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宰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一)

出京之後,韓岡一行就不斷的在沿途的驛館中換乘驛馬急南下

才兩天的功夫,就已經到了汝州,算是很快了只是比起去歲和章惇一起南下,還是稍嫌慢了一點

在官道上行路,一天走得路程皆有定數,一程一程全都是預定好的晨起出發,暮色降臨時便能投宿在預定驛館中如果行程急,也可以兼程而行一般他人兼程趕路,那是兩程路一天走完而前日韓岡和章惇南下時,則是兩天走了七程的路

當時不論韓岡和章惇都有些吃不消,只是軍情如火,片刻也耽擱不得為了儘快南下,而不得不那麼做章惇當日還說,不過一兩年坐在衙門裡,不意已是髀肉復生韓岡也有同樣的感覺,完全沒有了舊時在隴右,騎著馬上一天走上小三百裡的能耐

不過這一次南下就不同了,韓岡在南方走了一圈之後,他又找回了舊日的感覺,重適應起騎著馬的長途旅程

這一日同樣是一路疾行,到了天色將晚的時候,抵達了汝州和唐州的交界,也就是方城山這一段韓岡本來是準備一口氣趕到唐州境內的方城縣,可他回頭看看跟著自己的四名幕僚,一個個都已經是大汗淋漓,連在馬上坐直都沒了氣力

韓岡在一座小小的驛站門前拉停了馬,今天就到這裡,看天色也趕不到方城縣去了

聽了韓岡的話,李復四人幾乎是從馬上滾下來,兩條腿直著打晃,扶著馬鞍喘了好一陣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行人所騎乘的驛馬,中午時雖然在中途的遞鋪中都換過,可同樣是累得厲害,呼哧帶喘的鼻中噴著粗氣,渾身上下都是汗水,將毛皮全都打溼了

聽到外面的動靜,驛站中的驛丞忙迎了出來一問過韓岡的身份,慌里慌張的行了禮,接著又手忙腳亂的指揮著手下的驛卒為韓岡他們的整理房間,

一名看起來有五六十歲,充作驛卒的老兵過來牽馬,順手在馬背上抹了一把,手上頓時就滿是水跡他扯著韁繩,把馬往後面的馬槽拉過去,還低聲咕噥著:這一下,半個月不用開張了

韓岡耳朵尖,聽到了驛卒抱怨倒也沒生氣,搖頭道:終究不是西北的驛站,驛馬少,還沒一個匹好的

韓岡有著來自後世的記憶,天南地北的行程比任何人都多得多但他在這個時代,也不過僅僅經歷過關西廣西和中原,東部沿海地帶都還沒有去過一次

相對而言,年紀最長的馬竺,他遊學天下的經歷就豐富得多,也早一步緩過氣,笑道:京西的驛站還算好了福建養在海島上的州嶼馬,龍學你見了都認不出是馬,比驢子還要小一圈,但還照樣是放在驛站裡使用

陝西如今茶馬互市,一年有了近三萬匹青唐馬京中陝西河北的驛站之用已經是綽綽有餘,就是東南差一點韓岡再看看還沒有回過氣來的李復陳震和周毖,這兩天,你們都累了等明天過了方城,到了羅渠鎮後,就可以轉官船日夜行舟的話,過襄州至江陵穿洞庭湖,至潭州,再往下湘江靈渠,到邕州這一路水程,也不用多少日子

李復四人的大腿內側,這兩天被馬鞍磨得厲害,都破了皮,一直都在忍著聽說明天就能換船了,臉上都浮出了難以掩飾的喜色只是陳震還故意感到遺憾的問道:今天就不去方城了

今天就在這裡休息韓岡笑著,也可以好好看一看著天下九塞之一的方城塞

李復抬起頭,站直了身子,左右看看:哪裡來的山

的確是看不到不過這裡的確就是方城山所在

從地理上來說,這是從南陽盆地東北側的埡口東有桐柏山,西有熊耳山,只有中間這幾十裡是個空當在呂氏春秋之中被列為天下九塞之一,井陘雁門等險塞並稱只是真要說起來,站在埡口中段的驛站處,向東西兩側看過去,都不見有高峻的山巒,最多也只是在接近地平線的地方能看到淺淺起伏的矮丘

就在驛站的門前不遠處,有一道寬達十數丈的溝壑,但裡面的水很淺,看起來連膝蓋都沒不過去,也沒有流動的跡象,老遠就能聞到一股劇烈的惡臭味

這是河嗎周毖低頭往溝裡面看了看,怎麼都不見水流

這是當年準備溝通荊襄和京城的漕渠,只是方城山這一段地勢高,兩次開鑿都失敗了,沒能通水最後就留著這一段河溝在這裡馬竺對著韓岡和幾個幕友笑道,前兩年因故去往鄂州探友,曾經在這條路上走過

