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宰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9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9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六)

.26dd.昨天有事沒能,今夜三第一

政事堂

每天結束了崇政殿議事,回到政事堂後,就是宰執們在正堂定例舉行合議的時間

在合議上,宰相和參知政事,都會就今天要處理的幾樁大事商量一下,就算黨派政見都不相同,也會互相通個氣,省得鬧得太過難看

除非有什麼無法調和的矛盾,必須分出個你死我活,否則都會儘量在合議上解決,就是當年王安石和馮京王珪都在政事堂中的時候,也沒有說天天爭得面紅耳赤

入秋之後,在合議上沒了什麼大事要討論真正有關天下大局的幾樁事,都要跟西面樞密府討論過之後,才能做出決定也就是一年一度的秋稅能惹起宰執們的注意

可能當真是改了年號的緣故,靠著一個好口才,元豐元年的天下諸路,竟然絕大多數都取得了豐收夏糧早早的完稅,秋稅的情況也是十分的喜人青苗貸免行錢,還有市易司的出息,都讓幾名宰執松下了一口氣

不過除了秋稅以外,還有一樁事讓東府中的宰相參政牽腸掛肚

呂惠卿拿著天子批下來的一份奏摺,搖搖頭,向著王珪元絳揚了一揚:韓岡倒是自信,要在冬月京畿水道封凍之前,將六十萬石綱糧運到京城天子都給他攛掇的一頭勁昨天奏摺直送御覽,都不在崇政殿一句,就直接批了下來

王珪笑道:韓岡為人穩重,說得出來,多半是能做到的天子也是因此才信他厚之,你說是不是

元絳在幾位宰執中年紀最長,但他在政事堂中的時間卻是最短的,對韓岡不算瞭解,也不往深裡說,天子既然批了,我等副署就是了做成了,自有封賞,做不成,少不了一個欺君的罪名想那麼多在做什麼

也不是不信韓岡,我也知道他素來是言出必踐的只是想不到有什麼辦法能將六十萬石綱糧運進京來只是想猜猜韓玉昆這一次想用什麼手段呂惠卿很是有些好奇的模樣,板甲飛船,可都是讓人怎麼都追不上的奇思妙想,不動聲色的就給他做出來了這一次,不知他又打算給人帶來什麼驚喜

才六十萬石,應該不難王珪看神色是有幾分疑惑,從汴水運上京城的,可是六百萬石

元絳捋著保養得極好的鬍鬚,慢悠悠的說道:延行百年的六百萬石,和初來乍到的六十萬石,肯定是後者難上一籌無人手無規程無故事,一切從頭做起,全都要韓岡來創立換作是在下來做,就絕不敢在成事之前,先在天子面前下軍令狀的

厚之說得正是呂惠卿對元絳笑著點點頭,轉頭就對王珪道:相公有所不知,六十萬石綱糧哪有這麼容易運抵京城就像東南六路的綱糧必須在揚州換用綱船一樣沿著漢水將秋糧運抵襄州的船隻,大形制各不相同,要在襄州換了一色七百石的綱船才方便北上至方城山下

他一聲嗤笑:當真以為有了軌道水道就能見功了搬運綱糧,需要大量的人力一名尋常的苦力一次最多也就能扛上兩百斤,揚州單是力工就有三千多人,這樣才能在九個月中,將六百萬石的綱糧送抵京城算算六十萬石要多少人次的搬運工,就知道絕不是修好了軌道打通了水道就能成事

王珪皺著眉,不是為韓岡,而是為呂惠卿的態度論起做事,他的確不能算是行家裡手,但說起如何取得天子的信任,自己是不會輸給任何人要不然也不會自己坐上了宰相的位置

見王珪無法回答,呂惠卿微微一笑:一個月之內,要把六十萬石在三個不同的港口搬上船運下船,而且還是剛剛擴張和建的港口就是以財計和轉運之術,聞名國中的薛向來了,都不能拍著胸脯說自己一點問題都沒有

他問著兩位同僚,缺乏足夠的人手,韓岡總不能調來廂軍或是徵發民夫做力工碼頭上的搬運工作也是有技巧的,不是說有把子蠻力就能安安穩穩的將米袋送到船上,保不準就有個幾萬斤連人一起掉到水裡去韓岡他到底想怎麼做

