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宰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中)

這是第一更,還有兩更,一章明天早上,一章在中午。

母念亡兒,兒念父母,傷心過度以至神智昏亂,這都是常見的事,不足為奇。韓岡笑了一下,不見英宗皇帝,也曾在仁宗梓宮前傷心過甚,以至重病不起嗎我等做臣子的,得體諒才是。

章惇眼睛頓時瞪了起來,深呼吸了兩下,又搖了搖頭。跟韓岡說話,有時候的確得有些耐心和涵養。

過繼給仁宗皇帝的濮王府十三郎,到底是怎樣的孝子賢孫,朝中沒人不知道。不過韓岡拿英宗皇帝做例子,也是明說了,趙曙在仁宗梓宮前的那灘爛事能壓下去,難道太皇太后的瘋話還壓不下那時候還有不少大臣為仁宗叫屈,富弼都能當面說伊尹之事臣能為之,可現在,有哪個重臣會站在太皇太后一邊

玉昆,那十年之後呢章惇不繞彎子了,你有沒有想過天子親政後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怎麼可能沒想過

縱然之前小皇帝似乎一直對韓岡心有芥蒂,但那樣的態度保持到親政,最多也只是將韓岡請出京城。但現在發生了這樣的事,一旦他能夠把持大政,正常的皇帝都會殺人洩憤,而且還會鉗制天下言論,根究敢於談論熙宗皇帝死因的人。

韓岡想了想,正準備說話。

玉昆章惇出聲打斷。

他冷著臉,冷著眼,激動起來的聲音也是冷的,別跟我說什麼官家聰明睿智,必是明君,不至於如此;也別說什麼讓天子的兒子即位,讓天子為太上皇,多少小人等著那機會呢,會讓你順順當當的行事。更別說什麼讓太后聽政下去,壽數天定,你有幾成把握

韓岡搖了搖頭:子厚兄。若說預測人的壽數,小弟是半點也沒有的。不過,真的需要擔心十年後嗎

韓岡的態度更加誠懇,能在自己面說出這番悖逆不道的話,可見章惇已經是推心置腹了,但也足見他心中的不安。

韓岡當然知道包括章惇在內的宰輔們現在會有什麼想法。

他當時力主招侍制重臣入宮,可以說是毀掉了廢去天子的唯一機會。

所謂謀不可決於眾人。只要人一多,那些極端的意見就不可能得到認同,最後總會是最平庸和安於現狀的決定佔上風。當向太後派出了內侍去招侍制以上的重臣入宮,宰輔們就失去了他們控制朝局的機會了。

如果沒有韓岡的這一手,只有宰輔們在宮中,誰也說不準之後會不會有什麼變數。不受干擾的冷靜思考,恐怕每個人都能想到怎麼做才是最有利的,儘管那時候大都想著日後有禍大家一起分擔,但直接廢掉皇帝其實更安全。

失去的機會不會再來。倉促間,被引上一條看不見未來的道路,宰輔中至少有大半是在擔心日後禍及子孫。不過章惇現在不是來秋後算帳的,而是想打探一下韓岡的心思。

玉昆你說。愚兄洗耳恭聽。章惇說著。

想要將天子架空,只有群臣同心,否則上面的皇帝就能拉一派打一派。廢立天子時也是一樣,韓岡既然第一個表明立場,支援趙煦,那麼宰輔們就已經沒有別的選擇。有韓岡在,誰也沒把握說服皇太后,何況背後還肯定有一個王安石。對未來,章惇心中自然擔憂,但他已經承認了現實,無意追究。只是他希望韓岡能有一個讓人滿意的解釋。

在說之前,小弟想問問子厚兄你,什麼是皇帝

章惇眉頭微微一皺,還是耐著性子跟韓岡扯開話題:皇帝,天子也。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始皇為之。

天子天沒有兒子。想必子厚兄你也明白了,所謂天人感應,不過是董仲舒用來鉗制天子妄為的手段。拿著望遠鏡觀天,星辰之數,千百倍於星圖。三垣二十八宿的周天星官之外無數星辰,又是什麼

玉昆。這有關係嗎

有韓岡點頭,華夏擁九州,三代之時其土只在黃河南北。西至隴右,東至海,北不過燕山,南不及嶺外。禹貢之中,九州也就這麼大。世所謂天下盡屬王土,但九州所具有土地,不及大地的百分之一。西域之西,更有國無數。

