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山野糙漢小嬌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6章 孫琰的計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6章 孫琰的計謀

王濟一聽,想了想說道:“鼎州的絲布,算是特產,只是入了京城,怕是不起眼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大人可曾想過換一樣,比如這紅薯,除了紅薯還有冬瓜糖,馬鈴薯。”

孫琰看著王濟,看到他瞬間變了的臉色,他就知道這話有了作用。

王濟急忙問道:“這吃食當真是陵城特產?”

“大人,我孫某人從來不說假話,要麼就不開口。”

這話倒是沒有錯。

王濟又問東西是誰所出產,種植情況如何,產量怎麼樣,畢竟送特產入京城,他還要寫下奏摺,將這些細枝末節都說得明白。

孫琰便將情況如實說了,也正是他先前問的白錦。

王濟聽到產量比豆子還要高,比小麥的產量也高,而且還能在山地開荒地種植,只要勤快,不會影響產量,主要是種植簡單。

也不必太過操心,還尤其美味又充飢。

這樣的特產要是送去了京城,那陵城就出名了,豈不是在他的政跡上又添上了濃厚一筆。

王濟心頭大喜,立即原諒了孫琰先前對他的不尊,有政跡就成。

“行,年前就叫人將這些東西準備好,今年的地方特產便進貢此物。”

隨即孫琰還說了這紅薯可以做粉條的事,改日送些粉條給王濟品嚐,若是可以,他建議來年整個陵城都跟著種植這些作物。

也盼著能否在京城爭取當做稅糧,把此物也能加進去。

王濟點頭,這一下對這位商會會長就親睞了不少。

酒足飯飽後,孫琰又派了長隨將人帶他入私人設下的竹院,裡頭早已經挑選了妙齡少女服侍,人是楊州送來的美人,有著江南女子的婉約。

招待好了王濟,孫琰這一次去了縣衙見知縣。

陵城知縣陸玄林,年紀二十幾,卻是一個沉穩的人,這一次陵城缺糧的事,這位陸知縣不知道找了孫琰幾次。

每次都與他商量這些糧食的事,在他當官的生涯裡,這是第一次遇上,人為操縱,將市價漲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又在這秋稅之時。

陸知縣本想去查清背後主使人,卻被孫琰制止,如今孫琰來找他,卻是來告訴他真相的。

陸玄林狀元出身,初入官場,有著一腔熱血,見孫琰已經查出背後主使,便是義憤填膺的等著他說出實情。

孫琰開了口:“這一次的事,實則是高家與知州夫人動的手,高家抓住了陵城大部分糧食,願意拿出家底將糧食收購廉價賣出,就是為了操縱這一次糧價。”

“眼下我不知他們的目的,但是秋稅期限將至,王知州就來了陵城,不僅為百姓延期,又逼高家拿出糧食平價銷售,可見這一次的目的也很明確。”

“當官的要政跡,行商的要錢,都是一個道理,但是這番折騰,卻是不可取,所以這一次我來找知縣大人,就是有一事相求。”

陸玄林聽到這個訊息,心頭更是鬱悶不已,頂頭上司的夫人暗中操縱糧價,而頂頭上司卻藉著這個機會來提高自己的政跡,獲得百姓的信任,他是不恥為伍的。

要是依著他的脾氣,自是要阻止此事。

“孫先生且說,這一次糧食若沒有高家提前售賣,再過幾日,商會裡的糧商也都相繼抵達陵城,倒也不耽擱。”

“這一切還得多虧得孫先生呢,有什麼事,孫先生儘管開口,只要我陸某做得到的,自是不在話下。”

孫琰於是說道:“剛才我見過王知州,就年前進貢京城的鼎州特產改為紅薯和馬鈴薯等農作物,不必說,這又將給王知州的政跡上添上一筆。”

“但是我建議陸大人也不能在此處示弱,畢竟陵城的特產還是在陸大人的管轄地,所以說,大人何不乘此機會送上奏摺一份。”

“如實將陵城缺糧的情況說明,並說說陵城稻香村百姓種植紅薯等作物,產量很高,卻無法取代稅糧一事也說說。”

“畢竟這幾樣作物要是能被上頭認同,來年繳稅便能取而代之,憑著這產量,百姓們的生活也會過好了,陵城也將在全國出名,到那個時候,陸大人的名聲自是聲名遠播了。”

文人重名,如陸玄林這樣剛出士為官的新科狀元,自是歡喜,不得不說孫琰很會抓人的心理。

陸知縣動心了,雖說奏摺沒有經過頂頭上司王知州,而且還有些揭上司的短,但是這一次的事本就是知州夫人夥同地方富紳操縱出來的結果。

要是民間的百姓知道此事,哪還會像現在這樣感激王知州,反而是更恨他才對。

於是兩人商量了好一會兒,陸玄林同意了,只待孫琰準備好進貢的特產,必送上奏摺一份,一同入京城。

此時稻香村,白錦在院裡和王氏一起洗紅薯,她收了村裡人挖出來的紅薯和馬鈴薯,又在兩個弟弟的忙活下,將自家的十畝地也挖了。

轉眼種植經驗又增加了二十五顆星。

這一次收穫的都是大個的,她很滿意,準備接下來做紅薯粉條和紅薯糖。

李三福這會兒從東邊山頭的茅屋回來,卻是面色有些嚴肅,來到白錦面前,說道:“宋海幾人入城打探了一下,王知州來了陵城,還延期了稅期,高家開倉賣糧,價格與先前的一樣。”

白錦和王氏聽了,心頭不舒服。

王氏罵道:“孫媳婦,我怎麼瞧著這事兒就是針對咱們稻香村的呢?”

王氏年紀大了,還能看出這問題來,白錦也挺佩服的,的確,就是來針對她的。

他們先前逼迫著她,就是為了這香皂的方子,她解決了秋稅,便知道無法再拿捏她,於是就做起好人來。

“是不是全城的百姓都感激王知州的體恤?”

白錦問出口。

李三福點頭,接著又道:“宋海發現高夫人與知州夫人走得近,有幾次被人看到高家的馬車去過知州府。”

白錦自是聽到過,城裡的富紳夫人都巴接知州夫人,便是王夫人也曾去找個知州夫人,這倒也不稀奇,但是不得不說,王知州這一次做了好人。

白錦瞧著三福一臉的不開心,於是勸慰道:“莫急,高家這事,我記下了,以後莫讓我得到機會,不然他們就得倒楣,不過經過這一次後,他們也該清楚了,我不願意做的事,是軟硬都不會吃的。”

李三福握緊了媳婦的手,全聽媳婦的話,不過以後自己得仔細跟在媳婦身邊,護著她。

就在白錦說要找個機會時,機會就送手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