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雙鷹旗下最新章節列表 > 9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9

熱門推薦:、 、 、 、 、 、 、

奧匈皇帝在此時進行的公開訪問無疑是給北洋政府打了一針興奮劑。

為此新任國務總理王正廷和一干北洋政府軍政首腦專程代表段祺瑞到天津港去迎接奧匈皇帝的到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作為第一個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的西方列強國家元首,李海頓自然受到了中國官方和民眾的熱烈歡迎,而且奧匈皇帝訪問的目的報紙上也介紹得很清楚,說白了就是很中國撐腰,警告蘇俄和日本不要輕舉妄動。

李海頓在總統府與段祺瑞進行過兩次會談,一次是正式的會見,一次屬於私人會談。李海頓對段祺瑞還是抱有一定的尊重,雖然他也玩弄權術,在政治上勾心鬥角。但總的來說,他屬於那種有氣節、有操守的舊式軍人,相對而言,早年留學德國的經歷使得他比較注重民意,也注意自己的名聲,這點和北洋一些毫無節操的將領們截然不同。

作為一名政府總理,段祺瑞從未對國家的經濟建設產生過任何興趣,但卻從不干涉財政、農商、交通等部門的決策,所以在他執政期內,國內經濟和工商業照樣在快速發展。雖然他不喜歡民黨,但在他主政期間,民黨身份或是反對派閣員卻佔了內閣成員的半數,當然最重要的陸軍部他始終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其實若不是李海頓在歐洲幫北洋政府裝備和訓練的華工軍團,段祺瑞甚至沒有自己的嫡系軍隊。

奧匈外交大臣施特尼格應邀在北京大學和天津北洋大學作了《亞洲的和平》和《進步中的中國》兩次公開演講,中心就是反對侵略,維持亞洲的和平,另外就是讚揚這些年來中國的進步以及和德奧緊密的政治、軍事、經濟方面的聯絡。帝國外交大臣第一次使用了“戰略伙伴關係”一詞來形容奧中關係。

確實如此,在1933年,奧匈帝國與民國之間進出口貿易額達到了創記錄的34億克朗。中國成為奧匈帝國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奧匈外交大臣的演講已經擺明了帝國決心維護在中國的利益和維護中國和平的決心。

不過,李海頓很明白,自己的“恫嚇”行動只能維持一時。更主要的還得靠中國人自己的努力。

在與中方軍方進行的討論會中,李海頓及奧匈軍事戰略專家們給北洋軍政大員們就加快反侵略戰爭準備問題。提出了以下數點建議:

一、確立舉國一體的國防領導體制,成立最高國防委員會,其組成儘量囊括國內各方勢力的主要成員,統一領導、建設和指揮國內的所有武裝力量,並加快建立和完善的預備役和地方守備武裝的訓練和裝備。

二、確立和加快在西部建設戰略後方的程序,以利於堅持長期戰爭的需要。戰略後方的重點在西北和西南七省,中心在四川和陝西。

三、大力發展內陸的交通系統,建立西部完善的鐵路和公路網路。整頓和加強內河航運。交通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和國防力量的重要標誌。四通八達的交通線路和先進的交通工具,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可以使軍隊快速機動,使後方供應及時充裕。現代戰爭的成敗從一定程度上而言就是取決於工業生產和後勤保障。

四、在國內推行徵兵制和實施民眾普遍軍訓制度。在民眾中推行軍事訓練,主要進行壯丁訓練制度和學生軍訓制度。使民眾能夠熟悉武器操作和軍事技能,並在學生軍培訓預備役軍官,這有利於在戰時快速地補充熟練兵員和後備軍官。

五、進行陸軍的重新整編和加強特種兵種建設。陸軍裝備要做到統一型號和標準,這有利於戰時的補給和兵工生產,特別是加強炮兵、裝甲兵、機械化部隊和工兵部隊的建設。奧匈帝國同意以貸款方式在三年內提供5個機械化裝甲師的裝備援助。

六、加強海軍特別是航空兵建設,加快擴大航空特種冶金工業特別是鋁及鋁合金材料的生產規模。整合國內現有的航空學校和飛機生產。在西安、太原、成都、武漢和昆明建立新的飛機製造廠,現有的北京、南京和福州三大飛機製造廠逐步向西部遷移。海軍方面減少東南沿海基地數量,逐步向兩廣地方集中。好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及時進入到德奧遠東艦隊的保護範圍內,為今後的反攻積蓄力量。

七、整備要塞和修築國防工事。重點地區為長城一線、長江口、閩江口和長江鎮至九江段江防工程,在德國顧問的指導下,首先對長城山海關至察哈爾一線,長江江寧、鎮江、江陰要塞進行整理。

八、調整、擴大兵工生產。

以目前的林縣兵工廠、西安兵工廠、漢陽兵工廠、太原兵工廠、四川兵工廠和南寧兵工廠為基礎,加快擴大生產規模,同時江南、德縣、濟南、金陵和廣州兵工廠向內陸遷移。

很明顯,奧匈軍事顧問的建議都是在初期放棄不易防守的沿海地區,拉大日軍的後勤補給線和戰線。在二線與日軍相持,然後在逐步反擊。

這讓中方高層十分不爽。卻又無可奈何。

對於工廠內遷的建議小徐等人基本接受了,但在一開戰就放棄沿海。他們死活都不肯承認。

最後,蔣方震講了一段很經典的話:“對付日本這樣的國家,不管輸也罷,贏也罷,反正就是不要同它講和,要做好長期戰爭的準備,死纏爛打,最後總能把它拖垮。”這也一語道出了持久戰的根本思想。

不過,事情總也會有意外,李海頓認為這些準備已經足夠充分了,但當戰爭實際到來後,才發現這些還遠遠不夠。

奧匈皇帝對中國的訪問確實也暫時震懾了日本和蘇俄,最少目前這兩個國家還是很懼怕這個在歐戰中迅速又重新崛起的中歐帝國,當然,主要是因為這個帝國身後還站著一個更為可怕的德意志第二帝國。

連英法俄三大帝國聯手都被德國人給打趴下了,日本人自認為以它目前的實力,即使是在遠東單獨對付英國都不會佔到便宜,何況現在號稱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的德國。

這讓日本暫時收斂起了野心,遠東的局勢也稍稍變得緩和起來。(未完待續)R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