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宰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8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1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8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14)

趙頊靠坐在一張躺椅上。

讓大匠配合身形打造的木質躺椅,趙頊躺在上面就像嵌進去一般,使得癱軟的身子不至於左右歪倒。至少能與他的兒子面對面。

六哥,一,一百,多少

趙頊在沙盤上畫出的字斷斷續續,但趙傭站在福寧殿裡,就是在說韓岡所出的題目。楊戩也不會誤會趙頊想說的話。

他向趙傭轉述著:殿下,官家是在問韓樞密出的那一加到一百的題,最後算出來是多少

五千零五十。

趙傭說話時有些不好意思。

他自下課後用了一個多時辰算了兩遍,但答案並不一樣。趙傭本來想再算第三遍,宋用臣勸他,韓樞密說了可以向別人詢問。

..

可趙傭只記得,韓先生指的是棋盤上放麥粒和尺子錘子的兩題可以問人,一加到一百,是要讓他自己算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前一道題他問了母后,後一道題,他過來問父皇。最後一題,趙傭還是堅持自己做。因為母后讓他聽韓先生的話,父皇也讓他聽韓先生的話。

不過方才半路上,劉惟簡追了上來,告訴他還有簡單的辦法,讓他一加一百,二加九十九,一直到五十加五十一。

趙傭很快就想明白了,總共是五十個一百零一,拿著筆算了一下,正好是五千零五十。跟前面第一次一步步加起來的結果相同。

劉惟簡併沒有告訴他答案,可是如果劉惟簡不說,趙傭根本想不到還有這麼簡單的計算方法。

趙傭不知道這該怎麼算,算自己的,還是別人幫忙小孩子心裡有些彆扭。

對否趙頊寫到。

方才奴婢讓人去算了。六人裡面有四人報的是五千零五十。太子算的應當沒錯。楊戩低聲回話,順手抹平了沙盤。

趙頊眨了眨眼,抬手又開始寫字。

此時,門外宮人入內稟報,官家,蘇學士到了。

蘇頌是翰林侍讀學士,乃是經筵官,為趙頊講習經史。他在朝中是有名的博學,跟韓岡來往久了,也被視為氣學一脈。

蘇頌被招進宮來,具體是什麼事,他已經提前知道了。

其理在於重心蘇頌回答天子的詢問。

韓岡在桂窗叢談中說過重心的問題。曾經拿尺子木板盒子和捕醉仙來說明什麼是重心。

重心向下的鉛錘線沒有移出底面,盒子就不會翻倒。木板的重心如果落到了桌面外,就會掉到地上。坐在椅子上,手不用力的情況下,身子不向前傾就站不起來,想要起身,重心必須要移到腳上。

蘇頌親手做過實驗。結果的確如此。

重心的原理,完美的解釋了大堤為什麼要下寬上窄的緣故。而空車空船為什麼容易傾覆。相撲往往是個子矮壯的人是贏家。

蘇頌用了半個時辰的時間,從頭到尾,詳詳細細的向趙頊趙傭這對父子作了解釋。並且還畫了圖,又做了幾個小實驗。

蘇頌的教導淺近易懂。旁聽的楊戩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尺子掛了錘子後之所以掉不下去,就是因為這一整套系統這是蘇頌用的生僻詞彙的重心位於桌子下,位於桌面的投影內這個詞同樣生僻,但解釋了就很容易理解其實就等於放在桌子上。單一的尺子之所以會掉下去,則是因為重心在桌面外,且受力不平衡的緣故。

重心。

楊戩在心中默唸著,也看見天子在沙盤上寫著。

現在想想,韓樞密想要說的就是這兩個字吧。

想不到小小的尺子和錘子之中就蘊含了這麼多的道理。

把握到了重心,看似匪夷所思的事,其實也很平常。關鍵就是要抓住其中的道理。

伊尹對商湯說治大國如烹小鮮。

毛傳曰: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散,知烹魚則知治民,烹小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糜也。。淮南子韓非子也都有提及。

