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山野糙漢小嬌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2章 假面夫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72章 假面夫妻

白錦一想到這個字,心頭歡喜,立即收拾衣裳起身回了竹屋,將自己的決定告訴了大家。

李三福和王氏字識的不多,而李明亮兩兄弟可是跟著老童生識過字的,可以寫文書以及書信,也知道算帳。

如今聽到白錦說的芸字,也知道了嫂子取這個字的意義,兩人最先同意的。

別人家的父母,只盼著子女成才富貴,而如白錦這樣,不求富貴,只求平凡的父母卻是少數。

王氏和李三福自是不會反對,還因為孩子取了名字而高興,一家人也因為出生的孩子有了名字,決定做一桌子好菜慶祝一下。

王氏不想孫媳婦太過勞累,便將孩子放孫媳婦懷中,自己繫上了圍裙,帶著兩個孫子做飯去。

白錦抱著孩子的孩子,看著與自己模樣像的孩子,說道:“我家小囡囡有名字了,以後你叫李芸,音同雲,如天上的白雲一般,自由自在的活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受世俗的拘束,也不被世世俗所累,做娘的小寶貝,娘要護著你快樂的成長。”

白錦有感而發,沒想這孩子在懷裡似乎聽得很認真,白錦都要以為這孩子能聽得懂她的話,但顯然是不可能的。

白錦仍是笑了,在孩子的額間吻了吻,要哄著小孩子入睡,天要黑了。

***

陵城知州府,王濟將一張陵城輿圖放置在桌案上,他在思索著,監察御史能落腳之地。

還有監察御史會在陵城到底看到些什麼,做為陵城的特產,他會不會去稻香村找白氏?

或許孫琰已經先他一步找到了監察御史的蹤影,一想到這個可能,王濟心頭緊張,絕不可以讓陸玄林登了個先。

整個鼎州的政跡都是他王濟的,他一定要在任期滿後入京為官,只有成了京官,才是他官途上的轉折。

再這麼在地言上輾轉多次,他都要老了。

正在王濟看輿圖看得仔細時,他忽然感覺有人靠近,下意識的抬頭看去,就見昏暗的燈光下,穿著一身端莊得體的官夫人華服的尹氏就這麼碎步走了來。

胭紅的嘴唇,精緻的妝容,還有這一身華服,以及那金光閃閃的首飾,卻看得王濟心頭發怵,目瞪口呆的看著她走到桌案前,終於能聽到腳步聲了。

“夫君,怎麼,看到我平安歸來,沒有半點驚喜?”

不僅沒驚喜,反而只有驚嚇。

王濟連忙收拾好面部表情,感嘆道:“是真沒有想到你能平安回來,想我派出了這麼多的差兵,四處打探,我好幾夜都沒能睡上一個好覺。”

“便是現在,我也一直在看輿圖,想李三福有可能將你藏於何處,卻不曾想你這麼回來了,我是高興的,但也是驚訝的,我不知道李三福對你做了什麼?”

“他大張旗鼓的將你弄走,為何又輕意的將你放回,他存的是什麼心?別以為你平安無事的歸來,我就不會追究他的責任,那是不可能的。”

王濟一番話,果然懾住尹氏,她仔細又認真的看著丈夫,最後拿著手絹的手按在了王濟的手背上,王濟不知為何,身子下意識的抖了一下。

“夫君,果然你還是記著我們的情份,你不會放棄我不管的,我就知道,瞧著夫君這幾日都瘦了。”

尹氏說到這兒,放在王濟手背上的手拿起手絹抹了一把眼角。

王濟正想著詞怎麼安慰髮妻,沒想這個時候,書架打盹的妾室醒來,直接從裡頭的軟榻下來,上前就從背後抱住王濟的腰,說道:“夫君,良辰苦短,哪管那監察御史去。”

一時間,王濟顯得很尷尬,然而尹氏在看到兩人時,卻並沒有多驚訝,還安慰著王濟:“夫君,我都明白的,我也才剛回來,便回去歇著了,夫君可過幾日再來我院裡看我。”

尹氏溫柔一笑,眼神不輕意間掃過那僵立的妾室,看得妾室心頭一緊。

尹氏不吵不鬧,就這麼走了。

王濟看到她離開的背影,心裡頭莫名生出愧疚之感,怎麼說她也是陪伴了他這麼多年的髮妻。

他能發跡,也多虧得結髮妻子,若沒有尹氏的權勢地位,以及這個會做生意的妻子,他也不會有今日。

至少每年給京城裡送的禮錢,可都是髮妻想方設法賺來的。

這會兒妾室顯然嚇著了,往王濟身邊靠了靠,有些不安的說道:“夫君,主母忒嚇人的,咱們先回院裡吧。”

妾室膽小的同時,還不忘記將王濟拐回自己院裡。

王濟內心愧疚,卻在面對美色,他還是協妥,畢竟髮妻與自己不相差幾歲,如今人老珠黃,哪及這十八的姑娘,身體嬌香柔軟。

於是王濟將這份內疚拋在腦後,便與妾室去了小院。

尹氏這麼回到了東院,她在長榻上坐下,屏退了下人,獨自坐在孤燈下,她看著燭火發呆。

有多少個日夜她是這麼坐著過去的,她不住嶽城,卻來了陵城置了一處知州府,當然她想來府城做生意,但她也想離開丈夫。

說出來可能沒有人相信,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她對枕邊的丈夫,已經沒有了年輕時的熱情與愛慕。

尤其這一次知道了丈夫的所作所為,她似乎也知道在情理之中,在這孤影下,尹氏做下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她叫來身邊的嬤嬤,讓她拿出自己珍藏在壓箱底的一本冊子。

很快嬤嬤翻了出來。

尹氏藉著燭火翻看,看到這小冊子上,是她十八歲那年寫下的,那個時候,她的母親告誡她,自打認識王濟開始,每在他身上花銷的帳本全部都要記下來。

如今再翻開這帳本,尹氏邊看邊流眼淚。

王濟認識她那年,不過是個窘迫書生,獨自入京趕考,連吃住都成了問題,還是在城隍廟裡胡亂對付著住。

從尹氏第一眼看中他開始,她母親就讓她拿出私房錢救濟他了,而每一筆花銷都記在了這帳冊上。

他們尹家的女兒,從小棋琴書畫可學卻並不精通,但有一樣,必須精通,那便是行商之道。

以前在京城不比在陵城,她不能肆無忌憚,又是閨閣裡的小姑娘,不能隨意出門拋頭露面,所以她只得教會了身邊的下人幫著跑,做一些倒賣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