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營銷號成真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壁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七十六章 壁畫

兩個特戰隊員左右護著中間的於閒,三人組成前排突入洞窟。

宋別在中部和另外三名同伴援護,最後是鄭鋼帶的後排。

在洞窟外頭,特戰隊拿照明設備初步探照過,前段區域沒有異樣,是常規的巖體。

一突入洞窟,隊形瞬間展開,戒備更前方以及左右各處初步探查範圍外的黑暗。

陰陽眼發揮作用,於閒的視覺不受半點影響,看清山腹空腔的整體情況。

山洞不像天然形成的,垂落少許黑雲髻的巖體表面依稀能看出人工凋鑿的痕跡。

“這是…歷史上雲髻國居民的手筆嗎?”

“沒錯。”

鄭鋼多次來甘霖自然保護區執行任務,也加入過調查隊,對雲髻國相關情報瞭解最全。

雲髻國人從小與毒菌相伴,寄生的黑雲髻喜陰溼,和大多數菌類一樣畏懼陽光,會控制宿主儘可能避免露天時間,以至於居民少有地面建築,多是開鑿山洞居住。

現階段考古學家的分析,雲髻國最大的王城同樣沒有地面建築,是建在一處長滿各種黴菌的山腹內部。

由於位置實在特殊,沒法帶著成噸成噸的抑菌除草劑進探索。

飛機高空潑灑收效甚微,反而容易波及其他不相關的動植物生態。

因此雲髻國王城所在迄今為止只是個大方向上的推論,準確性應該不會偏差太多,但從沒有人進去實地考察過。

特戰隊員們打量著牆上的壁畫,大致是新生兒出生後,祭祀會把眾人祈禱、祈福過的菌種植入嬰兒後心處。

給嬰幼兒餵食毒菌已經很恐怖了,壁畫上的手法更可怕,是“植入”,不是餵食。

就像種植普通香孤的商戶,種植方法是搞一堆溼潤的木料,最好是整棵樹的主幹,在上邊鑿出小孔,把像是小團木屑的“菌種”植入進去,再敲打嚴實。

後續菌種朝木料裡頭蔓延菌絲,往外長出香孤。

所以在超市上買到的香孤、金針孤,底部都有密度非常高、不好煮爛的部分,那就是敲打進木頭孔洞的菌種,經過擠壓變得堅韌。

壁畫上,巫師模樣的神職人員拿著小管子往新生兒背後一紮,雖然壁畫的表現能力有限,但大家都知道那是空心管。

一紮一拔,帶出皮肉後就是一個血窟窿。

接著再把黑雲髻的菌種填入傷口內,也不縫合,用某種稀泥模樣的藥膏直接抹上。

就這操作,新生兒存活率應該高不到哪去,雲髻國能有十多萬人口簡直奇蹟。

有可能是他們祖祖輩輩與毒菌共生,體內形成抗體使得命特別硬,不容易感染。

鄭鋼帶入洞內的其他特戰隊員都有過雲髻國行動經驗,唯獨第一次切身接觸毒菌文化的宋別嘴唇微微抿著,童孔震顫。

顯然san值掉了不少。

洞窟往前分出三條道路,顯然裡頭別有洞天。

“我們現在的人手肯定不能兵分三路進去檢視,先分別在每個洞口觀察一下,做個記錄,把情報帶出去。”

這麼一會兒工夫,山坡上的黑雲髻滾滾向下滑動,幾乎要把眾人來時的出口堵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更糟糕的是,黑雲髻流淌使得懸崖上掛著的幾個懸棺顫動,有那麼些要往下掉的意思。

不能在這兒隨便使用抑菌除草劑了,外邊也傳來副官的呼喊,說是天空飄起小雨,待會兒雨勢極有可能加大。

“小心點。”隊伍裡一位看似文職人員的同伴提示,“地面上的小水坑是落水澗。”

落水洞是地表徑流轉入地下的路口;

落水澗同樣能把水流匯入地下,規模相對較小。

山洞裡的地勢要比外頭低,甘霖自然保護區頻繁下暴雨,即便垂簾模樣的黑雲髻阻擋,也該有大量水流進入洞內,日積月累下來不可能只有幾個小水窪。

這些東西看似水坑其實是特戰隊員說的落水澗,一腳下去沒準好幾米深,萬一裡頭有菌絲、菌群被踩傷,當即便會觸發周圍黑雲髻的報警機制。

“可夠難的…”

於閒看著地面星羅棋佈的水坑,已知其中存在部分落水澗,卻沒法透過外觀判斷具體是哪幾個,只能避免踩到所有水窪。

好在眾人身手都不錯,蹦蹦跳跳抵達一分為三的洞口前。

“就這樣往裡頭探查,別走進去。”鄭鋼打著手電指揮,“抓緊時間。”

出口處已有涓涓水流進入,和副官判斷的一樣,外邊的雨水越來越大。

以特戰隊員的能力不用擔心被水淹死,主要得避免水中參雜的菌絲進入人體。

若是泡在水中,菌絲入侵的路徑就不止人體七竅了,應該是九竅…多加兩個孔。

於閒面對著最為靠右的洞窟,稍稍前傾身子往裡頭看。

偶爾出現的壁畫和邪門裝飾頗為滲人,好在迄今為止,所謂的陰氣大環境還沒形成黑色氣流。

在莫秉賢設計的墓中,陰氣濃郁程度有時會讓陰陽眼識別出條條黑色氣流,那才叫恐怖。

分叉後的洞窟比外邊寬敞了許多,由於更靠近山體中心,天頂跳得很高,兩側懸掛著碩大黑繭模樣的事物。

黑髮懸棺…

雲髻國人居住的洞穴裡放置了黑髮懸棺。

也難怪,這東西得掛在懸崖峭壁上,甘霖自然保護區中心位置哪有那麼多懸崖掛十幾萬人,還得算上祖祖輩輩遺留下來的棺材,掛十分之一都夠嗆。

“我這邊情況記錄清楚了。”

於閒身邊的特戰隊員手持夜視攝像裝置,記錄分叉洞窟前期的影像。

“完成。”

另外兩路同樣迅速完成初步探查工作,再次確認安全,眾人迴歸之前的三排陣型,轉身朝向山體出入口。

外頭匯進來的水流越來越多,落水澗吞水的速度較慢,地面逐漸有漲水的過程,淹到鞋墊高度。

看似微不足道的加深程度其實相當致命,更多水流覆蓋了原本的地形,使人分辨不出水坑所在位置,也就沒法避開落水澗。

“你們記得剛才的坑洞位置吧?”

鄭鋼問出這麼一句話,得到一致的肯定答覆:“記得。”

於閒略有尷尬,“我哪裡記得住。”

先前只是迅速蹦跳經過,特戰隊員準確記住必經道路上每個水窪的位置。

只是短時記憶,衝出去即可,出去後忘光了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