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城市密瑪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4集 諸聖神通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14集 諸聖神通3

來到耶路撒冷的第三天,市未舒帶大家到耶路撒冷古城北面巴勒斯坦人居住的一個山上,從這裡能觀看南面的耶路撒冷古城,也能欣賞以色列部分和巴勒斯坦部分的巨大差異。城太郎:“大象,你這是什麼意思?我們坐在這裡就一個感受,以色列是富有的、現代的、先進的;巴勒斯坦是貧窮的、陳舊的、落後的。”密葉迦笑笑說:“這倒是很形象。”市未舒:“大家注意啊,我沒有任何傾向性,今天把大家帶到這裡來,是我約了一個幾十年來一直在研究耶路撒冷的大學者,並且這個人是信仰YSL教的人,所以我把大家帶到巴勒斯坦人居住區來。”密葉迦:“大象,這事做的不錯。”這裡剛說完,“您們好!城市密瑪組合,我來啦。”大家回頭一看,果然是一個MSL大鬍子,年齡大約五十歲上下。市未舒起來走近熱情地來一個大擁抱,這位大叔落座後自我介紹到:“我來自沙烏地阿拉伯,我叫賈梅爾·阿卜杜勒·貝拉,你們叫我貝拉。你們四個人我都認識,城太郎、市未舒、瑪莎莉、密葉迦,都是了不起的人類精英人才,我欣賞你們也敬佩你們。”瑪莎莉笑著伸手摸一下大叔的鬍子說:“鬍子大叔,你好可愛。”鬍子大叔笑著開口道:“真正可愛的是你,瑪莎莉小姐,你真像個天使,又像卡通娃娃。”城太郎:“貝拉大叔,我們都叫她卡通娃娃,也叫他小鹿。”貝拉大叔:“哦,小鹿,活蹦亂跳的小鹿。”密葉迦:“對,她就是活蹦亂跳的小鹿,一會都不會安分。貝拉大叔,我們來這裡已經三天了,主要的名勝古蹟都看過了,但是還是看不明白,聽說你對這個耶路撒冷已經研究了幾十年,你給我們仔細講講你的研究成果。”

貝拉大叔站起來極其虔誠地朝三個方向分別敬拜完後坐下說:“儘管我是MSL,但我研究這個耶路撒冷是持公立態度的,剛才我分別敬拜了基督、穆罕默德和猶太教的天神,因為這裡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YSL教三大宗教聖地。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聖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也相當重視耶路撒冷,因為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昇天的地點。YSL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以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並在聖殿山上建造了兩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來紀念這一聖事。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一個對比強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社會不同階層,同處一城。”

“基督教一直被稱為永生之道,基督教信仰上帝愛世人,耶穌是人類的救世主,到今天有20多億信徒,發源於中東以色列地區。在人類發展史上,基督教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代以來,雖然經歷了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的衝擊,但基督教仍然具有廣泛的影響,在歐美地區被普遍信仰。基督徒相信人類具有原罪,而耶穌作為上帝唯一的兒子即聖子,透過犧牲自己贖救人類。基督教與YSL教、佛教並列為當今三大世界性宗教,提倡包容、進步精神,敬仰並感恩耶穌基督,他為拯救人類的罪惡而死。基督教號召自由、民主、仁義、義氣與道義。消除內心的不良慾望,對犯下的過錯和自身的罪惡進行懺悔,淨化心靈。”

“猶太教與基督教原本屬於一個類別,因為猶太教的主要誡命與教義,來自聖經的前五卷書。由於猶太教徒認為救世主尚未來臨,不承認耶穌基督是救世主,這是一直受到基督教世界歧視和迫害的一個主要原因。猶太人和基督徒都喜歡討論罪惡,不同的是,基督徒把自己當做罪人看,以表現自己的謙虛。猶太人則不會這樣做。”

“YSL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YSL系阿拉伯語音譯,公元七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首先興起,原意為“順從”、“和平”,指順從和信仰創造宇宙的獨一無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兩世的和平與安寧。信奉YSL教的人統稱為MSL。七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由麥加的古萊什部族人穆罕默德所復興。公元七世紀至十七世紀,在YSL的名義下,曾經建立了倭馬亞、阿拔斯、法蒂瑪、印度德里蘇丹國家、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封建王朝。經過一千多年的歷史滄桑,這些盛極一時的封建王朝都已成了歷史陳跡。但是作為世界性宗教的YSL卻始終沒有隕落。起初,YSL作為一個民族的宗教,接著作為一個封建帝國的精神源泉,然後又作為一種宗教、文化和政治的力量,一種人們生活的方式,在世界範圍內不斷地發展著,耶路撒冷曾被視為世界的中心,是基督教、猶太教和YSL教三大宗教的聖地,是文明衝突的戰略要衝,是讓世人魂牽夢繞的去處,是惑人的陰謀、虛構的網路傳說和二十四小時新聞發生的地方。”

