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甲午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0893 三張畫像並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893 三張畫像並列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聽完了萌總裁的解釋,恍然大悟,想了想,問道:“這事情好像挺大的,要不要召集開會討論一下?”

萌總裁擺擺手,“召集大會太麻煩,中央的會議一年才一次,不要什麼事情都召集,直接用華粹晚報發消息就行了,以命令的形勢,下發,對了,關於人類起源的問題,不要發命令,讓人從底下颳風,讓華粹晚報幫著鼓動。”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點頭道:“是,總裁,明白了。”

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漢武帝十六歲時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設定中朝,在地方設定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另有開闢絲路、建立年號、頒佈太初歷、興太學等舉措亦影響深遠。

漢武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還開闢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

《漢書》評敘劉徹“雄才大略”,《諡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國歷史書內,“秦皇漢武”經常互相銜接。他的功業,對中國歷史進程和之後西漢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

漢武帝是第一個用“罪己詔”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敢於罪己,置自己過失於天下輿論中心,漢武帝無疑是第一人。至此,後代皇帝犯了大錯,也會下“罪己詔”,公開認錯,展示明君姿態。

封建專制體制下,人才使用有兩大陋習:一是任人唯親,只用自己熟悉親信的人;二是論資排輩,必須按“三十九級臺階”,一級一級往上爬,不能“亂”了規矩。而漢武帝一不會因言廢人:只要有才華,主父偃持不同政見,漢武帝照樣求賢若渴;二是敢於破格提拔:因為有能力,衛青家奴出身,漢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不僅如此,漢武帝甚至擯棄正統,容納異類,慧眼發現東方朔,將莊嚴的朝堂變成一個充滿溫情和快樂的休息室,君臣之間宛如玩伴;同時,他不以狎褻而喪失原則,對東方朔的諍言擊節讚歎,適者聽從。他初讀《子虛賦》,即大為傾慕;得見作者司馬相如,如獲至寶,讓他享受與自己同等的寫作待遇。能識人、能容人、能用人。

漢武帝開創了空前的豐功偉績,但晚年的窮兵黷武和巫蠱之禍為其留下負面的汙點,不過之後敢於直面自已的過失,重拾漢初的息兵養民、輕徭薄賦的國策,為之後西漢極盛之世的孝宣中興奠定了基礎,可謂善始善終。

明思宗朱由檢是大明第十七位皇帝,亦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

天啟二年(16年)被冊封為信王,天啟七年(167年)登基,改元崇禎(168年—1644年),後世稱為崇禎帝。

崇禎帝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4歲,在位17年。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萌總裁知道,將崇禎皇帝和漢武帝這兩個本來就很有爭議的人物跟自己並列在一起,這下就熱鬧了,本來以五歲的年紀,開始管理這麼大的國家,就夠爭議的了,再加上那兩哥們,不是更熱鬧了嗎?

不過,這也正是萌總裁的高明之處,萌總裁不想禁錮人的思想,他要引導人的思想!

開化,就是開化文明,讓人發展思想,讓老百姓有想法,讓科技文明跟上時代,甚至走在世界的前端,思想,就是第一步的。

漢武帝不說了,離得太遠,萌總裁其實是喜歡漢武帝開拓疆土,樹立大漢威嚴的勇氣和歷史責任感。

而且,漢武帝不管多少人詬病他,但是沒有人不能不承認,作為中國人,大家為自己是漢武帝的子孫而感到驕傲,世界要是評選個前十的君王,漢武帝有機會進入。

萌總裁將漢武帝拉出來,同時是在為自己的擴張,在亞洲尋找理論基礎,在漢武帝手裡,差不多全亞洲都是漢朝的,至少是臣服!

萌總裁要讓全世界的國家都成為中國的藩屬國,需要這麼一個藉口來作為理論依據和歷史依據,也契合這個時代的殖民政策,英國人和法國人,美國人,遠一點的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不都是這麼做的嗎?

崇禎皇帝是萌總裁非常喜歡的一個歷史人物,萌總裁在這次重生之前,還讀過一本叫《崇禎盛世》的小說呢。

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崇禎的個人原因也不少:

1、勤奮的君主並不代表就是合格的君主,一個國家的亡不亡,和君主是否勤政沒有直接關係。

作為一名君主的最高境界,用馬援評價劉邦的話就是“無可無不可”,意思就是沒有條條框框的規定,敢於大膽的放權用人,讓人才最大限度的發揮才能。

而不是事必躬親,親力親為。其實崇禎也會用人放權,但他放權的物件卻是太監。

、崇禎靠剷除魏忠賢的閹黨集團,而收穫民心,控制朝政。但他只是剷除了魏忠賢的這個太監,並沒放棄用自己的太監。崇禎仍採用太監監軍,並給予他極大的權利。皇帝用太監在制衡將領這還能理解,但太監在軍隊胡亂指揮這就不對了。當時掌管整個北京城城防的九門提督,竟然是由太監王承恩擔任。借改《阿房宮賦》中的一段話:天啟無暇自哀,崇禎哀之,崇禎哀之而不鑑,亦是後人而復哀崇禎也。崇禎用太監的主要原因,還是他多疑剛愎,對大臣的不信任。

