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山野糙漢小嬌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7章 糖方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47章 糖方子

不然每次參加宴席,都會受到眾人異樣的眼光。

如今周家在陵城的地位越來越顯,生意也越做越大,她再出門的機會更多,有些應酬還不得推拒。

李嬌沒有反駁,預設下來,白錦也就聽了王氏的話,找個時機去周家一趟。

一頓飯吃完,李嬌有些不想待,她能跟奶奶一起待上一整日,卻無法與嫂子在一起待上半日。

說她嫉妒也好,說她心眼小也罷,每次回孃家,她都會讓自己感覺到很失敗。

從李府出來,李嬌坐上馬車,走在半路時,她忍不住問車伕,可有她夫君的訊息。

這事兒也巧了,車伕的媳婦是主院那邊的掌事嬤嬤,她知道最新消息,少東家從嶽城回來了,聽說那邊的鋪面開張,生意也起來了。

想必最近幾日,少東家不會再出門,今個兒指不定在陵城的哪一處糖糕鋪裡。

許是從大哥大嫂那兒受了刺激,也許是她真的想念周長智了,於是她交代車伕,開始在陵城的糖糕鋪裡一間一間的找,她就想找到周長智,哪怕是跟他一起吃頓飯也好。

走在陵城繁華的街頭,李嬌還在想著心事,這時卻聽到馬車外的叫賣聲。

“老爺爺,糖葫蘆一串多少子?”

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停留在賣糖葫蘆的老者面前。

老者笑眯眯的說道:“三文兩串,你們哥倆一人一串如何?”

“好咧,我們來兩串,這可是我過年時的壓歲錢。”

兩個孩子拿著糖葫蘆走了。

李嬌聽到這聲音,她挑簾看去,就看到牆角站著的一個老者,手裡拿著糖葫蘆,身邊圍滿了孩子。

這些孩子有的衣著陳舊有補丁,有的衣裳嶄新,扎著總角,吃著糖葫蘆,好不可愛。

李嬌立即叫停馬車,她支使著車伕去買了一串糖葫蘆,看著這紅潤的山楂果和那上頭誘人的糖絲,她皺了眉頭。

糖葫蘆入口,這糖絲的味道,怎麼與周家糖糕鋪的完全不同,味道很甜,卻很堅硬,與蜜糖有著明顯的不同。

李嬌將一串糖葫蘆吃完,臉色變了,她下了馬車,朝著老者走去。

到了老者身邊,見眼前的孩子少了,她才開口相問:“這位叔,你這糖葫蘆的手藝真是不錯,這可是你們的傳家手藝?”

老者笑笑沒說話,只問李嬌要不要買糖葫蘆。

李嬌可不是奔著這糖葫蘆來的,而是奔著他這手藝來的,於是接著問道:“你這製糖的手法很獨特,你可曾想過將這糖葫蘆的生意做得更大些?”

老者擺手,說道:“我就每天賣賣這些,已經足夠我和孩子的生活,如今已經在陵城置辦了一處小院,日子過得很自在。”

那意思是不管什麼樣的條件和誘惑,他都不想參與,也不會改變自己的意願。

李嬌發覺這人真是油鹽不進,沒法下手,只好亮出自己的身份,說道:“實不相瞞,我是陵城周家糖糕鋪的少夫人李氏,你若不信,可以打聽打聽。”

李嬌還要繼續後頭的話,沒想老者臉色大變,有些生氣的說道:“我說過多少遍了,我家的傳家手藝,不會告訴任何人,也不想與你們周家糖糕鋪合作。”

“你們的糖是怎麼做的,我不想知道,我的糖是怎麼做出來的,你們也不要逼我,就算拿我孩子威脅,我相信陵城也是有王法的。”

“再這麼逼迫下去,我就去衙裡告官,我左右赤腳老漢,大不了命一條。”

老者顯得激動,李嬌卻是很意外,莫不是先前糖糕鋪已經派人來找過他了,什麼拿孩子相迫,絕不可能。

李嬌連忙安撫,“叔,莫急,我並沒有其他意思,我們周家糖糕鋪做的是正當的生意,不是你說的那樣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然而老者卻是笑了,拿起糖葫蘆就走,他根本就不相信李嬌說的話,倒是把李嬌給氣著了,心想著這老人家真是固執。

她家長智做糖生意這麼些年,又不是非要他的糖方子不可。

於是李嬌也不想再挽留老者,生氣的上了馬車,不就是賣個糖葫蘆,有什麼了不起的。

馬車接著往前去,一間間糖糕鋪的找,終於在第四家時,李嬌尋到了周長智。

周長智一身青衣長衫,幾年如一日,身姿頎長,面色從容,低調中透著奢華和沉穩。

那會兒鋪裡有兩位大客商,正要進一批貨去外地,與周長智在談價格。

其中一位客商忽然說道:“我入陵城,印象最深刻的是那街頭的小食,尤其是有位賣糖葫蘆的老人家,做出來的糖味道極好。”

“周東家做糖糕生意這麼些年,想必知道這位糖葫蘆的老人家吧,要是你家這糖糕裡用的糖是那老人家手中的藥,會更能成形。”

“既然好食糖,自是不怕甜的,你家這糖糕我們每次過來運上一批,生意的確不錯,他好賣,只是十年如一日,不曾改變。”

“我知道周東家也費了心思,每次都在糕點上做了改變,可是萬變不離其宗,這味道仍舊是一樣的,糖的量不多,滲得多了的,就有些軟糯。”

“有時候軟的吃多了,就想吃點兒硬的,周東家就沒有想過在這糖質上做些改動?”

周長智面不改色的聽著,讓眼前兩位商人看不出他真實的想法,也不知道他是個什麼意思。

這兩位客商還算是委婉的,並沒有直接點明,周長智也不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言詞。

這就好比陵城的富戶,六年前,能吃上特產紅薯和土豆,個個都覺得知足了,後來有了白家的糧鋪售賣出來的白米和小米,而特產紅薯和土豆是人人都能吃得了的食物後,這白米和小米就是富貴生活的代表。

於是個個都以吃白米稱為有錢人家,於是這米價居高不下,還時常斷貨,白家也在陵城裡左右逢源。

如今這糖糕生意也是一個道理,以前沒有街頭的糖葫蘆賣時,他們周家糖糕鋪的糖最是受歡迎,因為大家沒有吃過其他種類的糖,就不會去做比較。

“此事我也想過的,其實那位老人家,正是我周家的親戚,這糖方子也是我教他的。”

周長智神色淡然的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