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五章鳥瞰田野(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五章鳥瞰田野(下)

農桑農桑。

從華夏先人學會從蠶繭之中抽取柔軟堅韌的蠶絲編製成精美的絲綢開始,桑蠶養殖業的地位就一直很高,僅次於糧食作物的種植,勸課農桑一直以來都是歷代王朝最重視的事情。

李元喆有意保持和擴大大唐的絲綢業規模,因此在黃河以南的農田重新規劃時設定了新的桑蠶業安排,從文總和劉曉峰的世界引進了改良過後的新蠶種和桑苗,以及全套的新式的繅絲紡織機械,還請倖存者之中的專家指導蠶戶種植桑樹養殖春蠶和夏蠶,著實是花了不少心思和積分。

魏徵自武德七年之後就沒有在離開過關中,自然是不知道外面桑蠶業的發展情況。

年輕的駕駛員解釋道:“其實下面的這種農產佈局是一整套叫做‘桑基魚塘’的農業模式。”

“學生在未來城學習的時候聽老師講起過,桑基魚塘是種桑養蠶同池塘養魚相結合的一種生產經營模式。在池埂上或池塘附近種植桑樹,以桑葉養蠶,以蠶沙、蠶蛹等作魚餌料,以塘泥作為桑樹肥料,形成池埂種桑,桑葉養蠶,蠶蛹餵魚,塘泥肥桑的生產結構或生產鏈條,二者互相利用,互相促進,達到魚蠶兼取的效果。”

“雖然學生還不太理解老師說的生產結構是什麼概念,但還記得老師說過桑基魚塘和其他農業生產方式相比,具有經濟效益高和生態效益好的優點。透過發揮生態系統中物質能量迴圈轉化和生物之間的共生、相養規律的作用,達到了集約經營的效果,符合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產出的經濟效益原則。桑基魚塘內部食物鏈中各個營養級的生物量比例適量,物質和能量的輸入和輸出相平衡,並促進動植物資源的迴圈利用,生態維持平衡。”

魏徵聽得一愣:“老夫沒聽懂,你說的這些太抽象了,能詳細說說河洛地方具體是怎麼做的嗎?”

駕駛員想了想,說道:“學生和洛陽飛艇場附近的農戶瞭解過一些,據那些農戶所言,那些水塘之中在暮春時放養草魚和鯉魚,草魚和鯉魚是在溫室之中養到巴掌大小才會投入水塘,此時桑葉萌發,北方春蠶孵化開始出產蠶沙,用蠶沙與紅薯渣、豆渣餵養幼魚,等到夏初時用網將水塘與桑樹圍起來,買來鴨苗與鵝苗在裡面放養,鴨苗與鵝苗同樣是在溫室中育養過得,好像是要育養到差不多半斤的時候育苗場才會出售的。桑蠶結繭繅絲時魚、鴨子和鵝進入快速生長期,繅絲剩下的蠶蛹可以用來飼餵魚鴨鵝。”

“到夏收結束,將鴨鵝放出到田中採食,可以消滅田中的雜草和害蟲,到土豆和紅薯種下前將鴨鵝趕回塘區在育肥一月時間,之後就可以把鴨鵝賣給大唐農牧的屠宰場,然後用鴨鵝的下腳料做成飼料給水塘裡的魚育肥,等到秋天時土豆和紅薯收穫後,再次放養一批育養好的雞鴨鵝,讓這些雞鴨鵝把翻土前後的田地裡的蟲子、蟲卵和草籽吃掉,再把這些雞鴨鵝趕回塘區繼續養著。”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到中秋時節,水塘中的魚便可以收穫,農戶可以把魚賣給大唐農牧的罐頭廠,也可以自己發賣或留著自用,塘底的淤泥和桑樹林子中的表土都是上好的肥料,清塘時把這些肥料投入到田地裡,來年又有一個好收成。

到這時基本上就完成了一個迴圈,保證農戶每年能有三項產出。”

“聽說還有人不養雞鴨鵝,而是在水塘區養一些豬,大致的養殖過程和養雞鴨鵝差不多,具體的情況學生也沒有見過,不好多言。”

魏徵聽得很認真,過程中更是頻頻點頭。

等駕駛員說完,他又提出了一些疑問。

“農戶的魚苗和雞鴨鵝苗是從哪裡來的?”

“養這麼多魚和雞鴨鵝農戶能賣得掉嗎?”

“大唐農牧的收購價比市場價如何?”

......

連珠炮似的問題問的駕駛員又忍不住在心裡吐槽了:“你這老頭真不禮貌,一點眼色都沒有!”

不過他還是耐心的作答:

“農戶的魚苗和雞鴨鵝苗來自大唐農牧設立在洛陽城外的魚苗場,學生有幾個師兄就在那裡供職,專嗣淡水魚類和禽類的育苗孵化工作,還有兩個學姐在負責種豬和種牛的培育。

他們的技術都是得自未來城的幾個智者,據說幾個智者在自己的家鄉就是專門做養殖育種的,他們教給自己的學生如何用暖房孵化魚苗,孵化雞鴨鵝的裝置是未來城出產的大型恆溫箱,禽類的卵孵化時只要有合適的溫度和溼度就不需要母雞母鴨來孵化,所以可以大量孵化禽類的幼苗,他們是如何保證成千上萬的各種幼苗養在一起時不生病就不知道了,學生的專業不是畜牧,瞭解的不多。”

“至於說農戶養殖的魚和雞鴨鵝賣不賣得掉......這根本就沒什麼好擔心的。

大唐農牧收購農戶手中的禽畜之後會交到皇家連鎖商行手中,皇家連鎖商行有專業的冷庫儲存肉類,還有專門的冷藏車可以把冷凍的肉類運到關中各城的連鎖商店中進行銷售,也可以用冷藏船走大運河運到河南道、河北道和江南道各地銷售,皇家連鎖商行在大唐所有的府城和很多縣城都有連鎖店,需求量大得很,河洛地區產出的肉類根本不愁銷路。”

“大唐農牧是大批量收購糧食和肉類的,價格肯定要比市場價低不少,糧食還好說,農戶家的糧倉也能存放不少時間,但是肉類就不好儲存了,如果是留著活魚和活的雞鴨鵝,農戶還要繼續投入飼養成本,還會耽誤塘區的輪作,所以賣給大唐農牧是最好的選擇,總歸是一項不錯的收入嘛!”

“這套桑基魚塘系統的效果很好,既能種田又能有其他的收入,您看這才第二年,很多農戶家中就有了餘糧,許多人家中也不再缺乏肉蛋了,聽說皇帝陛下還要把這套系統在江南和嶺南推廣呢!”

其實李元喆和倖存者中的專家搞出的這套體系和真正的桑基魚塘還差很多,限於氣候問題,河洛地區的桑基魚塘就是個簡化版,只有在嶺南那樣氣候溫暖降水充沛的地區才能發揮出全部的優勢。

不過這樣的成果已經震撼到魏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