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漢中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一章財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一章財政

十二月,成都。

時入冬季,成都天空上飄揚著小雨,時不時還伴隨著一陣刺骨的寒風,讓巡視宮殿的侍從忍不住打個寒戰。

宮殿內,劉禪正專注地瀏覽奏疏,手中的硃紅筆時不時在奏疏上批閱,很是忙碌。

年關將至,各州郡上繳的稻穀、巾帛也隨之到賬,中央朝廷也開始了為來年各部門的預算進行盤算。需先擠出明年十二萬大軍征討南陽的額度,然後就是官吏的俸祿,剩餘的財政才輪到中央及地方的各項開支用度。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連續兩年出兵十餘萬人的大規模戰事,讓蔣琬本來不多的頭髮又掉了些許,這也許是他擔任尚書令的代價。

大漢北伐之前,諸葛亮未讓出尚書令之時,每年的軍費都是由諸葛亮打理。而等到蔣琬繼任尚書令開始,每年的軍費、糧草全部改由蔣琬支出打理。

今年東出河東,大漢徒勞無功,半年間十萬大軍人吃馬嚼,就花費了近200萬石糧草,而這200萬石糧草幾乎是鄭國渠灌既的四萬餘頃良田全年產出,若是只計算百姓上繳的賦稅,200萬石糧草幾乎是要二三十萬頃田地所上繳的賦稅。

還不包括留守國內的州郡駐兵,若是再加上大漢五萬多名各級官吏支出的俸祿,留給大漢用於各級政府部門的開支幾乎所剩無幾。

明年出征南陽,兵出十萬,按照以往慣例,大漢至少要預留半年的糧草作為預算不能動,即二百餘萬石糧草。

若是以往大漢至少要花費一兩年緩緩,而如今要感謝大漢打下關中這座大糧倉。諸葛亮疏通了鄭白渠的四萬餘頃良田,魯芝遷數萬羌弋民眾到關中居住,才能支撐得起連續今明兩年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不過的話,若是奇襲南陽無果,兩軍僵持,後勤補給或許將會成為大漢的噩夢。

看完蔣琬上呈的奏疏,劉禪長呼了濁氣,最後扣除所有預算,大漢府庫僅剩米四十餘萬石,蜀錦十餘萬匹。不過還不是大漢最後的賬目,還有最後一筆支出。

劉禪在蔣琬的奏疏上批註,說道:“季興,讓尚書令從府庫內支出錢糧、蜀錦與北臺,用以賞賜國、道及胡部諸長。”

“諾!”張紹應道。

想要讓胡人長久歸心,大漢不僅要靠武力,還要靠實打實支出利益給胡人,要不然腦子沒抽風的他們為什麼要認劉禪為他們的單于。

劉禪提著筆又給馬忠上奏的感恩表,回覆了幾句,說道:“今歲上計,可有地方官吏貪墨官谷?”

廖立見劉禪理事完畢,稟告說道:“啟稟陛下,十月州郡核查地方官吏上計,已將貪墨官谷者,送至有司論處。”

“有何人?”

“蜀郡江原縣長朱遊,天水郡西縣長王奉,金城郡枝陽縣張展。”廖立回答道。

兩漢期間地方州郡上計為九月,稱‘計斷九月’,剩餘的日子趕路到首都,進行上計,讓中央核查財政情況,並在元旦朝會要整理出來年的財政預算。

而到蜀漢卻有變化,早些年大漢僅只有益州一個州,由於其產水稻。而稻穀豐收又在十月,比慄的豐收晚些時日,又因為加上益州不大,於是諸葛亮下令往後推遲一月,便是‘計斷十月’。及大漢一統涼州及關中,此律條便一直未改。

劉禪又給王平的問好的奏疏,敷衍了一句話,說道:“情況如何?此三人可有認罪?”

廖立搖了搖頭,說道:“王奉、張展已經供認不諱,而江原縣長朱遊拒不認罪?”

聞言,劉禪看向廖立,問道:“江原縣屬吏可有盤問?”

“啟稟陛下,江原縣屬吏多數有言縣長朱遊貪墨官谷,而唯有主簿常播、楊玩二人言辭一致,認為縣長朱遊並無貪墨官谷。”

劉禪微微蹙眉,繼續問道:“可有證物?”

“朱遊家中並無官谷。”

劉禪臉色微冷,說道:“時過二月,至今人證口供不一,又無物證,如何能評斷朱遊貪墨官谷,莫非荒唐之事乎?若是不假,為何不能核查清楚。”

“傳令。”劉禪站起身子,大聲吩咐道:“令諫議大夫費詩嚴查此事,務必在朕東征之前,水落石出。”

官谷貪墨,一是涉及到犯罪人是官吏,二是貪汙上繳中央的官谷,故在大漢是砍頭重罪。此次又是發生在天子腳下的江原縣,歷經了二個月沒有進展,不得不讓劉禪注意。

畢竟朱遊是否真貪汙官谷,歸根到底還是吏治,不能馬虎。

“諾!”廖立應道。

劉禪揮了揮衣袖,坐回榻上,拾起了筆,順口問道:“大皇子到何處了?”

劉禪北巡北地郡,自領單于後,特意留下劉璿在涼州及關中理事學習,並讓他協同張就、杜恕、呂乂等涼州地方及北臺官吏管理編撰《道國律》。

在張皇後去世前後,劉璿曾回朝送葬。後劉璿又北上北地郡,替劉禪巡視北疆諸胡部,以拉攏鮮卑、羌人諸部。這次元旦讓劉璿回朝,乃是欲冊封他為太子,徹底確定名分,以為督國理事。

殿下,廖立放下擱筆於架上,說道:“啟稟陛下,大皇子行至漢中,問候上丞相後,又從漢中南下,元旦朝會,將能還朝。”

劉禪翻開奏疏的手停頓片刻,說道:“上丞相以為如何?”

廖立微微頷首,說道:“上丞相評曰‘大皇子嚴明理政,長勤國事,短於兵略。讓其平定亂世,略有不足,而若天下安定,必能為明君也。”

頓了頓,廖立低聲說道:“臣聽費禕曾言,大皇子侍奉上丞相左右,形影不離,晝出晚夜,上丞相甚愛大皇子。”

劉禪輕笑一聲,對於自己這個大兒子,他還是很滿意的。

劉璿自從北上修律之後,對於律法甚是痴迷。修《道國律》期間,不辭辛苦地前往武威郡,向武威太守律法家杜恕請教律法,與駙馬爺杜預寢食同住,甚是親密。

後至關中跟隨諸葛亮左右,又學習了《韓非子》《管子》二書,西北政務皆有涉獵。如此勤奮刻苦,大概與其母王夫人的言行教導及師父張溫嚴格要求有莫大關係。

經諸葛亮考察之後,對劉璿的品行讚不絕口。更讓諸葛亮喜歡的是劉璿精力旺盛,有自己卷王風範。

劉禪攤開奏疏,澹澹說道:“大皇子能力未達,還需歷練,不可過分誇讚。上丞相與朕往來談論之言,不可外洩。公淵,切記之!”

“諾!”

五旬有餘的廖立,也不像早些年自恃才高,外放狂言。如今的他經歷世事,成熟很多,性格內斂一些,也能收得住秘密。就是常年跟隨劉禪身側,四處奔走,身體差了些許。

(今天有事只能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