貝拉大叔繼續說:“宗教起源於向某位具有超凡魅力的先知如摩西、耶穌、穆罕默德展示的靈光。帝國的建立、城市的征服依靠的是某個軍閥的活力和運氣。從大衛王開始,某些個人的決定使得耶路撒冷成為耶路撒冷。誰也沒有想到大衛的小小城堡,一個弱小王國的首都竟然會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尼布甲尼撒對耶路撒冷的毀滅造就了這座城市的神聖,正是那場災難促使猶太人記錄並讚頌錫安的榮耀。通常來說,這樣的大災難會導致一個民族的消亡,然而猶太人生機勃勃,對自己的上帝忠貞不渝,最為重要的是,他們還在《聖經》中將自己的歷史記載了下來,這些都為耶路撒冷日後的名聲和神聖奠定了基石。《聖經》取代了猶太國家和聖殿,正如海因裡希·海涅所說的那樣,成為猶太人隨身攜帶的祖國,隨身攜帶的耶路撒冷。除耶路撒冷之外,沒有任何城市擁有自己的聖書,也沒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像《聖經》一樣如此主導一座城市的命運。”

“然而,任何事物都並非表面看起來的那麼簡單。歷史通常被描述成一系列的激烈變化與暴力更迭,但我想展示的是:耶路撒冷是一座具有連續性和共存性的城市,是一座有著混血人群和混合性建築的兼容幷包的大都市,這裡的人們不符合各大宗教傳說和後來的民族主義敘述的狹隘分類。這是我儘可能地以家族發展為線索追尋歷史的原因,大衛家族、馬卡比家族和希律家族、倭瑪亞家族、鮑德溫和薩拉丁家族,直到侯賽尼家族、哈立迪家族、斯帕福德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和蒙蒂菲奧裡家族。這種做法有悖於正統史學所注重的突發事件描述和狹隘敘事,但卻可以展示有機的生活模式。在耶路撒冷不僅有相對的兩方,還有許多相互連結、相互重疊的文化和不同層次的忠誠。它是一個由阿拉伯正統派、阿拉伯MSL、塞法爾迪猶太人、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哈雷迪猶太人、世俗猶太人、亞美尼亞東正教徒、格魯吉亞人、塞爾維亞人、俄國人、科普特人、新教徒、埃塞俄比亞人、拉丁人等等組成的多姿多彩、千變萬化的萬花筒。某個個體經常忠誠於不同的身份,耶路撒冷每個土層的沙石都能找到對應人群。”

“事實上,耶路撒冷的重要性時盛時衰,絕非靜止不動,而是一直處在變化之中,就像一種不斷改變形狀、大小,甚至顏色,但始終根植在原地的植物。最新的膚淺的表現,耶路撒冷作為媒體所說的“三大宗教聖城,二十四小時新聞秀場”——是相對晚近的。有幾個世紀耶路撒冷似乎喪失了它的宗教和政治重要性。在多數情況下,是政治需要,而非神聖啟示再度啟用了宗教奉獻熱情。”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每當耶路撒冷要被遺忘、變得無關緊要時,那些虔誠崇拜《聖經》、潛心鑽研《聖經》的遙遠地方的人們,不管是在麥加、莫斯科還是在馬薩諸塞,都會將他們的信仰投射回耶路撒冷。所有的城市都是認識外部思維模式的窗戶,但這座城市卻是一面雙面鏡,她既能展示其內部生活,又能反映外部世界。不管是絕對信仰的時代、正義帝國構建的時代、福音啟示的時代,還是世俗民族主義的時代,耶路撒冷都是時代的象徵與角逐的物件。然而,就像馬戲團的鏡子一樣,它反射的內容通常是扭曲的,有時甚至是怪異的。”