看起來吉甫你還是覺得韓岡做不到王珪笑著,

只是覺得自己的做不到而韓玉昆他多半呂惠卿斟酌一下言辭:以其之才,當是肯定能做到我只是想知道他是打算怎麼做的罷了

王珪和元絳沉吟著,呂惠卿的一番話,也讓他們升起了好奇,韓岡到底打算怎麼趕在時限前,親手向天子證明他說出來的話的正確

韓岡自然不會去滿足宰執們的好奇,他也沒那個義務,但只要人到了襄州城外的港口上,就自然能明白韓岡轉運綱糧的手段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襄陽城還沒有後世的護守一國數十年的地位,不用說讓一支能遠征數萬裡的軍隊,多次無功而返的堅實城防

不過眼下的襄州,還照樣有著以寬闊聞名天下的護城河,只看闊達百步的河面,就知道想要攻下這座城市,究竟有多麼困難

來到襄州的商人為數眾多,都是聽說了襄漢漕渠的計劃,趕過來打算親眼瞧上一瞧,看看這條通道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代替汴河水道,讓他們也能有個應對的計劃

方興的視線,又回到了前方高大寬闊的背影上他的恩主現在正抬頭看著這一次為了渡過難關而打造的傑作

綱糧轉運比起築路開渠並不算難,但兩邊若都是還沒有上手,多少聰明人都寧可去屈居下沉,也不肯去接手轉運一事

港口碼頭只是一個方面,只是為了實現目標做出的準備而已,合用的工人才是主力襄州的舊港中的人力不敷使用,而北面的兩座港,同樣是近落成,就只有幾個主事者,下面合用的人手一個都沒有,不用說港口中永遠都不能缺少的搬運工

一開始時,沈括方興和李誡都在為即將完工的軌道和港口感到高興,但當他們從幻想中脫身而出,一想到即將面臨的嚴峻考驗,臉上都變了顏色

這時候,就顯出韓岡的能力來了

困難如攔路虎,橫亙在眼前,繞過去和跨過去都是得心翼翼,不用說直面相對了但韓岡對此有足夠的自信,所以就有了現在讓出現襄州城外的港口中,讓來往於港中的人們都要仰頭觀看的奇事物

高達三丈的門式吊車,橫跨在碼頭上從橫樑上垂下來的鉤索能輕而易舉的將糧食吊起,透過絞盤來牽動吊索,送到另外一艘船上

李明仲李誡的確是有一手韓岡仰著頭,望著高高聳立在港口中的龐然巨物,由衷的讚歎著

龍圖當是首功方興跟在他的身後,若非龍圖給了圖樣,諒李誡也造不出龍門吊來

不韓岡並不居功,搖搖頭,一支筆一張紙而已,算不上功勞沒頭沒腦的圖樣,也虧李明仲能看得懂這些都是他的心血,我這裡費點墨水一點口水,可沒臉去佔他的便宜

韓岡和方興兩人都盯著那一艘顯得很是破敗的船隻,拿著這艘船來運送糧食,甚至可以說是冒險不過眼下的情況,讓他們還算是很滿意

絞盤轉動,剛剛放下貨物的龍門吊就又轉了回去先是三百斤,接著又是三百斤,船上的水手將糧袋好,放在吊索上龍門吊總是很順利的將糧食運抵不遠處的綱船之上,每一次吊運都是順利的讓參觀者連連點頭

木結構的龍門吊,可以直接從船上吊起三五百斤的貨物,移到岸邊的有軌馬車上,也能移到另外一條船上這般巨大的龍門吊耗費的木料,用來蓋座同樣高度的酒樓都夠了

最髙能運多少貨物韓岡問著方興,有沒有讓人試過

回龍圖的話,下官這兩日已經讓人試驗過了,最大試過吊運六七百斤,再重繩子就不一定能吃得消了不過還是三百到四百斤最穩當

韓岡滿意的點頭,方興的老成持重,他素來是知道了能先透過多次測試,瞭解到一些必須瞭解的關鍵性的資料,這就為了將來主持發運之事,事先能有所準備

方興向韓岡細細解釋:只從船上運到船上,只要兩條船並在一起,將艙中的貨物運過去並不算難但利用龍門吊,難度則是低了一層一個時辰的時間,一船糧食就能發出去了六十萬石看著多,其實根本不費什麼事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怎麼也能全都運過去

說的好韓岡的頭一直點著,將此事交給方興的確沒有錯,等李明仲到了,你就跟他說說怎麼打算

還得要龍圖提點方興恭聲道

正說話間,一艘船順水直下,很快就抵達了港口船頭上的旗幟讓人一看便知這是一艘官船不用通報,韓岡和方興就知道李誡已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