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營銷號成真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七章 趕期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七章 趕期刊

“於閒先生,抱歉,因為版面有些問題,您的論文改到下月發表了。”

這是於閒收到的第二個類似回覆。

前一個類似回覆來自檀香大學學報編輯部。

他們已經發函表示收下於閒的論文,本該7月發表,突然改到8月份,可想而知是誰的手筆。

除了於閒發現高完整度奇翼龍化石的《古生物研究》以及三篇上旬釋出的論文,另外兩篇都被吳千山暗中卡下來了。

古生物圈子不算大,以吳千山的地位,影響力絕對不僅及於檀香大學自己的期刊,於閒不太確定還有什麼期刊要賣他面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昨天和文致遠聊過,吳千山的意思很明顯。

於閒可以和他的研究室聯手發表關於奇翼龍化石的後續成果,也可以努力去考研,加入他的研究室。

不管哪樣,於閒都得浪費大量時間,混一個寄人籬下的結果。

編輯部把於閒的論文往後押,而吳千山能看到那兩篇未發表的論文。

原稿和編輯部的函件在於閒手上,吳千山不會去直接抄襲。

延後的這一個月時間,他絕對可以“參考”於閒的論文,並且拿著奇翼龍化石檢測,和團隊率先編纂新的文章發表。

到時於閒反倒慢了他們一步,論文意義大幅下降。

“真滴噁心...”

現階段於閒可以選擇撤回那兩篇期刊,放棄在檀香大學學報和另一個期刊上的發表。

這樣一來又得去別的期刊投稿,去別的地方走審稿、發表流程,耗時只會更久。

比如《古生物研究》前後隔了兩個月才刊登出於閒的文章,就核心期刊嚴謹性來說已經算快的。

那時候吳千山團隊的論文早發表了,緊跟著於閒的第一篇文章之後,稱得上前沿成果。

拿起手機,於閒聯絡了文致遠。

“文教授,我想把檀香大學學報暫收的論文撤回來。”

“這...於閒同學,你要想清楚啊。”

文致遠幫不上忙,內心的學術良知偏向於閒,“撤回後發表更慢。”

“沒關係,我不想在檀香大學釋出了。”

“可以,我會幫忙操作的。”

另外,於閒還打聽了同樣延遲發表的另一個期刊,果然和吳千山有關聯。

不僅是南方院校和研究機構,吳千山在天儀國北方也有相當廣的學術人脈,文致遠再怎麼心疼,也不看好於閒去死磕。

“不勞文教授費心,我自己會想辦法的。”

話題頓了頓,於閒再次單刀直入,“文教授,吳千山那家夥是不是在緊鑼密鼓抄我的論文?”

“這...”

電話裡頭有所遲疑,文致遠終究嘆了口氣。

“吳教授學養深厚,肯定不會幹抄論文或者洗稿的低端事情,但多多少少會...對於閒同學的一些內容進行昇華修正...”

“好一個昇華修正!”

曾經於閒聽過一些傳言,編輯部審稿的老師大多有大學教師背景,有時會刻意拒絕投稿者的論文,轉而交給自己學生當成課題做。

那時高階學術圈子對於閒太過遙遠,想不到畢業之後沒兩個月就碰到了這麼糟糕的一面。

文致遠本著自己的良心透露了少許訊息,吳千山那邊已經組織團隊緊鑼密鼓研究奇翼龍化石。

檀香大學學報原本是一月發一刊,為了追趕學術前沿,7月下旬會增刊一期特別版,把吳千山的成果發表出去。

因此於閒想走常規期刊,流程絕對落後一到二個月。

“謝謝文教授。”

事情一碼歸一碼,對於文致遠,於閒還是得表示感謝。

從在香河學院畢業成果考核到今天,文致遠一直提供的幫助。

儘管於閒和檀香大學古生物學院鬧得很不愉快,也不能怪他。

當前時間,7月6日。

於閒拖著行李箱走在檀香大學校園中。

在去蓮池山脈之前,於閒的計劃是後續在檀香大學住一陣子,文致遠也希望和化石發現者共同研究,並安排了住處。

哪知突然好突然蹦出個吳千山橫插一腳,於閒不想再在這所學校裡待了。

計劃漸漸在於閒心中成形,吳千山既然想橫刀掠奪他人的學術成果,就讓他們白忙活一場。

按下撥號鍵,十來秒後,電話被接聽。

“於閒?”

“白墨啊,你那邊有沒有雜誌社、報社相關的門道?要正經的報社,別是花花公子那樣。”

“有啊。”白墨很快想到於閒的學者偽裝,“不過...你想發論文,最好發專業點的地方去,六絕戶這邊的報社頂多是文娛社科板塊,沒啥學術地位的。”

“不需要,只要是正規刊物就行,報紙都行啊。”

“這麼隨便的嗎?不利於你刷學術成果吧。”

學術圈子有一種說法叫“黑刊”,意思是沒什麼涵養,給錢就能發表的刊物,也叫“負面期刊”。

普通本科生還好,如果是研究生級別,在負面期刊發表論文不會得到履歷加分,反而會受到學術上的否定。

近些年官方要求嚴格,負面期刊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發表的,但依舊代表著低水平。

“別管那麼多了,給我安排個週刊,和自然科學沾邊就行。”

“可以啊。”

“對咯,六絕戶有沒有明面上進行古生物相關鑑定的機構。”

“你在想什麼啊。”白墨哭笑不得,“只有古董鑑定的。”

一些墓穴裡倒出來的明器,幾經週轉能被洗白,六絕戶會用自己的機構出具鑑定證明,將之送到正規拍賣行上亮相,提升行業地位。

“能測碳14嗎?”

碳14測年法,透過測算物體內的放射性碳含量,鑑定對應物品所處的年份,也常用於化石鑑定。

“就離譜,你覺得這一測幾萬、十幾萬年東西像是文物鑑定機構需要的嗎?六絕戶挖到晚期智人的石斧了是吧?”

說來說去,白墨表示頂多找些類似地質研究的合作方,至少搞定了於閒今後論文中資料檢測報告來源的問題。

週刊那邊,於閒想插隊的話分分鐘安排,用不著提前投稿,只要不觸及出版禁忌就都能發表。

再怎麼樣也比檀香大學下半月增刊的學報快。

到時吳千山的論文一公佈,發現自己的研究方向落後於“負面期刊”,想來反應格外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