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茅山禁忌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孝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孝

其中便有《弟子規》,《弟子規》裡面有一句話寫的十分好,冬則溫,夏則清。句話講的就是東漢時期一個叫黃香的人的孝行。

想當年那個黃香只有九歲,他的母親去世的早,所以他對自己的父親是無微不至的盡孝。冬天幫他爹暖被窩,夏天就替他爹扇扇子,簡直是體貼備至,無以倫比。

當地的官員也非常盡職,為國家舉孝廉,舉這些有德行的人才,當時候就把黃香這九歲孩子的孝行,就往上報。皇帝知道這個事情,封賞黃香,賜給他八個字,“江夏黃香,舉世無雙”。並且昭告天下,天下人都效法孝行。

而想當年孔老夫子也說過,舉善而教,不能規勸。意思就是你把所有的善行都能豎立起來,老百姓效法這個良善的風氣,行善的風氣就帶起來了。

孔夫子還說過一句話,是教不能,就是把一些沒有能力的人,生活困苦的,甚至先天有殘障的人,你都去愛護他們、栽培他們、照顧他們,老百姓一看,我們的皇帝,我們的上位者仁慈。感動老百姓的心,他們也用這樣的仁慈去對待他人。勸就是勸善。風氣就是從舉善、教不能當中帶起來。

當年的周文王是仁君,他照顧老百姓都是從鰥、寡、孤、獨,這些可憐的人開始照顧起。所以我們看豎立一個黃香的榜樣,全國效法。

而到了漢朝的時期,漢朝以孝治天下,“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這就是漢文帝自己真實做到的榜樣。所以漢朝出最多孝子,上行下效。

還有眾所周知的24孝,我當時看這本書的時候,粗略的估計了一下好像六、七個都是漢朝的。一個朝代能出這麼多孝子,不簡單。上位者帶頭,又把孝子樹立起來。漢朝每一個皇帝都是漢孝文帝、漢孝景帝、漢孝武帝,以孝治天下。這個奉行孔子講的,“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這個“至道”是什麼?就是以孝來治天下。以孝,“孝順為齊家之本”,家庭和樂;移孝就作忠,團體和睦。天下大治,都是從孝來教化起的。

就在這時,黃教授突然對我們說。

“我們剛才講的60歲活埋,其實有一個專業的名詞叫做棄老,現如今在我國的很多個地方,像歷史上都曾經發掘過瓦罐墳。

根據民間傳說,當家裡的老人達到60歲的時候兒子就會把老人們背到準備好的“瓦罐”中居住,每天只送一次飯,送晚飯後就往墓穴裡放上一塊兒磚頭,直到滿三百六十天後就能把墳墓給封住了,老人也就因此不能再出來,整個墓葬也就完成了。這就被認為是古人不贍養老人的鐵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和剛才咱們的大隊長說的,在墳包裡面壘磚頭講的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我說的這個是供養360天,他說的那個是供養100天。

但是根據考古發現,“瓦罐墳”或許只是北方遊牧民族的一種墓葬形式而已。因為大量出土的存在的墓誌都是金、元時期。而且有的甚為豪華,叫“瓦罐墳”根他的穹窿券頂設計有關。

而因此“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這個傳說,是不成立,不排除有人杜撰。”

我問。

“所以剛才我們說的那些,都是假的?在咱們中華上沒有棄老這個傳統嗎?”

黃教授道。

“就是因為最近這些年的時間,我們在各個地方開採,發現了瓦罐墳。所以棄老的傳言才會由此而生,其實瓦罐墳不過是少數民族的一種墓葬習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