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宰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0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

傍晚時分,韓岡辭別了父母和韓雲娘,騎著一匹借來的老馬,趕在秦州鎖城前抵達城下。秦州南mén守mén的官兵對這名每隔幾天就要回家一趟的韓三官人已經很熟悉,不敢怠慢,忙將韓岡放進城來。進了城後,韓岡直奔普修寺而去,這是最近他在城中落腳的地方。

韓岡剛到寺ménmén口,住持老和尚就帶著個xiao和尚迎了上來,在馬前點頭哈腰,三官人王衙內來了已經在廂房裡等了你很久。

多謝師傅韓岡下馬後拱了拱手,將馬韁jiao給xiao和尚,自己快步進了寺中。

韓岡如今寄寓在普修寺內,住持和尚對他比以往更加殷勤,將最好的一間客房讓給韓岡。儘管秦州離家只有五里不到,隔著一條窄窄的藉水,但韓岡還是選擇住在秦州城內,而只是每隔幾日才回一次下龍灣的家中。

秦州城mén一向關得早開得晚,每日出城入城很不方便,而且王厚王舜臣和趙隆,還有同樣給薦到了王韶的mén下,在經略司中聽候差遣的李信,也經常來找他。而在王韶和吳衍面前,他也得擺出個隨叫隨到的姿態。所以借住在普修寺中,比較方便一點。陳舉的餘黨已被一網打盡,就算有些漏網的xiao魚xiao蝦,也成不了氣候,更不可能有膽子再來行刺,韓岡已不必擔心家人的安全。

等到正式為官,掙到了俸祿後,韓岡還準備在城中找間房子,把家安在城裡。總不能自家做官了,還要老子和娘種菜賣菜。

可寄寓城中有一樁壞處,就是讀書的時間少了不少,每每拿起書本,總會有人來打擾。多少天下來,韓岡拒禮的名聲已經傳出去,上mén送禮少了不少,但王舜臣趙隆李信三人隔三差五就帶著酒菜過來問候,而王厚更是來得勤快。

yu昆喜事啊大喜事甫一見面,王厚就拱著手,笑呵呵的走上來,連聲對韓岡道著喜。

韓岡一邊往屋裡走,一邊沒好氣地道:上次處道你說的大喜事,是東城布匹李為他的大麻子臉nv兒來提親,再上次是個帶兒子的寡。今次又是哪家

兩人熟悉起來後,王厚的本xg算是1u了出來,就是個詼諧愛開玩笑的xg子。前面他說的兩次喜事,都是來向韓岡提親中的極品,卻被王厚拉出來當笑話說。可能是在王韶身邊太憋悶了,王厚每天晚上都變著法兒的從家裡跑出來,找他喝酒聊天,害得韓岡夜裡能用來讀書的時間都變得寥寥無幾。

但王厚是官宦子弟,俗稱的衙內,對朝中內外的大xiao事務,比韓岡瞭解百倍。多喝了點酒,他的話匣子一開啟,說出來的泰半是韓岡聞所未聞的朝野秘聞,還有對朝中新近生的事務評判韓岡猜測多半是王韶說給兒子聽的這些對韓岡的用處,可比儒家經典大得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只是這次王厚顯得很正經,是真的喜事。剛剛京中來了朝報,令師張橫渠朝見天子後,已被擢為太子中允,任崇文院校書。恐怕不久就要大用。

韓岡一震之下停步回頭,驚喜道:那還真是件喜事

張載與王韶是同科進士。相對於王韶因一篇平戎策得到重用的情況,張載的升官度便是按部就班,當然這也與他有很大一部分jg力放在教育學生上有關。沒想到張載今次進京後,竟然一下升了正八品的朝官,已與王韶的本官相同,又得了館職,這是大用的標誌。

在北宋的官制中,正八品與從八品看似品級只差一級,實則卻是有天壤之別。北宋的文官從高到低分為朝官京官和選人三個部分。其中京官和選人的品級都是從八品到從九品。從稱號上看,京官在京中掛名,選人又稱幕職官,是地方上的官員,兩者名義上相當於後世的國家公務員和地方公務員,等級上並沒有高低之別,但實際上卻差別極大。

選人佔到文官人數的絕大多數,一萬多近兩萬的文官中有近九成一輩子都是選人,時稱永淪選海。只有得到五名路一級的高官的舉薦號為五削圓滿,並覲見過天子後,才能升為京官。

一般情況下,內地知縣僅有京官可做,後世的七品芝麻官,放在北宋就是個笑話。一縣之主,百里之侯,基本上都是從八品,到了正七品,早能擔任知州了都鈐轄向寶,是秦鳳路武臣中的第二號人物,他的本官皇城使,也是正七品。

宋時官品貴重,第一次為相時的宰執官一般也僅僅四品五品,六品七品也是有的,可不是如滿清時那般硃紅頂子滿眼看一品大員滿天飛。

當京官升到正八品後,就成為了朝官,也叫做升朝官,顧名思義就是能參加朝會面見天子。想想宮殿才多大,能容多少人升朝官文武兩班加起來,總數也只有千多人。除去大半在外任官的,每次朔望大朝會,得以參加的文武官也不過四五百,張載在中進士十二年後,便已能名列其中,這個度足以讓他的大部分同年們羨慕不已。