愚兄是明白你的意思了。章惇才智高絕,韓岡說到這個地步,還能不明白,文彥博是老糊塗了,變法以來沒做過一件好事,不過他有一句話說的好,為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是這個意思吧

差不多。韓岡點了點頭,我等士人,應以具有常識的態度看待陛下。

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只是大吹法螺。天子非天子,只是凡人,天下的土地也不是天然屬於他,是要靠人幫他征服下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章惇的眉頭皺得很緊:玉昆,我怎麼感覺你是在找藉口

的確是藉口。

如果那一日,當真要重立新君。宰輔們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推舉上來的決不可能是一幼童,必然會選擇長君。否則讓向太後垂簾十年再歸政,面對親政的皇帝,他們豈能自安十年時間,什麼樣的恩德都會消磨了。縱然皇帝要念著擁立之功,也不會讓他們留在朝堂上。

向太後不能繼續聽政,這傷害了向太後的利益,也連帶著傷害了韓岡的利益,更對他推廣氣學不利。既然如此,還不如留著趙煦在位置上。現在有好處,不利的未來也可以扭轉。

子厚兄還記得這句話嗎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為之。

章惇之前的話已經夠悖逆的了,韓岡卻比他更甚一籌。

章惇霍然而起,指著韓岡,厲聲道:玉昆,你到底在想什麼

章惇想要的是什麼不過是輔君王,相天下,一展長才。擁立之功不過是因勢利導,形勢使然。章惇自束髮受教,從沒想過要與皇權對立起來。

子厚兄,別想太多了。所謂天心,不過是人心。那是五季之事,如今大宋開國百三十年,億萬子民都認定了趙官家,國勢正盛,誰能反智者不為。

延續了百多年的王朝,坐在皇位上的皇帝,天然的就能得到臣子們的臣服。天下士民都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重臣們想架空皇帝,等於是走在獨木橋上,一不小心就會連人摔下去。危險性太高,而好處又太少,還不如扶起一位皇帝,得享三代榮恩來得安心省事。

所處的位置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不一樣。如果韓岡現在是坐在大慶殿中最高的那個位置上,誰敢跟他說分權,他會毫不猶豫的讓誰去跟閻羅王討價還價。但現在既然他只是一名大臣,又不可能再進一步,則就又是另一種說法了。一個還在鼎盛期的王朝,權臣也好,叛逆也好,想要成功上位的可能性遠比王朝末年小上千萬倍。

章惇喘息了幾下,坐了下來:玉昆,那你到底是什麼意思

子厚兄,你可知道天竺。以氏族相高,國主大臣,各有種姓,苟非貴種,國人莫肯歸之;庶性雖有勞能,亦自甘居大姓之下。

是沈括的筆談

韓岡點點頭。沈存中的筆記中,記錄了天竺的氏族種姓,這一點很有意思。天竺國中,將士庶分為四等。其中婆羅門掌祭祀,剎利主政事,毗舍為農工商,至於最低一等的首陀,那是做傭工或是其他低等的雜工注1。四民之外,還有賤民,不得與士族接觸。

章惇緊鎖著眉頭,思考著韓岡為什麼要提起天竺的種姓。感覺已經抓到了一點頭緒,卻還是差了一層。

沈存中說的好,士人以氏族相高,雖從古有人,然未嘗著盛自。但釋教傳入中原,卻把四夷之風也一併帶來。所以魏晉銓總人物,相交先論氏族高下。三世公者曰膏梁,有令僕者曰華腴。尚書領護而上者為甲姓,九卿方伯者為乙姓,散騎常侍太中大夫者為丙姓,吏部正員郎為丁姓。得入者謂之四姓

玉昆,你覺得氏族種姓很好

子厚兄,你覺得我會喜歡這樣的制度嗎小弟可是灌園子啊若是在天竺,一輩子都難以出頭。

為什麼史遷書陳勝吳廣,不入列傳,而入世家子厚兄想過沒有。

理由很多,歷代學者都有解釋,但從韓岡的話中來推斷,卻是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沒錯,在韓岡看來,就是因為這一句,所以太史公不以臣庶待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換個說法,就是物盡天擇適者生存。不僅人如此,文法制度亦如此。

注1:有關印度種姓制度的記載,出自夢溪筆談:唯四夷則全以氏族為貴賤。如天竺以剎利婆羅門二姓為貴種:自餘皆為庶姓,如毗舍首陀是也。其下又有貧四姓,如工巧純陀是也。其他諸國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