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宰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1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2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12)

韓岡要來了張孝傑一字一頓,低沉下去的語調彷彿在承受著極大的壓力。

不對。蕭十三搖頭,面黑如鐵,是已經來了

這訊息可是確實張孝傑已經顧不得宰相的風度,急聲追問,是從哪裡得來的

蕭十三將手上的信件遞給張孝傑,這是在太原城外截下一名信使身上搜出來的人是往南面去的。

張孝傑接過那份蓋著太原府大印的信函,匆匆一掃,信上所說的不過是對韓岡之前承諾重新加以確認,並懇求援軍越早越好,甚至還說了許多遼軍攻城給城中造成的傷害。天知道,現在shè向太原城頭上的箭矢還不一定超過了十支。

二十天張孝傑攥緊了手上的信紙,汗水從掌心中冒了出來,浸溼了紙張。

從信上看,韓岡說二十天援軍必至,已經是三四天前的事了。蕭十三數著時間,就算以三天來計算,也只剩十七天了。十七天後,宋國京畿的禁軍便要抵達太原。

怎麼來得這麼快張孝傑想不通。宋人的進兵速度過去都是有記錄的,應該不可能這麼快。

蕭十三卻道:河東事關宋國存亡,太原則事關河東存亡。眼見太原有失,宋人肯定是拼命趕過來。

可那是一千多裡地啊張孝傑仍是一幅難以置信的表情。

數以萬計的步卒怎麼能以一天十乃至一百裡的速度前進三五天就會被拖垮。就算是騎兵,如果不是一人三馬可以輪換著來,也撐不住這樣進軍的速度宋國京畿能有五千一人三馬的騎兵嗎

但這可是韓岡說的。這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句話,張孝傑啞口無言。

不管怎麼說,即便剝去了所謂藥師王佛弟子的光環,在遼國的傳言中,韓岡也都是那種不妄言妄語的南朝名臣風範。他說二十天援兵將至,那就肯定會有援兵在二十天內趕到太原。

韓岡現在在哪裡張孝傑忽然問道。

蕭十三搖搖頭:不知道,只是想來應該是在銅鞮縣吧。

銅鞮縣張孝傑手上就有河東輿圖,翻開來一看,就瞭解到了幾條出入河東的主要道路,皮室軍能不能攻下銅鞮縣

銅鞮縣中到底有多少禁軍蕭十三反問,這決定了銅鞮縣到底有多難攻的關鍵。

威勝軍的駐泊禁軍不過兩個指揮。張孝傑手上不僅有輿圖,還有活口供,河東各州的軍事他基本上都瞭解到了。

只要有韓岡守在哪裡,一千人至少得當成三千人用。想要攻下銅鞮縣,至少要兩萬兵馬。

沒那麼多兵馬啊。張孝傑苦惱著擰起眉,忻州還沒打下來呢。

忻州的宋軍已經是堅持到底了,連士氣都莫名的高漲,這讓遼軍上下覺得很棘手,如同面對刺蝟一般避之唯恐不及。

而且太谷縣也有兩個指揮。他又繼續說道。

太原府的兵馬雖眾,但大半都被調去了河北,留給其他縣城的兵馬,只有一些老弱病殘。不足為慮。蕭十三道,依我說,還是先奪了太谷縣,南面的路也好看得住。

要是西軍從河中府北上,自汾州出來怎麼辦

自太原和太谷縣出兵圍剿,蕭十三停了一下,只要能打得下太原和太谷

若是從太原和太谷縣發兵,完全能讓北上西軍吃上一個大虧,只是有那個機會嗎張孝傑也搖頭說道。

太原四通之地,東南西北都有路透過來,必須分兵把守。可這偏偏是遼軍最不擅長的一樁工作。

如果是在平原上,可以充分利用騎兵的速度,直接跳出包圍圈,但在群山環繞,只有數條道路通向外界的河東,騎兵的最大優勢完全發揮不出來。

不過蕭十三的臉sè卻,耶律乙辛的態度是見好就收,但現在進入太原的除了一部分宮分軍和皮室軍外,也有不少頭下軍。這些貴人名下的軍隊沒能趕得及在代州撈好處的機會,此時更加富庶的太原府就在眼前,不親眼看見宋軍殺來,是不可能讓他們放下眼前的肥肉轉身回撤的。

