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晚清之開著戰艦去穿越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一章 烽火江南(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一章 烽火江南(一)

68年春,大名臺灣府,臺南,現在已經被改名,與鄭成功時期極其類似,叫明京,僅僅是前面少了東都兩個字。

王秋已經看了一個上午的檔案,眼睛酸澀,老腰也痠痛起來,站了起來,伸了個懶腰。黃冠城在邊上看到了,趕緊過來幫他捏捏肩膀。

王秋笑著說道,“冠城,你已經是內閣次相了,卻要做小廝的活。”

黃冠城也笑了,“首相,在您面前,我永遠是您的學生。”

黃冠城是個孤兒,自小被王秋收養,不是父子卻勝似父子,只是一向稱呼王秋為先生而已。

王秋是個閒不住的人,稍微休息下,就進入正題,“冠城,前段時間我讓你們彙總下臺灣現在的情形,你們做好報告了?”

前段時間,借鑑新華夏的做法,大明也每年都出臺一個類似白皮書的國情諮文,闡述一年以來的國家總體情況。

黃冠城說,“嗯,這國情諮文已經準備好了,正在最後潤色。”

“不用太多潤色,我要先看看。”

黃冠城將諮文交給王秋。

從政治層面,按照崖山人的建議,大明將土地從地主階層剝奪轉移到農民階層,不僅增加了稅賦,還大大贏得了以農民為主體的民心,大明在臺灣受到的擁戴已經超過了明鄭時期。

經過一年多的整軍備戰,大明臺灣府已經擁有了一萬三千名正規軍,全部裝備遂發槍,與新華夏的米尼槍相比,也就是沒有膛線,射程少了有四成,但是勝在無膛線的槍管容易製造,子彈也不用車制,加工難度都很低。在引入了新華夏的衝壓機後,臺灣已經能夠生產火槍與輕便的火炮,子彈與實心炮彈也能夠自己生產。由於*與炮管配合度較高,這些都需要從新華夏進口。

雖然如此,臺灣軍隊的武器裝備已經不落後於此時的西方國家了。

自信滿滿的大明臺灣府打算出兵東南,先顯示一下自己的存在了。

68年6月,明軍出兵1萬,進攻廈門。

先是金門島,而後廈門島,接著就是廈門島周邊的大陸地區。此時的廈門島因為上一次華夏海軍的肆虐,人煙極度稀少,駐軍更是全無。

大明雖然輕鬆佔領了這些地區,但是不僅財物沒有什麼進項,就是人口也沒有多少,只有不到一千老弱,被擄至臺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死心的大明繼續向北用兵,接連劫掠了泉州、福州、寧德、溫州等地,獲得2萬餘口人。

此次軍事行動,按照崖山人的標準,算是失敗的,因為並沒有帶來經濟利益或者說是其餘的實利,甚至無法抵消出兵的費用。但是從政治層面上講,卻是相當成功的。

聽聞臺灣劫掠沿海,喪失制海權的滿清知道,表面強大的大清已經難以防範海上來敵以保護東南沿海。思前想後,決定仿效順治故例,強行將江、浙、閩、粵、魯等省沿海居民分別內遷三十至五十裡,設界防守,嚴禁逾越。只是此一時彼一時。順治時期,人口只有四五千萬,而乾隆時期,人口已經2億,在東南沿海,更是人口的密集區。

據測算,待遷徙區域的面積四五萬平方公裡,人口恐怕已經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了。最糟糕的是,東南沿海土地已經人滿為患,在哪裡找到空地安置這些人?只能在遙遠的湖廣甚至東北安置這些人口。

一去上千里的移民對於老百姓來說幾乎是不可承受之痛,因為這代表著自己已經無法拜祭自己的列舉祖列宗了,這對一向尊崇祖先的漢人來說,自然是不能忍受的。

藏身在福建的鄭開的徒子徒孫,福建漳浦人盧茂,在鄉間大肆串聯,於68年8月趁機舉事,附近不甘移民的老百姓,響著雲集,人數超過兩千人,比歷史上的幾十人規模可是大了太多。這是因為漳浦正處於福建沿海,全縣近半的人口都在遷徙範圍之內,抗爭的百姓自然眾多。更有利的是,鄭開的徒子徒孫從臺灣運送來了大量的武器,不僅有大刀長矛,還有不少的火槍,讓他們有了更多的底氣。

更有利的是,漳浦縣城此時並沒有多少守備力量。因為縣衙的衙役與縣內的駐軍都被派出去彈壓並強制老百姓外遷,縣城反而空虛了下來。

結果就是,盧茂的起義軍十分順利的就攻佔了縣城,知縣徐觀孫被捕,把總曾大猷戰死。

攻佔縣城後,盧茂義軍聲勢更加浩大,縣城內的無業遊民、失地農民、手工業者這些無產者紛紛加入,起義軍滾雪球般壯大,很快超過了七千人。雖然戰鬥力不咋地,但是人數上,確實挺唬人的。