就是唐明皇也曾作註解:此喻說也。小鮮,小魚也,言烹小鮮不可撓,撓則魚潰,喻理大國者,不可煩,煩則人亂,皆須用道,所以成功爾

以烹小魚喻治大國,這是楊戩之前在宮中上學時學到的。而現在韓岡豈不是在用重心之說來比喻治事找到重心,便能舉重若輕。

楊戩自問是明白了韓岡的想法。

上古賢人都喜歡做比喻來規勸帝王,藥王弟子難道不正是跟他們一樣可謂是用心良苦啊。

從他這個小小宦官眼中,王程兩位,看來遠遠比不上他們的後輩晚生。

楊戩的眼中,官家也在沉思著,在蘇頌走後許久,他才又開始寫字:棋盤

楊戩會意,讓人去尋答案。

結果讓楊戩瞠目結舌,聰明的太子歪著腦袋迷糊了起來,而天子,則又是久久不動。

遠遠超過想象極限的數字。開始時僅僅是一粒兩粒麥子,在六十四倍呃,六十四番之後,就變得龐大的難以相信。

楊戩心中明悟。

這同樣是勸誡。

鄉里的高利貸中常有倍利,逼死人命無數。楊戩幼年還沒進宮時家境貧寒,對此深有體會。

想一想,只要借一文錢,六十四年後,就會變成大宋幾百幾千年的稅入都抵不過的鉅額債務。

而正常借幾貫錢,也不要六十四年了,三五年就能逼死人命。

這又是在諷喻天子,該抑兼併,減民貸啊。這也是讓在宮闈內長大的太子知曉民間疾苦的唯一辦法了

朝有賢良,家國之幸。

在崇敬和激動中,楊戩又看見趙頊在沙盤中划著:

明ri,招韓,經筵。

韓岡的下一堂課,本應是放在兩天之後。

並不是趙傭的課程安排不合理,而是王安石韓岡這樣的重臣,讓他們天天給太子上課根本不現實。至於程顥,因為另立道統的緣故,他來上課的次數,也被王安石壓著,不可能更多據說其中還有不得皇后認同的緣故。

大部分時間,教導太子的工作都是交給資善堂中的其他教師。從地位最高的王安石,到最下面的小黃門,在資善堂中任職的多達近百人。禮儀shè術,甚至論語等經書的背誦抄寫都是另外有專人負責。在韓岡回來之前,算學課也是另外有人來上,趙傭這麼點大就學會了百以內的加減乘除,皇城中長大的宦官,其中允文允武者所在多有,也足見皇家教學的水平。

不過王安石韓岡和程顥,終究是天子以詔書聘來的太子師。每天趙傭的課程中,都有一個重點科目,不是王安石,就是程顥,現在則又多了韓岡。

而現在趙頊所說的經筵,並不是給趙傭講課,卻是給身為天子的趙頊所開設。

文臣在經筵上講讀經史,借古喻今,

楊戩面現難sè,輕聲勸道:官家,可你的身體

趙頊閉目不言,只敲了敲手指。楊戩低頭躬身:奴婢知道了。

韓岡此時早回到了家裡。

周南幫著更衣擦臉,雲娘端上茶,素心也端來了親手做的點心。

一切起居都有嬌妻美妾服侍,自自在在,清閒無比。

比起十幾天前,還在河東辛辛苦苦的ri子,不啻天壤雲泥。

到了傍晚的時候,被王安禮的夫人請去說話的王旖才趕回來,見到韓岡在書房裡靠在搖椅上自得其樂的看書,不禁笑道:官人給太子上課可是辛苦了。

怎麼可能韓岡呵呵笑著,辛苦的該是學生才是。

王旖聞言臉sè一變,連聲問:怎麼了難道又是問那些刁鑽古怪的問題還是讓太子去養蠶養蝌蚪做記錄該不會是速算吧。

在王旖眼中,韓岡是有前科的。

韓岡給兒女出的題目常常比雞兔同籠還刁鑽,河裡面兩個島,怎麼不重複走完連線島上和岸邊的七座橋,要是不能,又是為什麼大人都做不來,他給小孩子做。

為了培養子女的觀察能力,讓老大老二去養蠶,自古男耕女織,拜馬頭娘該是女子才對。還抓了蝌蚪來,放在價值幾十貫的玻璃花瓶中養,本以為是青蛙,卻養出了蛤蟆,把滿心期待的女兒委屈的大哭一場。

在早一點的時候,剛學了加減法,就開始要求速算心算。從上到下一百題列出來,喝完茶的時間看看能做多少,做完才有獎勵。

為了兒女的教育問題,王旖跟他吵了好幾次,但韓岡總是振振有詞,最後讓王旖說不出話來。

怎麼會。韓岡搖頭否認,這第一次上課,是做給天子看的。怎麼可能跟自家兒女一樣。今天就是考了一下太子學到哪一步,剩下的就是出了三道題。

什麼題

韓岡抬眼,還記得當初一加到一百的那道題。

王旖當然記得。家裡的兒女都是死算才得到的結果,連王旖自己也是沒想到還有那麼簡單的計算辦法,倒是周南很快就找到了竅門。

那另外兩道呢

另外兩道題,不是讓太子去做的,而是讓他去問的。可比第一道要有意思得多。韓岡賣著關子。

王旖正想細問,一名家丁匆匆而來,樞密外面來了中使,說是奉了天子口諭,要官人明天上經筵。

注1:捕醉仙,唐宋時的不倒翁。酒席上放在盤中,轉動後視其指向來勸酒。

注2:馬頭娘是蠶神,本為馬頭人身,但神像多為身披馬皮的少女。有少女為馬皮所卷化為蠶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