如果強逼著那些貴人和頭下軍北返,他們肯信這是救他們的xg命才有鬼,必然會喊著要求補償。若拋下他們直接北返,不論事先有沒有jg告,回到國中後都會興起眾怒。

看來還是要打一仗了。蕭十三沉默了一下,又道:其實這件事也不難。

張孝傑點頭表示同意,的確不難。

兩人交換了一個眼sè,同時點頭:就讓來援的宋軍葬身在太原附近

宋軍四方援軍被催逼的趕往太原來,卻不可能同時抵達,在這時間差上就是機會。只要稍通軍事,就不會不知道各個擊破的好處。

可以說是運氣,好就好在那個二十天

守內虛外內外相制自開國以來一直便是被定為國是,而京中也的確是屯有重兵,但在實際上,由於邊患不絕,為了防備遼夏,放在邊境上軍力,無論是陝西還是河北,都不遜於京城。

韓岡的帥府行轅已經設在了太谷縣,黃裳等衙署幕職官也陸續抵達,幫著他將整個制置使司的架子給撐起來了。為了與入寇的遼軍決一死戰,制置使司中的上上下下都拼命做著準備。幾ri來每ri聚會公廳,無一例外都是面sè凝重。

只有韓岡看起來甚為悠閒,還有心將起兵制現狀的利弊來,不過除此之外,不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廣大的地區都是極為空虛。

兵力之差只是一方面。在樞密院的籍簿上,各路軍隊的數量並不少,縱然沒有禁軍,也有廂軍充數,紙面上看起來甚為可觀,可在實際上,北方邊軍通常只有兵額七八成的實際兵力,而其餘各路能有五成就不錯了,在南方,甚至三成四成也是有的。當年我去廣西時,當地的幾支廂兵甚至不及兩成的也有。

而且論起兵備,不論是軍寨,還是城池,也都是顯而易見的年久失修。只是在慶曆年間,因為朝廷為了與西夏作戰而加重了稅賦,使得國中盜賊遍地,各軍州的防禦體系都不得不進行了一番大的修整。這一仁宗皇帝時留下的遺產,便一直吃到了現在。

韓岡向著幕僚講著古,他對現在的兵制有很多看法。如果要總結經驗教訓,改正過去的錯誤,這一次河東半壁淪陷,就是一個最好的機會。

不過有些事,只有失敗中才能學得到。之前的歷次勝利將很多.毛病都掩蓋了,所以才有了今ri之敗。只要事後能扳回來,就不能算輸。

韓岡語氣輕鬆,僅僅說著要如何總結經驗教訓,這個態度讓那幾個剛剛被借調來,而並不瞭解他的官員都稍稍安心了一些下來。

從好處想,這是軍隊積弊的一次大爆發。藉此機會,韓岡可以提議對軍隊進行一次大的改革,而不是置將法那樣的修修補補。至少將士官的提拔和培訓制度提上檯面,並加以推行。

韓岡正說著,外面卻送來了一封信,而且是來自於開封。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那封信上,是王安石還是韓絳,又或是別的宰輔的吩咐。

韓岡在眾目之下拆開信,看了一看,然後就向著廳中眾官笑道:家叔書而已,數ri前,家中又添了一小兒。

官吏們同時一愣,真不知道該有什麼樣的表情。該恭喜嗎但時候似乎不對,若是不道喜,恐有得罪韓岡,想想還真是兩難。

而且現在是說這事的時候

富弼當年出使在遼國的時候,看到家書就直接點火燒掉,說徒亂人意。現在遼軍已經佔了代州,圍了太原,身為制置使的韓岡卻在這裡慢條斯理的說著又多了一個兒子。

可是不知為什麼,廳中的大小官員緊繃的神經卻為之鬆弛。

不說那些無關的閒話了。韓岡終於將議論的方向扯回了正題上,手上又拿起了一封小冊子,黃裳等幕僚都知道,這是韓岡幾天來ri夜趕工的作品,只是內容還不知道,韓岡一直都在嚴守秘密,直到現在拿出來。

敢問樞副,那是什麼黃裳領頭問道。

如何發展敵後抗戰的指導書。韓岡一笑,不能讓北虜順順當當的搶錢搶糧,再來跟我官軍對抗。公諸於眾,每一座州縣都要儘可能多的將之刻印散佈,讓河東所有百姓都知道,該怎麼與北虜鬥爭。

是要動用鄉兵弓箭手還有保甲

北虜肆虐,河東百姓無不受苦,自然是要全民抗戰,人人拿起武器。說道這裡,韓岡抿了一下嘴,當然嘍,與遼軍對抗的真正主力還是官軍,拿了那份軍餉就該做事,不能將責任推到沒軍餉可拿的鄉兵身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若是按樞副所言,每一座州縣都來刻印散步,肯定會落在遼人的耳目中。

遼人看到反而好。我正希望能廣而告之。

黃裳眼睛一亮:可是能嚇得走北虜

韓岡笑著搖頭,嚇不走。

已經不是弦高的時候了,能用騙把敵軍騙走。從那時起,戰爭藝術發展了一千七百年,在才智上小瞧敵人那是最蠢的行為。

黃裳有些遺憾和失落,韓岡看在眼裡,暗暗搖頭。他這個幕僚,終究還是沒脫了文酸氣。文人總有愛用計的壞毛病,總想著能一策定江山。但真正的克敵之法,還是穩紮穩打,以勢壓人。

韓岡想要的,便是這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