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茅山禁忌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三章 歸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五十三章 歸途

就是那個有多位婦女被人輕薄的案件。只不過這個做大人已經從那個黃衣道士的口中得到了一些線索。從自己的身邊人下手!想來這個案子,他也會早日突破。

我們這一行人實在是耽誤不起,自從離開陰山到外面以來,已經有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趕緊趕回陰山。

郝大興最終還是沒有把小寶珠帶回去。他雖然已經認下小寶珠做自己的乾女兒。是在我們臨走之前,朱大人找他談了一次話。

小寶竹需要的是一個溫馨的家庭,是一個疼愛他的父母,一個女孩子,終究不可能跟我們一群大男人回到陰山去。

朱大人給這個小寶豬找到了一個收養的人家,家中有一對兒上了年紀的老兩口,這老兩口原本有一個兒子,兒子年紀輕輕的,也已經娶過媳婦兒。

只可惜這個兒子命不好,媳婦兒剛剛過門,這個年輕的小夥子就過世了。

只不過他們家娶得兒媳婦兒也是一個賢惠善良的女人,一直都沒有提改嫁,而是甘心情願的伺候自己的公婆。這一伺候就是整整十幾年。

這一對老夫妻也覺得自己虧待自己的兒媳婦兒,於是也規勸兒媳婦兒,讓其改嫁。可是這個剛烈的女子,偏偏不肯。他已經決心一輩子守在這個家中,盡一個媳婦兒最大的責任。

於是這一對老夫妻便擔心自己兒媳婦兒的未來。總擔心在自己老兩口百年之後,自己如此賢惠孝順的一個媳婦兒後繼無人,沒有人照顧自己,晚年會日子過的不如意。

我一邊一直想收養一個孩子,認作自己的孫女,或者是孫子。全當自己親生兒子生下的,給自己的媳婦留一個後代。

朱大人看這一家父慈子孝,媳婦兒又善良孝順。那一對兒老夫妻也是十分的慈祥和藹。於是就跟郝大興商議一番,將這個小寶珠送去了這戶人家。

郝大興雖然一開始心中十分不捨,但的確問了這孩子的將來考慮。如果小寶珠能在這樣的家庭之中長大,雖然日子過的算不上是大富大貴,也過不成那種千金小姐的生活。可以算得上是安穩舒適,一輩子平平凡凡,順順當當。

郝大興最終留給這戶人家幾十塊錢,這幾十塊錢已經足夠普通的人家生活上個兩三年。郝大興萬般的叮囑,這樣老夫妻一定要照顧好小寶珠,還說等將來自己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會回來看望自己這個乾女兒。

我們這一行人安頓好小寶珠之後,立刻快馬加鞭,日夜兼程。終於在五日之後趕回了陰山。

我們這些人回到陰山的第一件事情,張大哥就是去找掌門負荊請罪。

我們這次一共出去了十六個兄弟,可是回來的時候,偏偏只剩下了15個人。雖然這次出任務也算上零傷亡,可是畢竟欒平安還是留在了自己的家鄉林水源,並且他的一身武功也已經盡廢,這一輩子,再也耍不了刀槍棍棒,練習不了茅山之法,只能做一個安安穩穩的文人。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其實在我們回來之前,掌門人就已經得到了欒平安在那邊的訊息和書信。

欒平安現如今可實在是了不起,小小年紀已經走上了仕途,現如今,人家是正經800的政府官員,吃的是朝廷的供奉,小日子過得相當不錯。

欒平安還在書信中提到,自己已經和那個孫家的大姐成了親。現如今,他已經帶著孫家大姐搬離了原上,來到城裡去居住。

只不過林水原上大族長的事物自然還是由他一個人管理,他每逢初一,十五都會回到原上去。

並且現如今的欒平安已經把自己家的土地分配給了,自己家的那些長工。他的妻子孫家大姐在城裡看了一個小小的鋪面。自然做的還是孫家祖傳的生意,皮草山貨鋪。

孫家大姐十分會做生意,又會過日子,欒平安現在也有正正當當安穩的工作。他這一封書信,可是把我們陰山簿的眾弟子都給羨慕的夠嗆。

掌門人更是每天拿著這封書信,然後對著我們山中的弟子們吹噓道。

“你們看一看,這就是我們陰山簿教出來的弟子。現如今一個人可是管著十幾個村子呢!那真的是前途無量!還娶了一個家財萬貫的媳婦兒。

你們一個個的,只要好好每天練習。將來我保證你們一個個的也能像欒平安一樣。都會有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那一天!”

我們實在是沒有想到,欒平安這一下子,竟然還成了我們的榜樣。張大哥,原本以為掌門人會苛責自己,卻不成想自己竟還成了掌門的驕傲。

終於回到了陰山,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恢復了往常的模樣。張大哥和那些弟子們,平時每天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辛苦的訓練,學習各種茅山術,還有文化課程。

而我依舊只能在那個三清供廟之中,每天守著我的那三根地黃香,然後偷偷的繼續學習一些文化知識。

現如今掐指一算,自從我上了這陰山也已經有小一年的時間。現如今已然是傍年根兒,天上下起了厚厚的鵝毛大雪。

快要到年關了,陰山最近這一段時間過的還甚是熱鬧。大腦殼帶著陰山上所有的雜役們,天天忙忙碌碌,為的就是能夠好好的過一個新年。

而這一段時間我也不閒著,就在我離開陰山的這兩個月的時間,三清供廟裡迎來了一個新的雜役。

這個小雜役名叫王尋,今年剛剛16歲,據說他的家就在這陰山的山根腳下。也是家庭條件比較艱苦,自幼沒有讀過什麼書。他又不是一個天資聰穎的人,身子骨也不是那麼的壯碩,在別的地方都找不到活計,最後實在沒有辦法,才上了我們陰山當了一個小小的雜役。

這個王尋身板略微有些單薄,面色長的土黃。看起來就像是長期營養不良,被人虐待過的。

所以叫他到了陰山之後,一般的工作也是做不太了。大腦殼只好安排他到這三清供廟之中,替我去看守這三根地黃香。

現如今,雖然我已經回來,可是這個王尋仍舊沒有給他安排新的工作。所以到現在這個供廟就成了我們兩個人的地盤兒。

王尋這小子倒是個會來事兒的,因為我比他年長兩歲,又比他來的時間長,並且大腦殼和那些雜役一個個的都擁護我。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這小子幾乎每日都已經搶著,把供廟之內的雜活全部幹完。而我從此也開始過的清閒,每天在這裡屬於過養老的日子,無所事事。

於是我每天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在陰山上到處地盤上去轉一轉。

現如今馬上就是傍年根兒,陰山簿的雜役們,最近一段時間除的開工以外,都會到陰山山頭上去挖寶。

據說,在這陰山山脈,每到大雪封山的季節,都可以在這山頭上找到人參。

我之前在《本草綱目》中讀過,人參是珍貴的藥用植物,歷代醫書載其別名有人銜、鬼蓋、地精、神草、血參、土精、人徼、玉精、黃參、海艘、雛石、百尺杆、金井玉蘭和孩兒參等,被譽為“百草之王”。

公元3到4世紀,居住東北的鮮卑族曾在遼河流域建立前燕國,其國王慕容晃曾給晉朝的官吏顧和贈送過人參。唐宋以後,人參成為東北少數民族向封建帝王進貢的珍品。《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史書都有“地饒林山,田宜麻谷,土產人參”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