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晚清之開著戰艦去穿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五章 隱藏在口水仗下的暗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四十五章 隱藏在口水仗下的暗流

然而,雖然與布爾人的爭端結束,英國人的心氣卻久久不能平息,根源就在於煽風點火的新華夏。若不是新華夏的摻和,憑藉大英帝國的實力,想要平定布爾人還是比較輕鬆的。畢竟,此時還不是十九世紀末,大英帝國已經走下坡路,周圍還列強環顧;此時英國與布爾人的實力相差更大,普魯士等國還不能夠在海外給英國造成威脅,除了新華夏。

大英帝國在戰爭進行過程中就對新華夏提出了嚴重的抗議,在戰後第一時間派遣特使到新華夏遞交了外交抗議書,裡面內容無非是新華夏粗*涉別國內政,侵害了大英帝國海外利益,希望新華夏交出布林武裝人員,並給予一定的補償,否則,大英帝國絕不會善罷甘休。

新華夏對英國的抗議嗤之以鼻,逐條駁斥:首先開普地區是布爾人長久以來的定居點,雖然英國人透過交易獲得了開普地區,但是布爾人既然不願意臣服英國,那就是自由民身份,有權利離開開普地區,並獲得自己土地以生存與發展。

但是一貫驕橫貪婪的大英帝國,卻不顧國際道義,悍然入侵一個愛好和平與自由的布爾人新的國度,完全就是一個強盜行為。新華夏作為一個文明、自由的國度,以最基本的人權角度出發,支援布爾人完全是道義之舉。收留布林戰士同樣如此,絕不會屈從英國人的壓力,交出這些勇敢的戰士。

英國大使氣急敗壞的走了,臨走之前留下一句話,“新華夏必然要為自己此次的過分行為付出代價。”

對於言語的威脅,新華夏一貫是不在意的。

雖然外交糾紛就這麼草草收場,卻引發了暗潮湧動。

維也納會議上各大國為防止法國重新崛起費盡心機,由俄羅斯、奧地利和普魯士組成的神聖同盟,最主要的目標便是針對法國。1815年底英國、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還特別簽訂了《四國同盟條約》來防止法國再次對歐洲構成威脅。事實上歐洲協調體系是幾個大國之間的遊戲,只是透過大國之間的協調行動來處理國際事務,制定規則維護均勢與和平。法國最初由於戰敗並不能以大國姿態同等對話,1818年亞琛會議才得以加入其它四國的行列。歐洲協調取決於少數大國的態度,而英國對這個協調體系並不那麼熱衷,英國希望不用過多介入歐洲事務也能維持歐洲的均勢,這也是近代以來英國一貫的外交傳統。

形勢的變化讓大英帝國加緊與法蘭西、俄羅斯、西班牙、葡萄牙甚至荷蘭、普魯士等國加強了聯絡,同盟關係更加穩固與緊密。以英法的意見,是集中所有國家的海上力量,在大西洋與新華夏海軍展開一場決戰;至於在陸地上,主力自然是俄羅斯,但是陸地戰場卻是作為輔助戰場出現的,其作用就是牽制東方的大明,讓大明海軍不能輕易出站,拉攏日本也是這樣的想法。

但是俄羅斯顯然不這麼想。老毛子一貫是擴張主義的忠實擁泵。雖然俄羅斯一貫重視在歐洲的領土擴張,但是現在的歐洲,讓老毛子有些下不了口,中歐的普魯士與奧匈帝國就是阻擋俄羅斯擴張的攔路虎。

沙俄口頭答應,俄羅斯可以參戰牽制大明,但是前提是,英法必須加大對沙俄的軍事與經濟援助,首先支援俄羅斯對土耳其的領土要求。

這讓英法十分為難。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誠然現在已經衰弱成了西亞病夫,但是,其鄰國也不少,其中就有另一強國奧地利帝國,其對土耳其的野心並不比俄羅斯小。一旦沙俄對土耳其展露野心,勢必刺激奧地利。如果英法要支援沙俄,勢必得罪奧地利,並促使奧地利與普魯士結盟,這也是英法不願意看到的。

但是,老毛子想要得到什麼東西,什麼時候還需要別人的同意?雖然英法不願意明確表態,但是為了安撫沙俄,還是給予了許多經濟與軍事援助,大大增強了沙俄的實力。以此為契機,沙俄陳兵南部邊境,開始對土耳其露出獠牙。

土耳其第一時間向實力更為強大的英法兩國求救,但是,英法輕描淡寫的安撫性語言安慰顯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隨著戰爭繼續,俄羅斯將維特根施泰因元帥的集團軍調到多瑙河戰區,將帕斯克維奇將軍的軍隊調到高加索戰區。

經過多次俄土戰爭,俄羅斯保住了南烏克蘭、克里木、比薩拉比亞及高加索的部分領土,並在黑海沿岸牢固地樹立了自己的地位。根據1829年9月俄土《亞得裡亞堡條約》,俄羅斯獲得多瑙河口及其附近島嶼和黑海東岸,土耳其承認喬治亞、伊梅列季亞、明格列利亞併入俄羅斯。

