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甲午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1307 華皇和凱瑟琳談歷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307 華皇和凱瑟琳談歷史】

從倫敦到比利時王國,中間僅僅隔著小小的英吉利海峽,並不遠,也就是大半天的功夫。

萌總裁望著輪船外面的海面,初夏的天氣,偶有幾隻海鳥飛過,在這個沒有怎麼被汙染過的時代,哪兒的空氣和景色,都是很好的。

回頭望了望英國的海岸線,華皇頗有感慨,他沒有想到身為世界頭號列強,英國,也包括小老二法國,這兩大列強會如此低劣,完全沒有大國氣度。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和潔格格,李泰熙,趙青蘿等人,還有一幫總裁秘書處的美女秘書們在整理機要文件,華皇是華國的中心,在哪裡都是中心,這就給出外儲存檔案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因為每天來往的電報太多,還有華皇在外地做的很多指示,都要記錄。

華皇外出,幾乎要給總裁秘書處增加一倍的工作量。

軒悅武和一幫隨行的工程師們也在緊張的整理檔案,大多是參觀了各個列強國家的工業之後,做的筆記,還有從各種渠道弄來的各種書籍,因為數量太大,連華皇的幾名隨行外交秘書也要幫忙。

眾人都很忙,華皇自己倒是挺悠閒的,華皇最重要要做的事情就是平靜好心情,儘量保持輕鬆自如的心態給整個國家掌舵,儘管華皇發現越來越難做到,因為很多措施發動下去,不是一下兩下能見效的。

凱瑟琳坐在華皇的斜對面,曾思平和索菲亞一個人捧著一本書看,凱瑟琳也在看書。

華皇看了一會兒凱瑟琳,凱瑟琳忽然抬臉看向華皇,弄得華皇想假裝偏開目光已經來不及了,只能一笑。

凱瑟琳心中怦然一動,本來只是餘光感覺陛下在看自己,沒有想到陛下真的在看自己。

華皇看了眼正跟著幾名外交秘書在整理檔案的李提摩太,凱瑟琳已經很自然的坐到了皇帝的身邊。

這下弄得華皇有點緊張起來了,本來只是微微臉紅,此刻倒像是感覺臉都發燙了,卻隨意的問道:“你在看什麼書?”

“在看華國建國後重新編訂的史料,我這本是明史,各個朝代中,我最喜歡明朝。”凱瑟琳嫣然一笑,其實她是知道華皇最喜歡明史,才特別對明史感興趣的。

果然,華皇來了興趣,將凱瑟琳手中的書接過來看,凱瑟琳正看到朱元璋的章節。

華國在建國後,在華皇的指示下,重新修訂各個朝代的歷史,只有一個要求,務求真實,儘量用硬的資料去佐證,要求編訂者不要帶有感情色彩,兩年內終於完工。

只是,華皇要求儘量用硬資料,便幾乎將由水分的史料都去除了,也就造成了華國重新編訂的史冊,非常的精簡,大部分都是敘述,甚少有評論的部分,比較晦澀,卻增添了許多讓人可以自動腦補的空間。

“你在看朱元璋反腐這一段啊?”華皇將書還給凱瑟琳。

“是,我在想朱元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他致力於反腐,並且嚴刑峻法,可是,似乎他死後,並沒有留下多大的影響力。”凱瑟琳溫柔的小聲道,倒像是在和華皇說悄悄話一般。

萌總裁心中愜意,也輕聲道:“朱元璋是一個偉人,甚至可以算的上是華夏歷史上前三位重要的偉人!”

其實凱瑟琳這麼問,也是投華皇之所好,華皇在私下裡曾經說過,最該評價入前三名的皇帝,應該是首先完成大一統的秦始皇,然後是真正將中華民族凝聚成型的大漢皇帝劉邦,再後面一個,一般對歷史有點興趣的人,就會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說不清楚了,在華皇這裡,認為是朱元璋。

“你這樣認為嗎?”華皇高興的問道,“但是,在現在的社會中,他的評價並不高,很多歷史上的帝王,名氣都在他之上。”

凱瑟琳嗯了一聲,“我也知道幾個。”

“說來聽聽。”華皇的心情好了不少,發現除了吃凱瑟琳的豆腐,跟凱瑟琳聊天,也是一件賞心樂事。

凱瑟琳想了想,列舉了幾個她聽人讚頌的華國歷史上的皇帝。

有人認為是千古仁君之稱的宋仁宗趙禎,宋朝是中國歷史上自春秋戰國後,第二個比較開放和寬容的時期。其根源就在於太祖皇帝趙匡胤的洪量寬容。宋仁宗趙楨即位後,把這個傳統弘揚到最大。宋朝的法律規定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準對公卿辱罵。臣下除了謀反和叛逆外,不得殺戮。又專門建立了言官制度。從此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自春秋戰國以來第二個學術自由的時期。宋朝皇帝對屬下的不同意見,或任之,或貶官,或免職,而從不殺戮,也從不迫害。宋朝不興文字獄,對讀書人比較寬容。因此造就了很多傑出的詩人詞人,寫出了流傳千古含沙射影的憤恨張狂之詩詞,有了宋詞之盛。