、由於崇禎殺袁崇煥比較有爭議,在此不討論,就以王洽和陳新甲為例。後金打到了北京城下,有人說當年嘉靖把兵部尚書丁汝夔殺了,敵人就退走了,於是崇禎就把王洽關起來準備殺掉。後來崇禎派兵部尚書陳新甲偷偷去議和,結果訊息洩露,搞得崇禎很沒面子,於是就把陳新甲殺了。崇禎一朝14個兵部尚書沒一個好下場,而且換了54個內閣,古今罕有,簡直就是亡國氣象。

4、崇禎這麼搞的直接後果,就是沒人跟他幹了。李自成打到北京時,叫大臣來上朝,沒一個肯來的。崇禎曾六下罪己詔,但他臨終的遺言卻是“諸臣誤朕也”。罪了六次己,最終得出的感悟是:錯都在你們。要是有一兩個臣誤你,那可能是臣的原因。但被你幹掉的14個國防部長,三十多個總理全都誤你,那就是你的責任了。這讓我想起了項羽的遺言“天亡我,非戰之罪。”到死都沒明白自己失敗的原因是啥,還給自己找藉口,不滅亡才怪。

5、明朝滅亡從萬曆時期就開始埋下伏筆,終於在崇禎朝爆發。崇禎當時面對的局面是個無限死循環:女真到明朝搶錢——明朝花錢駐防——政府沒錢只有增加稅負——農民沒錢交稅起義造反——調兵鎮壓越打越花錢——越花錢越增稅——越增稅造反越多——女真趁亂又來搶錢,再加上蝗災旱災,這樣的一個長期積累下來的爛攤子,真的不是光靠勤政就能解決的。所以說,一個朝代的興亡,除了靠個人努力,還要考慮歷史進程。

6、明朝處於中國封建社會的晚期,其政治規則已經相當成熟,有時即便皇帝懶一點,只要文官體系能夠按部就班的運作,就是保證國家機器照常執行。所以當時不怕皇帝懶,就怕皇帝瞎折騰。崇禎一心想快刀斬亂麻,殊不知欲速則不達。另外以東林黨為代表的文官集團,崇禎是無法完全控制他們的。所以崇禎能使用的手段,只有殺殺殺!越殺越亂,越殺越離心。再加上的文官集團嚴重內耗,這才是大明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7、後世可憐崇禎,多半是兩個原因。第一,明朝是最後一個漢人皇朝,這讓很多對明王朝、漢民族的同情,轉加到了崇禎身上。第二,崇禎並不是像宋徽宗、陳後主那樣的沉迷酒色之君,這讓人們多少對他產生一點可憐之情,但僅僅是可憐,並不是可惜。這就好比一個人特別努力,沒日沒夜的學習,但還總考倒數第一他可憐嗎?可憐!

8、崇禎的天賦算不上優秀,也沒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只能靠後天的勤奮去彌補,想在實踐中摸索一條救國之路。崇禎的一生,就像一位低等級、爛裝備的菜鳥,進入到了史詩級別難度的遊戲當中,那些幫他代練的高手,崇禎都懷疑他們是來騙錢騙經驗的,他只放心自己身邊的寵物王承恩,結果導致一個路邊野怪都能幹他1000+,更別說大boss皇太極與李自成了。但歷史不是玩遊戲,沒有存檔讀檔重新開局的機會,既然摸錯了路,失敗即是亡國。

這些事情,萌總裁都很清楚,為什麼還是要把崇禎皇帝拉出來和他並列呢,就為了漢人的同情和骨氣!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為華粹黨,提供一個歷史指導,提醒大家不要走明朝覆滅的老路,也給整個國家提供一個方向,只有更深度的去討論,才能夠達到借古喻今的道理。

華國目前,說的不好聽,實在是跟崇禎手裡的政權很相似的。

華國是佔了清廷的半壁江山,即便是萌總裁現在已經將清廷握在手中了,但是這個天下,並不是他一概推翻而建立的新天下,和後世歷史中太祖建立的無產階級革命打出來的天下,是不同的,萌總裁的天下是透過資產階級發家的,是透過萌總裁的運氣和眼光,在極短時間內火爆崛起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