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宰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8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6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8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65)

曾孝寬看著韓岡,一時無言。

曾孝寬的反應,讓韓岡疑雲頓起,令綽,可有何不妥

曾孝寬搖頭嘆道,難怪子厚不說,反而推給我。

韓岡心中一凜:為何

曾孝寬又仔細的看了看韓岡的神色,確認了他的確是不知道,方說道:玉昆可知竹書

韓岡想一下,從記憶中找到了相近的書名,汲冢竹書

汲冢竹書又名竹書紀年,簡稱竹書。

曾孝寬緩緩點頭,正是此竹書紀年。

韓岡訝異道:不是說已經散佚了嗎

竹書紀年記載了三代之史,有自黃帝至魏安釐王近兩千年的記錄。當年西晉是於墓冢中初現,就已經引起了轟動,由朝廷遣派名儒去整理。

但自西晉至今,凡八百年,當年整理出來的文字,完全散佚無蹤。韓岡這些年來讀書讀史,當然聽說過竹書紀年的名頭,也見過一些偽造的版本,卻一直無緣得見真本。

的確是散佚了。曾孝寬點頭,但現在又出現了。

韓岡疑惑道:以前也是出現過,可都是偽作啊。

是啊。曾孝寬道,之前世間所傳竹書,皆被考訂為偽作,故而總目不載。

景佑元年,仁宗初親政,為了強化自己的聲望,體現其文治之功,故而仿效太宗真宗,召集文臣,為崇文館中藏書編纂了一大型書目,名為崇文總目,總計編入文獻三千部,三萬餘卷。

在這崇文總目中,並沒有竹書紀年。倒是崇文總目出現太早,並沒有涉及到如今流行於世的書籍,又收錄佛道的經文,如今越來越讓儒生們詬病,尤其是如今掌握朝廷的宰相對佛道並不感冒,又見到如今因對儒家經典的新註釋,而風起雲湧的新著作越來越多,一直都有心重新編纂一部書目出來。

韓岡明白過來,冷笑道:所以現在又有了一部新的

借古非今,這是常有的事,偽造一本古書,杜撰一則典故,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前有被時人認定為王肅偽作的孔子家語,後有蘇軾在禮部試時杜撰的帝堯典故。重編竹書紀年,來非毀朝廷,韓岡都不覺得奇怪。

曾孝寬正色道:最近一個月才問世,在江南剛剛流傳開來。我已經看過,能說得上是有根有據,可以確定絕非偽作。

為何如此肯定韓岡沉聲問道。

任何一部古書,在散佚後重新問世,肯定會帶來是否是偽作的爭議,絕不應該像曾孝寬這樣,說得這般絕對。

曾孝寬緩緩道:竹書紀年早已散佚無存,只有在一干文獻中能隻言片語。

韓岡隨即打斷了曾孝寬的話,問道:是有人將這些文獻中的隻言片語給整理出來了

的確是。曾孝寬點頭。

韓岡追問:誰

呂升卿。

韓岡臉色陡然一變。

他已經很久沒有聽到呂家兄弟的名字了。

自從圈禁了天子,太后又退居宮中之後,兩府徹徹底底的控制了朝廷。

呂惠卿在新黨中的名望雖高,但只要兩府不想讓他上來,他就絕沒有機會出頭。

故而呂惠卿也只能沉寂下去,而原本攀附他的新黨人眾,也在看不到前途之後,紛紛散去。

呂升卿才名雖不如乃兄,其實學問根底很深,新學的三經新義裡面,有他很大一部分功勞。

即使是章惇韓岡,都不會覺得呂惠卿還能有什麼危險了。

可如今呂惠卿雖給兩府死死壓在京外,呂升卿卻突然間把竹書紀年搬出來。即使用腳趾頭來想,韓岡都不會認為這是呂升卿閒極無聊,開始準備將餘生放在學術上了。

韓岡皺起眉,按他的記憶,竹書上對共和的記載,的確是與史記不同。

這是他過去曾經做過的事,從本質上基本沒有區別。

用一個可以證明的確鑿無疑的證據,去打到為世人認定的事實,從而建立起自己的權威。

從瓊林苑華觜崖上的伽利略實驗,到之後用腐草化螢螟蛉義子等古人的認知錯誤,來爭奪經典的詮釋權,再到直接掘出了甲骨文,將拿著字說,興沖沖的要確立新學地位的王安石給砸得暈頭轉向,都是韓岡使用這等手段的結果。

只不過,這種手段,看起來已經被人給學去了。

呂升卿怎麼說韓岡冷靜下來,帶著笑問道,是說周召共和並非是周公召公並立,而是共伯和幹王位

共和一直都有兩個說法,按史記記載,是周厲王殘暴,為國人推翻,其時天下無主,故而周公召公共同秉政,號為共和。但另有一個說法,是周厲王死,天下無主,共伯和為諸侯推舉,暫攝王位所以名為幹王位其伯和是周王室所封諸侯,封於共國,名和,故而稱為共和。