盧茂在縣城站住腳後,馬上聲稱,接受大明的領導。

遠在臺灣的大明政府沒想到,一招無心插柳竟然能夠成功。此時的臺灣已經將據說是朱元璋後人的朱永輝推為大明皇帝,作為橡皮圖章使用,而王秋是首相,掌握全部大權。王秋以大明皇帝的名義,封盧茂為安康伯,餘者皆封子爵。

不僅有名義的鼓勵,還將大量的物資運送到了漳浦縣城。

並且,臺灣根據新華夏軍事顧問前特種兵軍官,現在的新華夏陸軍二號人物,兼事實上的臺灣最高軍事官員——孫洪凱的建議,讓他們最快的速度,掃蕩周圍縣城,以壯大聲勢。

作為後援,臺灣省將出兵福州,以最大程度的牽制清軍主力。

不僅如此,孫洪凱還以大明的名義,向新華夏求援。畢竟,大清此時陸軍的實力還是十分強大的,孫洪凱並不相信光憑臺灣的實力,能夠叫板大清。

新華夏對*江南沿海的動亂也十分關注。現在北美領土已經基本穩固,與蘇族聯盟也正式形成,簡而言之,北美無戰事。

新華夏此時已經有三千五百人的現役陸軍部隊,海軍則有大約三千人,定遠級戰艦4艘,旅海級驅逐艦8艘,還有明輝號與其餘的運輸船隻數只。無論從精力還是實力上,都有干預滿清的可能。更何況,此時的滿清,已經遍地起火了,火中取栗,是崖山人最喜歡做的事情。

新華夏海軍不僅帶上了自己的陸軍2000人,還將克羅人僱傭軍1300人,與海外軍團的1000餘人,全部派往遠東。

不過,為了觀察形勢,還是先抵達臺灣,於大明會同協商以後的對策。

說實話,這真的是一個很難抉擇的問題。

穩妥起見,自然是經略福建,再圖兩廣,進而湖南、江西,向北面依次圖之。這是後世老蔣的套路。這樣的策略,表面上是穩妥的,但是,其實是最不可能成功的。因為當時的老蔣,面對的是四分五裂的對手。而現在的滿清,還是鐵板一塊。給自己時間,卻是更給滿清以時間,對滿清反而更加有利。起義初期滿清會反應不過來,但是,滿清在初期的震撼過後,完全可以以實力完全碾壓,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還有一條是直接北上,攻佔南京,以南京為基點,南下掃蕩,以求獲得穩妥的後方,進而割據江南,以江南的人力物力,很容易拖垮滿清,並獲得最後的勝利。這是洪秀全的套路。就是進佔南京必然會遭受南北兩方面的夾擊,比較難以支撐。所以,洪秀全失敗了。

最後一條,越過南京,直奔北京,打掉滿清的首腦,讓滿清不戰自潰。這條最為冒險,雖然一旦成功,就相當於提前預定了整個中華。但是成功機率極低,因為滿清的軍事實力大部分還是集中在東北,以新華夏與大明的軍力根本無法對抗。

孫洪凱與王秋等人越討論越是情緒低落,畢竟成功的難度太大。

在邊上原本旁聽的新華夏海軍總司令吳永恆卻是哈哈大笑,讓眾人都對他直皺眉頭,孫洪凱更是怒目相向。

吳永恆笑道,“你們啊,都是鑽牛角尖了。在我看來,我們所有的目標都能實現,雖然我們勢力較弱,但是我們海軍強啊。後世……”發現自己說漏嘴,趕緊改口,”因為我們可以採用蛙跳戰術的。有海軍的超高機動性,一萬可以當多少萬使用。比如,先攻打北京,而後迅速南下攻打南京,只要攻城不太耗時,完全可以在敵人沒有剛反應過來之前就跑。當初英國……”發現又要說漏嘴了,趕緊住嘴。

雖然言語沒有說全,孫洪凱卻已經明了意思。

當初的英國攻打滿清,之所以能以較小的代價,就讓滿清屈服。不僅在於滿清孱弱,還在於海軍所擁有的機動性。以蒸汽動力船的速度,完全可以在半個月內走遍東南沿海。而以滿清的軍事調動能力,半個月能夠將軍隊調出一個省份已經是極限了。

孫洪凱得到點醒後,精神大為振奮,“老吳,真有你的,果然點醒了我。”

吳有恆怡然自得,“你呀,就是大陸軍思想太嚴重了。”

孫興凱憨笑,沒有反駁。

兩個人大笑,卻讓其他的漢人摸不著頭腦。

終於,孫興凱打破沉默,給眾人解惑。

然後,眾人經過商議,終於確定了策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