的歷史時時刻刻束縛著她的腳步。

帝國在各地所擁有的特權是不盡相同的。為了追逐普世帝國的理想,用同一價值觀同一行政體系等改造帝國,拯救帝國,就不得不迎接這些歷史遺產的挑戰。

對於被嚴重壓迫的地區,這只是減輕了身上被試駕的負擔。對於原本享有足夠自治權的地區,這只是哈布斯堡暴政的又一例證。

君主國試圖達成的目的簡而言之就是平等的被壓迫,而約瑟夫二世的嘗試可悲的遭到了貴族、教會的阻擾而失敗了。

但1848年革命以及匈牙利戰爭中哈布斯堡的勝利給予了帝國一個前所未有的契機,重新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單一制國家。

首相施瓦岑貝格親王忙於外交,打壓普魯士在德意志地區的野心,內政大臣巴赫則主導了國內的事務。

在這段時期匈牙利的歷史特權被取消,其他民族甚至是在1848革命中依舊忠於哈布斯堡的克羅地亞人也失去了他們的議會和自治政府。

維也納成為了這短暫時期帝國境內唯一的權力中心。

然而在法奧、普奧戰爭中接連落敗、帝國權威一落千丈的狀況下,弗蘭茨約瑟夫不得不選擇奧匈妥協,來換取匈牙利人的支援。

奧匈協定使得總人口只佔五分之一的匈牙利人在奧匈的事務上和其他五分之三的人口享有同樣的話語權。

安德拉西曾經在一次演講中提醒科蘇特分子,“如果有人抱怨說我們從'協議'的條件不利於匈牙利,我要回答說我們目前只付共同開支的0%,享受的權力卻和付70%的那些人相同。”在外萊塔尼亞,雖然1868年透過了一項寬容的民族法案,給予少數民族廣泛的權利,可以在當地政府使用民族語言,在非馬紮兒地區少數民族可以當選當地政府的行政長官,日後馬紮兒沙文主義者執掌的政府使得這個法案除了空洞的文字和濃烈的反諷意味別無它物。

被弗蘭茨約瑟夫皇帝拋棄在外萊塔尼亞的各民族感受到了深深的背棄感。特別是忠誠的克羅地亞人無論是1848動盪時期,義大利革命和匈牙利戰爭中都支援哈布斯堡,卻沒有得到任何的政治或者經濟利益,最終還被其拋棄給馬紮爾人。

奧匈談判的同時帝國也在和捷克人進行著類似的談判,帝國願意給予捷克人類似的自治權換取波西米亞對帝國的忠誠。

帝國政府和捷克民族主義者就自治的多少和自治區的大小產生了根本性的分歧。

捷克人堅持波西米亞是波西米亞人的波西米亞,正如匈牙利是馬紮爾人的匈牙利一樣。甚至還要求將這個範圍擴大到整個大波西米亞地區,包括摩拉維亞和部分西里西亞。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個要求超出了帝國可以接受的範疇,畢竟“滿足波西米亞人的願望就是宣判德意志人的死刑。我們可以犧牲小俄羅斯人(烏克蘭人)以滿足波蘭人,犧牲斯拉夫人和羅馬尼亞人以滿足馬紮爾人,因為前者會被波蘭人同化,後者會被馬紮兒化,但德意志人可不會被捷克人同化。”

奧匈內部的民族分佈,在大波西米亞(波西米亞+摩拉維亞+西里西亞)還是存在為數不少的德意志人的。

1868年奧捷的談判沒有得到什麼結果,絕望的捷克人試圖獲得法國人的幫助。

此時的法國卻需要奧地利來一起對抗北德,弗蘭茨在得知捷克人試圖獲取法國人的幫助後態度也強硬了起來。

此時的安德拉西給瀕死的奧捷談判補上了最後一刀,他指出滿足捷克人的條件就將引起內戰。“你準備用大炮來使波西米亞王國權利得到承認嘛?如果不是,那就不要實行這個政策。”

在較小程度的自治政策被捷克人拒絕之後,他們便失去了這接近獲得自治的機會窗。

等到19世紀末,捷克民族主義者願意接受按照民族分佈劃分管轄範圍,而維也納也再次向捷克人丟擲橄欖枝,頒佈語言法令,規定在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兩省捷克語和德語一樣成為通用語言,所有官員都必須通曉兩種語言時,帝國的善意反而遭到了奧地利德意志人的反撲。

在奧匈帝國的德意志人無疑是迷失的一群人。我身而為德意志人,而今卻不復為德意志人。

其實部分德意志人渴求實現大德意志夢想,迴歸德意志母國。

華皇能憧憬的只有德奧的勢力範圍,而德奧的勢力範圍中,除了老大德國,現在華皇只剩下意大利王國和西班牙王國能繼續努力一把了,這樣的局勢,華皇又怎麼能夠不著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