要是方城山的這一段有渠道可以通行,那就不用再經過汴河,便能走水路直下南方,而荊襄的綱糧,也不用再繞道汴河陳震道,太平興國三年,為了能讓荊湖漕運直通京城而開鑿漕渠南陽下向口置堰,回水入石塘沙河,合蔡河達於京師,以通湘潭之漕只可惜見事不見功,否則京城安危就不用全託付在一條汴河之上了

馬竺陳震,這兩個關西人能將眼前這一條廢棄河渠的來歷用處說得一清二楚,並沒有人感到驚訝張載門下的入室弟子沒有一個是只會讀經書的書呆子,水利河工是這個時代最為重要的政務之一,只要有心出來做事,都必須知道一點

周毖也彷彿是為了在韓岡面前表現自己,不甘示弱的說道:白河入漢水,漢水入大江沙河則是匯入淮水,走蔡河入京城溝通兩河水系,通漕運於京師如果漕渠打通,就能從京城乘船南行,直入桂州

可惜就是地勢差了一截第一次開鑿,很快就被山洪沖毀了第二次開鑿雖然成功,但用了十餘萬軍民所打通的渠道,最後的水深就只有一尺不到,陳震指著下面的河渠,許多地方只能沒腳,勉強讓空船走

襄漢漕渠雖然兩次都沒能成功,但不是還成了一段李復說著,雖然他不認識眼前的溝壑,但他對於國中的水利河渠,照樣有著深入的瞭解,溝通江陵漢江的漕渠可是鑿通了從襄州自漢江南下,不用一直走到鄂州武漢,直接可以透過江漢漕渠轉入江陵,少走上千里水路

水道不通,怎麼說都沒用馬竺嘆了口氣,打算息事寧人,可惜了

陳震突然笑道:小弟對於此處地理不明,不敢妄言不過如果僅僅是水勢低淺,到有些變通的辦法

有什麼辦法幾人一起追問

用斗門汴河之上,可就是用斗門來調節水勢,並放水淤田

若是能用早就用了周毖搖著頭,斗門的確能調節水深,但汴河本來就有活水,眼前的這條襄漢漕渠,渠中之水只能沒腳,斗門根本沒用

四名同窗隱隱的在較量著自己的學識,韓岡倒是樂見其成,良性的競爭是好事而且等他們到了任上,自然而然會各自分工自己這邊也會將他們的情緒控制住的

他也跟著看了看眼前的這條河溝當日南下的時候,他也跟章惇也聊起過有關這條廢棄運河的事

其實這裡就是後世的南水北調的通路,應該是中線丹江口水庫的名氣老大,韓岡還是有些印象他記得南水北調的中線可以自流到北京,應該就是靠了丹江口水庫的大壩來提升水位

眼下當然不會有丹江口水庫,所以兩次開通,兩次失敗第一次被暴雨沖毀了渠首的石堰第二次的確打通了,但水位太淺,無法行舟

只要方城山這一段漕渠能開通,就可以走水路從邕州直達開封,只需要中間換幾次船現在其實也可以,不過那是要繞道揚子江,入汴河,多了幾千裡出去而重要的就是方才陳震所說,開封溝通南方的命脈就不會只有汴河一條

但方城埡口,看似平緩低矮,偏偏實際上就是高了那麼一截出來,使得水道難以通暢不過以韓岡看來,跨越方城山的這一段漕渠並不是不能使用

渠道中水位低淺,這個問題也很容易解決將河底掘深,再使用堰壩和船閘此時叫做斗門調節水位就可以了調節水位的設施,汴河上就有,而靈渠中的三十六道斗門,從秦朝一直用到現在

但正如周毖說的,單獨一重斗門對水位的調節能力太小,而方城埡口的這一段渠道,則需要髙的水位,所以不得不放棄了可這個問題,只要能使用堰壩加上多級船閘,完全可以解決透過堰壩將渠中水位抬高,並使用多級船閘來讓船隻透過堰壩,有很大的希望成功而且實在不行,還有軌道呢,只要中間幾十裡週轉一下,也不算麻煩

不過這是後話了,眼前還是先休息,如何平滅交趾才是當前要應對的問題

一起進了驛站,吃過簡單的晚飯,韓岡等人就在並不算舒適但還算乾淨的房中睡下

只是到了半夜,一陣蹄聲將韓岡驚起

掀開被子下了床,聽見外面一個勁的催促著驛卒快點換馬

韓岡有些覺得不對夜中還在路上奔行,肯定是緊急軍情眼下南方有戰事的當然就是廣西而且他們從這條路南下,而廣西的戰報理所當然的也是從這裡北上

韓岡披了衣服,喚了睡在外間的親衛起來,去問問是哪一路的人

親衛忙忙的下去了,但只這片刻時間,鋪兵已經換了馬走得遠了親衛回來後,稟報道:驛丞說的,是從廣西來的,但到底是何事卻不知道,也不敢打聽,但他沒看到鋪兵身上帶著露布

下載盡在泡書中文網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