慘敗的土耳其一面改革內政,加強軍事建設,一面結盟以對抗沙俄。透過這次戰爭,土耳其明白了英法的不可靠,開始向奧地利靠攏,並間接的交好了普魯士。

英國人此時大為光火,但是已然騎虎難下,再想拋棄老毛子已經不可能,只能繼續扶持沙俄,以求最短時間內打壓奧地利以及背後的普魯士。

得到援助如同發了雞血的老毛子,再次增派了一個集團軍的兵力意圖擴大戰果,奧地利終於坐不住了,在土耳其答應將歐洲的巴爾幹地區北部轉交給自己後,就迫不及待的出兵了,並獲得了普魯士的支援。

國家之間不會什麼道義,普魯士支援奧地利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奧地利出兵土耳其,與沙俄直接衝突,就可以減少普魯士東線的壓力,這樣就可以全力對付自己西面的宿敵——法蘭西了。

普魯士與法蘭西這些年以來可以說是互有勝負,先是拿破崙狠狠蹂躪了普魯士一番,知恥後勇的普魯士經過改革增強了自身的實力,反過來最終打敗了拿破崙。論拿破崙戰爭對各國的影響,在普魯士可以算得上是最大的,無論是經濟、軍事還是政治方面都進行了全面的改革,綜合實力大幅度提高,可以說,在歐陸上,與沙俄、法國也都是差相彷彿的。從制度的優越性講,甚至遠超農奴制的沙俄。

果然,奧地利利慾薰心之下,出兵土耳其,惹惱了老毛子,再次增兵三十萬支援土耳其戰場。老毛子讓外人懼怕的,其實並不是武器裝備。論武器裝備,老毛子的均被水平其實還要落後於奧地利,就更不能跟普魯士與英法等國相比了。沙俄軍隊戰鬥力強大,最主要原因就是沙俄有一支數量為歐洲最多的軍隊,而這支軍隊又絕大多是由貧困潦倒到生無可戀的農奴組成的,他們漠視生命從而不怕死,作戰風格極為強悍。這才是沙俄軍隊讓人畏懼的原因所在。

因此自認裝備更加先進的奧地利也毫不示弱,同樣增兵土耳其,土耳其這個東道主自然也不可能袖手旁觀,三方交戰。

1830年的法蘭西已經不再是復辟的波旁王朝,而是君主立憲的奧爾良王朝,也稱七月王朝。七月王朝是一個在三色旗下的君主政體,但它所依託的群眾基礎卻狹窄至極。選民的資格是根據納稅額確定的。1830年,在3000萬法國人中,約有100萬人繳納營業稅,但只有其中的10萬人有投票權。1831年的選舉法將標準稍稍放寬,參加選舉的人也不過增至168萬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樣的政權註定不能獲得絕大多數民眾的支援。另一方面,七月王朝的對外政策卻明顯體現出見機行事的"靈活"特徵,這就是:在無關"歐洲和諧"大局的偏遠地區可以積極行動,但在歐洲本土及有關敏感地區則要謹慎行事。

比如,1831年比利時國民大會決定將王位獻給路易?菲利浦的次子,但被路易?菲利浦拒絕;1831年波蘭人發動反俄起義,路易?菲利浦也拒絕提供任何援助;在對英關係上,七月王朝也奉行以和為上的政策。

其實對外軟弱也不是七月王朝的專屬病,自從拿破崙戰敗,在犯法聯盟刺刀保護下復辟的波旁王朝天然的就存在軟骨病,甚至傳給了後續的政權,一直到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才略有改善。

反觀普魯士卻大為不同。在新華夏的“指導”下,普魯士軍隊的職業化程序大大加速,甚至著重考慮了兩線作戰的可能性。德國地處中歐,西有法蘭西,東有俄羅斯,都是歐陸數一數二的強國,單獨一個都有點讓普魯士吃不消。但是,普魯士甚至想要各個擊破都不可能。因為法國的金融資本大量投資到了沙俄,讓兩國經濟聯絡大大加強,並促成了更緊密的政治聯絡。

但是,普魯士陸軍雖然精銳,裝備先進,依靠先進的動員能力,士兵數量甚至不下於法國,距離沙俄也相差不太多,其依靠的就是更大的徵兵比例,但這已經是國內動員的極限了,再想徵兵就困難了。

因此,德國人就想到了當時最領先的一些技術,比如鐵路,電報。前者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快速動員,並使得軍隊快速抵達前線,實現機動作戰;電報則可以實現資訊的極速傳遞,總覽大局。二者的重大意義無論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為此,普魯士在多年前,就透過引進新華夏的技術,展開大規模的鐵路建設,鐵路里程在歐陸第一。電報技術自然也不會忽略

更有軟體方面的引進,那就是參考新華夏的參謀制度,建設了普魯士版本的總參謀部,在戰爭動員、軍隊編成、作戰指揮、武器裝備等方面建設都有了規範與提高。(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