“耶路撒冷有辦法使它的征服者和訪問者遭受失望與折磨。塵世之城與天國之城的差別是如此令人難以接受,以至於每年都有一百名病人進入這座城市的精神病院,所患之病是“耶路撒冷綜合症”,即一種由期望、失望和幻覺組成的精神病。但耶路撒冷綜合徵也有政治性誘因:耶路撒冷藐視理智、現實政治和戰略,耶路撒冷只存在於擁有貪婪情慾和無可匹敵情感的王國,理性在這裡顯得蒼白無力。即使在這場爭奪統治權和真理的鬥爭中,對其他人而言,勝利也只是增強了這座城市的神聖性。壓迫者越貪婪,競爭越激烈,就越發能激起本能的反應。在這裡,結果往往會超出預期。沒有其他地方能夠喚起這樣的獨佔欲。而這種嫉妒心頗具諷刺性,因為耶路撒冷的大部分聖蹟以及與此相關的解讀,都是借來的或偷來的,它們原本屬於之前的宗教。這座城市的過去通常是虛構的。實際上,每一塊石頭都曾屹立在另一種宗教久被遺忘的神廟之中,也曾屹立在另一個帝國的凱旋門上。伴隨大部分但不是所有的征服而來的是在強佔其他宗教的傳統、故事和遺址的同時,抹去這些宗教存在的痕跡。耶路撒冷經歷了許多破壞,但征服者通常不會摧毀之前就有的東西,而是重新加以利用並為它添磚加瓦。像聖殿山、希律城堡、大衛城、錫安山和聖墓大教堂這樣重要的遺址沒有出現明顯的歷史分層,它們更像複寫紙和刺繡作品,裡面的絲線是如此縱橫交織以至於現在已不可能將它們抽絲剝繭。佔有慾支配下的神聖性競爭導致一些聖蹟先後對三大宗教都變得格外神聖;國王裁決它們的歸屬,人們為它們而犧牲,而今它們幾乎被遺忘:聖殿山曾是令狂熱的猶太人、MSL和基督徒敬畏的地方,但現在很少見到MSL或猶太朝聖者,它基本上再次成為基督徒的場所。”

“在耶路撒冷,真相通常遠不如神話重要。若拿走虛構的故事,耶路撒冷就一無所有了。在這裡,歷史的影響是如此強大有力,以至於它一再被扭曲。考古學本身就是一種歷史力量,考古學家有時和士兵一樣擁有巨大能量,他們被徵募過來為現在的目的而盜用過去。一個以客觀、科學為目標的學科可以被用來粉飾宗教民族偏見,為帝國野心提供辯護。”

賈梅爾·阿卜杜勒·貝拉依年代順序,以三大宗教圍繞聖城的角逐,以幾大家族的興衰更迭為主線,生動講述了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他透過大量的民間調查和文獻考據,以客觀、中立的角度,透過士兵與先知、詩人與國王、農民與音樂家的生活,以及創造耶路撒冷的家族來呈現這座城市的三千年瑰麗歷史,還原真實的耶路撒冷。城市密瑪四個聽完賈梅爾·阿卜杜勒·貝拉依的研究成果非常振奮,這個研究結果才是真正揭開的幾千年戰事不斷衝突加劇的真實原因。密葉迦、市未舒打心底佩服賈梅爾·阿卜杜勒·貝拉,四個人分別擁抱話別後,在市未舒的帶領下又特意來到耶穌的苦難之路,親歷耶穌在苦路留下的最後聖蹟。

苦路是耶穌生前被釘上十字架,到死所走過的一段路,是耶穌在耶路撒冷老城留下的一段聖蹟。十四苦路:第一處,耶穌贖救人類反而被誣告判處死刑;第二處,耶穌揹負沉重的十字架,走在這漫長的苦路上;第三處,耶穌在這條苦路上,為人類的悖逆而跌倒;第四處,耶穌在苦路上遇到母親,面對無法照顧的母親流淚,也只能託付給門徒;第五處,看著苦難的耶穌,西肋乃人西滿幫耶穌背十字架;第六處,聖婦為耶穌拭面抹去汙垢;第七處,不堪苦難的耶穌第二次跌倒;第八處,路遇耶路撒冷的婦女,耶穌勸告;第九處,耶穌第三次跌倒,又再次爬起來;第十處,耶穌被儈子手剝去衣服,但耶穌沒有任何留戀之意;第十一處,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眼睜睜看著被LR;第十二處,耶穌死在十字架上,儈子手得意,善良的民眾不再痛哭而安心;第十三處,耶穌屍體從十字架上卸下,百夫長後悔了,民眾覺悟了;第十四處,耶穌葬於墳墓,耶穌死於我們的罪過,帶著我們的罪過一起被埋葬。

經歷完耶穌十四處苦難里程,城市密瑪四人淚流滿面跪地向耶穌叩拜,轉身又向這裡的諸位聖神真情告白:現在的世界已沒有了仇恨,三大聖神耶穌基督、穆罕默德、猶太天神您們應該在天庭高興喝酒慶賀您們給人類帶來的和平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