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雙鷹旗下最新章節列表 > 160、復仇之火(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60、復仇之火(一)

這場戰爭,在進入1942年後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軸心國同盟在各個戰場取得巨大勝利,就在遠東戰場上海軍進攻琉球的同時,中國國防軍也開始了全面光復東北的作戰行動,而且歐洲戰場上也是捷報頻傳。

從五月中旬開始,德奧聯軍再加上義大利、烏克蘭、頓河和高加索聯軍對蘇軍展開了全線反攻。到七月初,德奧聯軍沿頓河突入到伏爾加河下游地區,攻克了伏爾加河下游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察裡津,並攻入到烏拉爾河西岸,隨時都有可能切斷蘇軍與突厥斯坦之間的聯絡。在北線,150萬德軍再加上波羅的海三國、白俄羅斯和芬蘭聯軍,發起巴格拉季昂戰役,擊潰蘇軍列寧格勒方面軍180多萬大軍,一舉把蘇軍逐出白俄羅斯,並開始逼近蘇俄最大的工業城市——彼得格勒。

在德軍強大的裝甲叢集面前,蘇軍白俄羅斯方面軍和西北方面軍被徹底擊潰,士兵們一股股分散向後撤退,在德軍坦克集團的衝擊下,潰散在白俄羅斯廣饒的原野上。

在西伯利亞和中亞戰線,240萬中國陸軍分三路沿遠東鐵路、額爾齊斯河一線和巴爾喀什湖一線向蘇軍防禦薄弱的東方戰線迅速突進,一舉攻克西伯利亞重鎮鄂木斯克,並開始威脅到蘇俄最重要的石油和工業原料供應基地。在中亞一線,大約50萬中方國防軍沿伊犁河谷地向中亞進軍,一舉收復了被蘇俄侵佔的西北失地,並繼續沿楚河西進,準備徹底切斷蘇俄與中亞之間的聯絡,並準備與透過裡海進入中亞的軸心國聯軍在陸路會師。

在嚴酷的現實面前,朱亞什維利不得不開始屈服,並派出一個秘密的代表團,在斯德哥爾摩與德奧代表進行會談,準備與軸心國單獨媾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東北戰場,前線總指揮蔣方震把突破點選在了日軍防禦相對薄弱的西遼河平原一帶。另外**一帶的北線集團三個集團軍近50萬大軍則沿中東鐵路東進,穿越大興安嶺,直撲黑龍江省會齊齊哈爾,向北滿方向進攻。

除了山海關一線外。在大興安嶺一線上,中國陸軍進展很快,特別是從霍林郭勒東進的第12集團軍和第21集團軍,迅速越過大興安嶺,沿霍林河直撲白城、松原。隨時都有可能轉向偽滿首都新京。

第16集團軍和第22集團軍則在林西展開,從左右兩翼衝向開魯、通遼,直逼四平街,意圖切斷日本關東軍奉天與新京之間的鐵路聯絡。

四平城位於松遼平原中部,是連線東北三省最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中長鐵路和四梅、四洮三條鐵路線在此匯合,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這裡失守,那麼偽滿洲國的“首都”和日本關東軍司令部所在的新京將無險可守,關東軍不得不抽調新京、瀋陽和哈爾濱兵力全力向四平增援。

實際上,日本關東軍司令部一直在瀋陽城內。不過。由於中國陸軍航空兵已經在天空佔據了絕對優勢,為了躲避轟炸,關東軍司令部已經搬遷到了瀋陽滿洲銀行地下室內。

現在,整個關東軍司令部內是一片緊張和忙亂,日本關東軍司令梅津美治郎閉著眼睛聽著參謀軍官向他宣讀著各地發來的一封封告急電報。在齊齊哈爾陷落後,中國陸軍開始向哈爾濱和新京開始推進。在遼西北一線,第17集團軍、第18集團軍、第23集團軍和52集團軍在熱遼邊境地區發動進攻,第24集團軍在越過科爾沁草原,沿柳河向彰武、阜新北部展開進攻。

“……根據情報部門的報告,在大興安嶺南部地區發現大批支那軍。總兵力超過40萬。哈爾濱情報站報告說,大約有近30萬支那軍正沿中東鐵路向東進軍,駐守齊齊哈爾的滿洲國防軍投降。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大約150萬支那軍進入滿洲境內……”

隨著關東軍總參謀長笠原幸雄的聲音響起。作戰室裡的參謀們迅速將最新情況標註在沙盤上。梅津美治郎則默默的盯著沙盤,一直默不作聲。

“蔣將軍不愧是帝國士官學校的高材生,氣勢非凡,一出手便是上百萬大軍,絲毫不給我們任何機會。”美津美治郎搖著頭,“最令人奇怪的是山海關一線。支那人在這一線有近70萬大軍,卻一直沒有大動作,支那軍的攻勢雖猛,但其精銳的第1集團軍,第5集團軍,第9集團軍和第13集團軍卻沒有出現在戰場上。很顯然,支那人企圖合圍我們在山海關一線的近30萬主力部隊。”

笠原幸雄大吃一驚,不過,稍一看看沙盤上的形勢,就明白梅津美治郎的判斷並沒有錯:“將軍,照這個規模來看,支那軍的總規模應該在三百萬人以上,而且還有300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輛,我們根本無法在平原地帶阻止他們。我建議可以提前開始撤退,收縮防線,放棄平原地區,退到利於防守的東部山區。否則一旦支那軍完成合圍,遼西的十一個師團就危險了。”笠原幸雄說道。

“可以再等等。”梅津美治郎並不想這麼快就放棄滿洲,而且大本營方面的意見也是要守住滿洲東部、關東州和外東北一線,否則帝國陸軍的顏面何在?到目前為止,除山海關一線,支那軍的進攻方向都在他估計之內,支那軍重兵集團從內蒙古翻越大興安嶺,突入西遼河平原,而後向東攻擊關東軍視為生命線的中長鐵路,意圖十分明顯。

戰爭進行到現在,日本軍方高層已經沒幾個人還會認為日本會取得最後的勝利,現在內閣的問題是如何能夠體面地結束這場戰爭。但中國人卻根本不打算給東條政府保留一些“臉面”,提出的和談前提是日軍退出遠東、滿洲、朝鮮、臺灣和琉球,這等於是要日本帝國放棄歷年來擴張和對外侵略得到的所有“成果”,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的。

和談無望,這場戰爭還得繼續打下去。

實際上關東軍高層也明白他們在遠東的頑抗並沒有多大意義,支那軍和“德奧鬼畜”們已經在琉球登陸,並開始進攻日本本土,如果本土陷落了,那麼他們堅守滿洲又有什麼用呢?在這場戰役開始之前,關東軍就對戰爭前景信心不足,制訂了退守東部山地,憑藉地利固守朝鮮和遠東的戰略。

在滿洲平原地區進行的是遲滯作戰,為關東軍主力撤往東部,依託千山、長白山和小興安嶺構築防線爭取時間。現在支那軍的作戰行動與先前的計劃幾乎一樣,美津美治郎並不甘心就此撤離,而是想尋找機會,打上一場漂亮的反擊作戰再走。

不過,中方進攻兵力雄厚,殲敵的機會並不好找。(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