趙禎生於帝王世家,1歲即位,歲親政。宋仁宗統治時期,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宋仁宗性情寬厚,不事奢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受到歷代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讚。

有一次,時值初秋,官員獻上蛤蜊。仁宗問從哪裡弄來的,臣下答說從遠道運來。又問要多少錢,答說共8枚,每枚錢主幹。仁宗說:“我常常告誡你們要節省,現在吃幾枚蛤蜊就得花費兩萬八千錢,我吃不下。”

一天,仁宗處理事務到深夜,又累又餓,很想吃碗羊肉熱湯,但他忍著飢餓沒有說出來,後來皇后知道了,就勸他:“陛下日夜操勞,千萬要保重身體,想吃羊肉湯,隨時吩咐御廚就好了,怎能忍飢使陛下龍體受虧呢?”

仁宗對皇后說:“宮中一時隨便索取,會讓外邊看成慣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湯,御廚就會夜夜宰殺,一年下來要數百只,形成定例,日後宰殺之數不堪計算,只因為我的一碗飲食,而創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我於心不忍,因此寧願忍一時之餓。”

能臣侍明主。宋朝有名的治世名臣幾乎都出現在宋仁宗時期。包拯在擔任監察御史和諫官期間,屢屢犯顏直諫,情急之下唾沫時常飛濺到仁宗臉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

趙禎治國追求的是天下太平而不是大一統。有一次,使者報告說高麗的貢物越來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說:這只是國王的罪過。現在出兵,國王不一定會被殺,反而要殺死無數百姓。所以最終置之不理。

宋仁宗主張寬容、寬厚、寬鬆,甚至容得下“大逆不道”的言論。四川有個秀才屢試不中,便寫詩煽動造反,成都太守將他縛送京城,交給皇帝嚴加懲治。可是仁宗卻道:“這是老秀才自覺懷才不遇,急於要做官,寫首詩洩洩憤,怎能治罪呢,不如給他個機會,看一下他的表現吧。“於是就給了他個官做。

宋仁宗個人魅力的影響力在其在位之時就已跨越了國界。宋仁宗在位4年,周圍敵國在宋朝邊境的駐軍逐漸全部撤除。仁宗臨終前留下遺詔:喪禮必須從簡。駕崩的訊息傳出後,舉國上下一片悲痛,就連乞丐也都焚燒紙錢大哭。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整個都城,以至天日無光,偏遠地區的人們也帶孝帽哀悼。訃告送到周圍敵國,敵國百姓竟然自發沿街痛哭悼念,就連遼國皇帝也握著使者的手號啕大哭到:我們已經4年沒有兵戎相見了啊。

宋仁宗趙禎的仁德和氣量可謂一代明君聖主。雖然沒有實現大一統,但百姓生活在宋仁宗時期的宋朝,遠比生在中國乃至世界古代其他任何時期更幸福。宋仁宗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品質給後世歷代帝王做出了表率,成為以後歷代明君推崇的榜樣。宋仁宗的治國模式至今仍是國內外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學習和研究的重點。仁政一直是傳統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將國家的文治藝術推向了古代社會的巔峰,造就了古代中國一世繁華,被譽為千古第一仁君。

也有人認為是絕代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出身於官宦之家,天生麗質,聰穎過人。當時皇帝唐高宗多病,武則天用計謀廢當時皇后,自立為後,並開始參與朝政。唐高宗死後,武則天連廢中宗睿宗二帝,改國號周,自立為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帝王。

武則天稱帝後,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掌理朝政近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為中國古代史最大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一個貢獻是打擊了保守的門閥貴族。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一個一個的都趕出了朝廷,貶逐到邊遠地區。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貴族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臺標誌著關隴貴族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第二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雖然,早在貞觀年間就提出過“勸農桑”的政策,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很好的施行。因此,武則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議“勸農桑,薄賦役”。在她掌權以後,又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她還注意地方吏治,加強對地主官吏的監察。對於土地兼併和逃亡的農民,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80萬戶進一步增加到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一成。這在中古時代,是一個很高的增長率,也是反映武則天時期唐代經濟發展的客觀資料。

第三個貢獻是穩定了邊疆形勢。武則天執政後,邊疆並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佔了安西四鎮,吐蕃也不斷在青海一帶對唐展開進攻。北邊一度臣服的東突厥和東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則天一方面組織反攻,恢復了安西四鎮,打退了突厥、契丹的進攻,同時在邊地設立軍鎮,常駐軍隊,並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廣到現甘肅張掖、武威、內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薩爾一帶。以溫和的民族政策,接納多元文化的發展。對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婁師德,武則天特致書嘉勉。由於屯田,使得北方鎮兵的糧食“數年鹹得支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第四個貢獻是推動了文化的發展。