韓岡對史料上下的功夫並不算多,但堅持了二十年的學習,至少史記索隱和呂氏春秋都是精讀過的。

如果只是這點事,還不至於讓韓岡難做。他笑道:是以史遷的史記為準,還是以今人的竹書為準

曾孝寬搖頭,如果只是這麼點事,還不至於要讓呂升卿掛個名字。呂惠卿又不會未卜先知。

還有什麼曾孝寬幾番提點,韓岡終是警醒過來,放太甲於桐宮

曾孝寬點了點頭。

只能是這個

兩府能夠圈禁天子,其行動的理論根基,就是來自於伊尹放太甲於桐宮的故事。

如果有人證明伊尹方放太甲於桐宮,並非如史記所說一般,那麼失去了大義的名分,被壓制的官僚中,肯定會有人要趁機反彈。

即使兩府掌握了天下軍力,但其執政根基斷了,就等於是缺了腿,會有大麻煩。

文攻武衛,豈可偏廢

如果只是說伊尹放太甲於桐宮這件事的真偽,之前其實也不是沒有異議。但那些只是從歷代文獻中翻出來的隻言片語,根本不算個事。

但現在是呂升卿整理出了一部竹書紀年來,整部書和零散記錄對人們說服力,有著天壤之別。

還有史記韓岡道。

韓岡根本不在意哪個是對的。世人引用史料,絕大多數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而不會去在意史書的正確。

要是以竹書為準,伊尹放太甲於桐宮這個在史記中溫情脈脈的故事,可就要變成一出王子復仇記了注1。

幸好,竹書紀年是新出之書,日後會拿著書中的記載,來攻擊兩府的行為,在世人眼中,肯定是些唱反調的文人。世間共通的認識,還是以史記為準。

是,還有史記。曾孝寬道,我等行事在前,呂惠卿出書在後,所以即使為人指摘,猶有辯駁之辭。可若是再用共和之語,那世人看了又會作何想法

有些事是可一不可再。

前面放太甲於桐宮的事撞上,可以說是呂氏兄弟刻意針對實情也的確如此。但現在共和撞上,可就等於是聰明的捕盜拿住了蠢偷兒,被呂惠卿呂升卿兩人守株待兔的兩府,還有韓岡,肯定是要大丟其臉。

不能用共和韓岡嘆息,這可這是好詞。

絕不能用。曾孝寬肯定的說道,甚至以黃帝為紀年也不能。

西方二教,是以其發軔為紀元,但中國想要仿效卻不可行。不說會被人攻擊是蠻夷猾夏,只是竹書紀年自黃帝始這一事,就不免為人聯想。

不過年號只能算是末節了。曾孝寬又道,從竹書紀年事上看,呂惠卿心仍未死,還望玉昆你要小心。

多謝令綽你提點,我會注意的。韓岡點點頭,苦笑道,想不到呂惠卿真是心如鐵石,難以改易了。

他心裡有怨氣嘛。曾孝寬笑道,不過現在也只能寫寫書,陰裡刺一刺,做不得大事。

韓岡道,可不一定。給他一個機會,他肯定是要興風作浪的。

只要京師穩定,他也翻不起大浪。曾孝寬想著,說,最好能早些犒賞眾軍,免得為人所趁。

朝廷大典,依故事當犒賞百官三軍。天子大婚,自然是該大賞特賞。但兩府決定,不給天子收買人心的機會,將會在近期,以大議會的名義來犒賞。

按照之前擬定的計劃,半個月後,大議會的第一次籌備會議就要召開,朝廷將會提前幾日以此名義發下賞賜,免得三軍山呼萬歲,為皇帝慶壽讓人頭疼。

再早,多半會讓人誤會,是皇帝給他們的賞賜。

兩府要在軍中提高影響力,要安定軍心,還要避免沉渣復起。這是兩府想要做的。原本計劃得很好,現在卻得改變計劃。

韓岡思忖著:只是一個呂惠卿,沒必要這般戒備。賞賜差一天兩天,他也做不了什麼。韓岡衝曾孝寬笑道,要相信禁軍,相信禁衛。

曾孝寬又看了看韓岡,覺定不再糾纏此事了,依呂惠卿手中的實力,即使後發制人,政事堂也有足夠多的手段獲取勝利。

還有。玉昆,曾孝寬換到了另一個話題上,你們的那個自然學會的第一次大會也要開了吧

韓岡笑得更加開懷,呂惠卿還是不脫舊窠臼,卻不想世界已經變了,能帶來些麻煩,卻影響不了大局,嗯,與第一次籌備會議差不多同時。

注1:竹書,是晉代於墓中發現一部編年體史書,因為是竹編而成,故而稱為竹書,一般的說法是戰國時魏國的史書,從黃帝開始,一直記錄到魏安釐王為止。

如今竹書的西晉初釋本和考正本都先後失傳,流傳於世有今本,古本兩個版本,今本一般認為是後人偽作,而古本是清代朱右曾蒐集西晉以來所有引用竹書內容的書籍,最後編纂而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伊尹放太甲於桐宮一事,根據史記記載,伊尹囚禁太甲三年後,見其已改過自新,便迎其重回王位。太甲復辟後,勵精圖治,成為不下其父的明君。但按照竹書紀年的記載,伊尹放逐太甲後是自立為王,七年後,太甲舉兵復仇,殺掉篡位的伊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