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雙鷹旗下最新章節列表 > 一五五、分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一五五、分裂

熱門推薦:、 、 、 、 、 、 、

在攻佔了察裡津之後,白衛軍的首領們便彙集到了羅斯托夫,召開頓河軍政府和志願軍的聯席會議,商議組成一個統一的政府事項,奧倫堡的杜託夫和外高加索的鄧尼金也都派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

戰亂在俄國境內接二連三地發生。

在西伯利亞,爆發了捷克軍團的叛亂,由五萬捷克戰俘組成的干涉軍團,在別津楚克附近的一次大戰中粉碎了紅軍。從奔薩到塞茲蘭一線,所有的軍車都在暴動。白軍正在向薩拉託夫和阿斯特拉罕進軍。捷克人則佔領了薩馬拉等地,切斷了鐵路交通。

在克倫斯基執政時期,為了得到英美的物資支援,克倫斯基同意把在俄國的捷克戰俘交給流亡了倫敦的一個所謂的“捷克政府”去指揮。在美國人和日本人的幫助下,以這批捷克戰俘為主組建了一個“捷克軍團”。

實際上在歐戰爆發初期,一些居住在俄國的捷克斯洛伐克人就被徵召加入俄**隊,其後沙皇又將這些人和在戰爭中俘虜的捷克斯洛伐克人一起組成西伯利亞志願師,用來和奧匈帝國的軍隊在東線作戰。一小部分捷克和斯洛伐克人則在英國人所支援的獨立分子鼓動下,聚集在波希米亞旗幟下為爭取民族獨立而戰。

根據克倫斯基與英美所簽訂的協議,捷克軍團將透過西伯利亞鐵路從海參崴運送到波斯戰場,繼續同德奧作戰,並幫助英國人保衛印度。大約由5萬多人組成的捷克軍團開始經由庫爾斯克、奔薩、車里雅賓斯克和薩馬拉向西伯利亞行軍。

在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後,由於失去了美國人的支援和國內陷入到混亂,捷克軍團的轉運工作停止了,這些捷克軍被迫滯留在俄國的鐵路沿線。德國人和奧地利自然不希望看到這五萬多人出現在小亞細亞戰場上,在《布列斯特條約》簽訂之後,就要求把捷克軍團移交給奧匈方面。

在德奧雙方的壓力下,烏米揚諾夫命令西伯利亞鐵路沿線的蘇維埃政權將這些捷克人重新送回戰俘營或是就地消滅。在西伯利亞鐵路沿線的捷克軍不願被繳械,於是了生了叛亂。動亂首先發生在伊爾庫斯克,捷克軍在戰鬥中擊敗了赤衛軍,並佔領了伊爾庫斯克。幾天之後又擊退了當地赤衛軍的反攻。

暴亂隨之沿著鐵路線開始蔓延,捷克軍團很快同各地的反蘇維埃政權站到了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反社會民工黨力量。僅僅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捷克軍團和叛亂的杜託夫白軍一起佔領了從伊爾庫斯克到奔薩鐵路之間所有的車站,並推翻了當地的蘇維埃政權。

羅斯托夫會議最終不歡而散,會晤的氣氛冷冷清清,納扎羅夫希望把頓河軍與志願軍合編,建立起一個統一的頓河政府和統一的軍事指揮機構,但卻把鄧尼金排除在外。鄧尼金則在會上指責納扎羅夫背叛了俄羅斯的事業,投靠了德國人。

現在鄧尼金人多勢眾,手下的高加索軍團擁有23萬人,比納扎羅夫和科爾尼洛夫的人馬加起來還多。他現在野心勃勃,想坐到最高司令官的位置上,但納扎羅夫和科爾尼洛夫卻不買他的賬。

德國和奧匈方面也派出自己的代表參加了羅斯托夫會議,不過很快就被俄國人自己的爭吵搞得暈頭轉向。

克拉斯諾夫則在會議上和鄧尼金的代表,高加索軍團參謀長羅曼諾夫斯基將軍吵了起來,克拉斯諾夫毫無保留地支援納扎羅夫建立一個所謂的“大頓涅茨-頓河區共和國”的主張,而鄧尼金則希望能恢復對羅曼諾夫家族所有領地的統治,重建大俄羅斯。

克拉斯諾夫表面上很鎮靜、很客氣地回答著羅曼諾夫斯基的質疑:“在決定我們整個事業的關鍵時刻,即使是原來敵人的幫助我們也沒有理由拒絕。我認為頓河軍政府是整個大頓河區1200萬哥薩克人的代表,是一個獨立的,不受任何人支使的獨立政府,我們有權決定哥薩克人的未來。我們相信,我們的決定是符合哥薩克人的利益的,而且我們建立的這個獨立的共和政府的使命就是要保衛全體哥薩克人的利益。你們用不著站在俄羅斯人道德的角度,對我們橫加指責。”

克拉斯諾夫說這番話之前,得到了德奧代表的支援,他把哥薩克人和俄羅斯人區別開來,意思已經很明白,大頓河區的事務,他們不想讓不是哥薩克人的鄧尼金插手。

談判很快就破裂了,羅曼諾夫斯基氣匆匆地返回了外高加索,頓河區的事務他們已經無法插手,而且德國代表霍夫曼將軍也隱晦地表達了不想讓鄧尼金的軍隊進入頓河區的意圖。

現在的問題是,納扎羅夫和科爾尼洛夫誰會成為頓河軍的首領,雙方為此爭執不下,誰也不願意把軍權交到對方手上。最後,雙方達成了妥協,老邁的阿列克謝耶夫成了大頓河哥薩克軍的總司令,納扎羅夫和科爾尼洛夫依舊各自行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俄羅斯開始分裂了,在羅斯托夫會議上,鄧尼金和頓河軍雙方心裡都懷著仇恨和敵意分手了。從這時開始,高加索軍團和頓河軍之間的關係就不斷地惡化,急轉直下。

在德國和奧地利人的支援下,白衛軍在頓涅茨和頓河南部地區成立了以阿列克謝耶夫為首的所謂“大頓河區哥薩克共和國”,德國、奧匈、奧斯曼、保加利亞隨之承認了“頓河哥薩克共和國”的獨立,並在羅斯托夫派駐了外交使節,雖然這些所謂的外交官實際上是一些軍事代表團。

與此同時,頓河軍政府正與盤踞在奧倫堡到阿斯特拉罕地區的杜託夫公爵領導的“護**”政府談判,準備建立起一個共同反蘇維埃的同盟。在烏拉爾山以東,以建立起了一個以孟什維克主導的西伯利亞臨時政府。在北方,在英國人的支援下,尤登尼奇在摩爾曼斯克也成立了新的臨時政府。

整個俄羅斯已經四分五裂,紅色蘇維埃目前只控制著原來莫斯科公國和喀山公國的部分,這是李海頓所期望的最終結果。

可是,白軍能夠頂住紅軍的反攻,最終守住哪些地方?

現在根本無法知道,最終還有可能還需要德軍和奧軍出面,幫他們維持住局面。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白軍勢力大漲,杜託夫甚至還喊出了打到彼得格勒的口號。

I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