而張載的崇文院校書一職,甚至連王韶都要yan羨三分。崇文院又稱三館秘閣,是昭文館史館集賢院和秘閣的統稱,單看此時的宰相都要兼任三館大學士一職見第三章注4,就知道崇文院有多重要。崇文院號為儲才之地,進了館中,便等於是入了升官的快車道,一旦朝堂上職位有闕,先就會從崇文院等館職成員裡挑選。

作為弟子,老師得到重用當然是件喜事。可對沒有關係的王厚來說,卻只是個出來喝酒的藉口。

愚兄怎麼會騙你王厚笑呵呵越過韓岡,先一步進屋。

韓岡也跟著進房,廂房中的桌上已經擺滿了酒菜,一個火盆已經燃起,將屋內烤得暖烘烘的。王厚已經坐了下來,正拿起酒罈向個用來熱酒的大銅酒壺倒著。

韓岡暗自嘆氣,有王厚這個酒rou朋友天天來搗1uan,根本無法安下心來讀書。如今雖不需進士功名就已經能做官,但開卷有益,只有多讀書,增長學識,日後在那些千古名臣面前才不會1u怯。

王厚可不知道韓岡心中抱怨,他將倒空的酒罈丟到桌子下面,把銅酒壺吊在火盆上熱著,坐回來對韓岡笑道:幸逢喜事,不知yu昆有否佳句以記之

處道兄,你也是知道xiao弟不善詩賦,就別打趣了。韓岡嘆著氣,這不是難為他嗎,但凡y詩作賦的本事強一點,xiao弟就去考進士了。

王厚安慰韓岡道:但yu昆你通曉經史,擅長政事,這才是正經學問。

經傳再高,也只能考個明經,進士可就沒指望。

yu昆你有所不知,王厚用手指mo了mo火盆上的大酒壺,試著冷熱,隨口道:王相公本有意以經義策問替換掉進士科的詩詞歌賦,以yu昆之才,當有用武之地。只可惜讓蘇子瞻給攪和了。

什麼韓岡猛然驚起,竟有此事

王厚奇道:yu昆你不知道哦,對了這是半年多前的事,你那時正好在病著就在當時,王相公上書建言,要興學校改科舉,棄詩賦而用經義。官家可都讓二府兩制還有三館眾臣一起議論了,命人人都要上札子。東京城內沸沸揚揚,國子監中人心惶惶,天下都傳遍了,你說有沒有不過最後讓蘇子瞻的一本奏章否了,此事也便不了了之。

是嗎韓岡聲音低沉下去,暗自揣測著王安石的用意,此舉又會給政局和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改科舉興學校這兩條很好理解,就是為了選拔和培養人才變法的人才。而蘇軾會反對,也不難理解,他畢竟是以詩賦出名,也是靠詩賦考上的進士,jiao好的友人弟子都是以詩賦見長。屁股決定腦袋,哪個時代都不會變。

韓岡願意拿腦袋打賭,司馬光雖然與王安石互為政敵,但他絕沒有在科舉改革上與王安石作對過一句。為何還不是因為他是陝西人不擅長詩賦文章的陝西進士。只是若想對此事進行更深一步判讀,還要把王安石和蘇軾的奏章拿到手上才夠。

王厚見韓岡突然不說話了,問道:怎麼還在想詩賦改經義策問的事

韓岡抬眼對王厚說道:我在想王相公為何要改科舉。

為何

因為人才難得。變法之要,在得人。而科舉掄才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路,如果處道兄你是王相公,你是想看著的是擅長y詩作賦卻反對變法的進士,還是熟讀經史長於對策的同志

同志王厚咀嚼著韓岡用的這個生僻的詞彙,笑道:這個詞用得好。國語有云: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如果愚兄是王相公,當然想用與自己同心同德的人才。王相公在奏疏中本也說了,朝廷yu有所為,議論紛然,莫肯承聽,此蓋朝廷不能一道德之故也。他興學校改科舉,當然是為了選拔人才,教育同志,要一道德。只可惜啊卻被否了。

誰說給人否了,就不能重提的今科是不可能了,但三年後的下一科,很有可能就改用經義策問取士說不定到時xiao弟也韓岡說著說著突然笑了起來,搖搖頭:都已經有官身了,也考不了進士,管日後王相公能不能改,都是跟我無關了。

:好了,文中對北宋官制稍微提了一點,雖然沒細說,給大家留個印象也就夠了。北宋的品官,高品的很少。品級晉升也要很長時間,不會出現二三十歲便三四品的官員。不過在北宋,五六品也能擔任執政,這為年輕官員獲得權力,提供了一條路。

反正就一句話,把滿清官制留下的印象丟掉,在北宋,差遣和本官是兩條線。高品官不一定有高的差遣,而低品官,卻可以入居政事堂。至於文武官詳細的品級劃分,等俺整理好也會貼出來的。

今天第一更,離頁的前十五位咫尺之遙,卻始終跨不過去,兄弟們,紅票和收藏再給力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