唐人沈既濟在談及科舉制度時說到:“太后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太后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

沈既濟的這些話包含了豐富的內容。一是武則天重視科舉,大開志科。有一次策試製科舉人時,她親臨考場,主持考試。二是當時進士科和制科考試主要都是考策問,也就是申論。文章的好壞是錄取的主要標準。三是武則天用人不看門第,不問你是否是高階官吏的子孫,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別注意從科舉出身者中間選拔高階官吏。

科舉出身做到高階官吏的越來越多,這就大大刺激了詩人參加科舉的積極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這就是沈既濟所說的“浸已成風”。

開元、天寶年間“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社會風氣,就是從武則天時期開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動了文化的全面發展,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崔融、李喬都是這個時期湧現出來的,雕塑、繪畫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史稱武則天當政時期為“貞觀遺風”。

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是清聖祖仁皇帝康熙,尤其是華皇現在所處的1879年這個年代,剛剛推翻滿清的統治,還有很大數量的遺老遺少,遺老遺少並不單純是指滿人,而是指帶有眷戀滿清思想的人。

康熙也的確有知道稱頌的地方,8歲繼位,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康熙自幼好學不倦,意志堅毅。他披上龍袍時還是個孩子,並且祖輩交給他的並不是一統江山。反清勢力和分裂割據的活動來自四面八方。這位少年皇帝,14歲親政,16歲就除掉了壓在頭上的輔政大臣,從此獨攬大權。0歲即迎戰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叛亂,經過多年奮戰,平定三藩,統一蒙古,收復臺灣,北拒沙俄,維護了統一。

就連華皇也認為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頭腦清醒,文武兼備,對自己講學習,對朝政講勤慎。能較好地處理民族之間的關係,促進了清朝初年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疆域。

康熙執政期間,撤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年),統一臺灣(1684年),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1688年-1697年),並抵抗了當時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簽定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中國東北邊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作為與北方遊牧民族交往的基地。從社會經濟的角度考察,康熙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積極鼓勵墾荒,廢止圈地令,實施更名田;整修黃河、淮河、運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年)決定“永不加賦”,取消新增人口的人頭稅,並最終演變成“攤丁入畝”制度。並大蠲賦稅。最終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表現為耕地面積的迅速擴大與糧食產量的提高、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奠定了所謂“康乾盛世”的基礎。

漢文帝劉恆是漢朝的第四個皇帝,在位年。

漢文帝為人節儉敦樸,嚴於律己,私用物品很少增添。有一次他想修築一座露臺,算了一下需花費黃金100斤,相當於中等人家l0戶的家產,就作罷了。他反對厚葬,其墓陪葬品全用陶器,不準用金銀等貴重金屬。他還主張死後把夫人以下的宮女遣送回家,讓她們改嫁。

漢文帝在位期間,輕徭薄賦,甚至1年免收全國田賦。他還親自耕作,做天下之表率,推動了生產力的迅速恢復與發展。政治上對內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國家政權,對外妥善處理同南越和匈奴的關係,對南越王趙佗實行安撫政策,對匈奴在實行和親政策的同時,加強了邊防的力量。匈奴曾三次侵犯漢境,漢文帝均及時派兵還擊擊退強敵。漢文帝廢除嚴邢苛法,帶頭執行法制判決,並且知人善任,虛心納諫,提拔重用人才,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使漢朝從國家初定逐步走向繁榮昌盛,為後來漢武帝的橫掃四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漢文帝在位期間,是漢朝從國家初定走向繁榮昌盛的過渡時期。他繼續執行與民休息和輕徭薄賦的政策。他兩次把田租減為三十稅一,甚至1年免收全國田賦,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他還親自耕作,做天下之表率,對當時農生產的迅速恢復與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他逐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當時各諸侯王掌握著封國內的政治、經濟大權,對國家的統一和中央政權的鞏固形成了嚴重威脅。漢文帝先後粉碎了劉興居和劉長的謀反,又接受賈誼提出的分割大的諸侯的建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他還妥善處理好漢朝同南越和匈奴的關係,對南越王趙佗實行安撫政策,對匈奴繼續實行和親政策的同時,加強了邊防的力量。匈奴曾三次侵犯漢境,都被他及時派兵還擊,趕出了塞外。

漢文帝在高祖的基礎上,進一步廢除了肉刑和誹謗妖言罪等一些嚴邢苛法。他實行平獄緩刑,約法省禁的政策,並帶頭執行法制判決,作為一個封建國君,這是難能可貴的。他知人善任,虛心納諫,提拔重用了賈誼、晃錯、張釋之、周亞夫等人才,開創了文景盛世的繁榮局面。

“陛下,成吉思汗是不是華國歷史上的皇帝?”說到這裡,凱瑟琳問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