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寒門巨賈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八章 持重用兵之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零八章 持重用兵之策

而樞密使韓延守與三衙殿帥李茂英,實際上倒支援宮中。

陝城戰局日促,勝負難料。而御前會議只是議事定策機構,並不預實事。功也好,過也罷,終究是兩府來分派。

韓延守也拿不準下一仗是輸是贏,倘若官軍勢大,他倒絕不會猶豫,一樣要駁回官家的“詢問”。

而李茂英對自己的斤兩很清楚,並不敢與宮中逞強,他壓制王時熙與汪德明並不容易。

而今王時熙願與他交好,他是求之不得。那王時熙與吳元忠有隙,派內侍監軍自然是好的。況且,武人被監軍是理所當然,不是文臣就是內臣,說不定內臣更好交道。

因為御前會議已經否決,監軍便不能再提。官家陳安平得範海獻計,與元熙皇帝召對韓延守、管宗吾與李茂英、汪德明、王時熙,詢問“持重用兵”之策。

結果龍顏大悅。

韓延守提議向陝城諸軍派員體量,並激勵諸軍士,管宗吾隨即附議。

而李茂英等三帥自然絕無異議。至於人選,便自武臣、內侍中各選派四員,依照四行營分別辦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管宗吾不欲派內侍,但李茂英進言道:“自真宗皇帝以來,軍中便喜聞中人宣示,以與官家親近故。即是體量諸軍,自少不得中人。”

韓延守也出言附和:“景德以來,諸軍將確樂見中人。”

這倒是事實,管宗吾只得附議。

而具體名目,自然不好讓都省為難。韓延守便提議設臨時差遣,稱行營承宣使。承宣,即“承流而宣化”。

官家陳安平似懂非懂,李茂英等三帥完全不懂,但不妨礙他們贊同。李茂英甚至問了一個韓延守沒想過的問題。

“不知這行營承宣使品位如何?”

韓延守一愣,倒是管宗吾見機說道:“若是臨時差遣,不設品位即可。”

“正是。只依各人本官視品。”韓延守隨即附和。

他只是順著官家的意思,讓內侍能去陝城罷了,並不打算常設,何談品位。

陳安平倒覺得無所謂,不設品位也挺好,免得都省那裡難辦。

一番商議下來,武臣四員,自然是三衙、兵部推舉,樞密院裁定;內侍四員,則由宮中指派,樞密院、兵部除換告身。

想起陝城兵事,陳安平便去寶華閣翻閱父親在位時的御札,裡面關於大觀北伐的奏疏、御札有很多,他已翻看過大部分。

這次重新翻看當時所設監軍,的確是有內侍的,而且當時兩府與父親的奏疏往來,也都提到了外派內侍監軍的關鍵——歷兵事、知進退。

如果所派非人,導致戰敗的例子本朝也有過,還不止一次。

陳安平很小心的將父親御札放好,又著範海取來陝城開戰以來的文書節略。翻著翻著,他忽然抬頭問道:“朕記得有人上過陝城觀風故事,還是個內侍。”

“官家聖明。”範海不敢欺隱,“卻有這回事,是陸同知所上,其行文平白,不及相公們文筆。”

“那是自然。”陳安平也記起來,那冊子寫的很平淡,但的確沒有糊弄他,“他如今是何差遣?”

“正領著軍頭引見司的差事,他是正管。”

“那也是知兵的?”

“奴婢不曉得。但陸同知是宮中少有的文內侍,不惟字寫得好,還通文章、知掌故。”

“哦,這倒是文武雙全了。”陳安平笑道,“平時倒少見你夸人。”

範海尷尬道:“奴婢一時口快,請官家恕罪。”

“這不礙得。朕知道你們也有朋友的。”陳安平好似洞察一切似的說道。

範海更尷尬了,解釋道:“奴婢不敢。萬萬不敢。”

陳安平並不理他,直說道:“朕看他合適。你傳他來見,便就午後吧。”

陸朝恩的臨機應對當然沒有紕漏,陳安平滿意之餘,便問他還有哪些內侍可作這行營承宣使。陸朝恩答道:“此宜由後省薦舉,奴婢不敢妄言。”

陳安平見他推辭,倒更有好感,再問一番,陸朝恩卻只推說“宮中似奴婢者甚多”

,並不肯實薦一人。範海見此若有所思,後來陳安平問他,他便笑說陸朝恩做過海外軍旅的監軍。

陳安平聽後似有所悟,他讓範海將內侍名錄取來,便按圖索驥。專挑做過海外軍旅監軍的來看。

首先便是葛守遜、葛從義叔侄。葛守遜他是知道的,哥哥趙晟的親信宦官,也做過勾當御藥院。不過,範海說他年老體衰,去了趟孟州還把腿摔了,實在不吉利。

陳安平覺得有理,便選了葛從義,其後又選了去過瑞宋島的劉乙丙。他本想派範海去,但想想自己少不得他,只得換人,選了勾當御藥院閆真——先帝時他也做過江華島監軍。

次日,三衙與樞密院一起上條陳,請派京中武臣赴陝體量、激勵軍兵,幾位武臣不是勳舊,就是戚里。

李綱和司馬立本能的反對,但馮毅卻支援,陳安平沒有表態,司馬立問他,他只說單派武臣赴陝不妥。

禮部尚書管思恭也附和,道是沒有武臣體量軍兵的道理,要派也是派文臣。

最終陳府御前廷辨,御史中丞姚季麟提出派宰相體量。

這自然很不可行。若派宰相體量,那陳安平如何自處?

都省諸人漸次醒悟,姚季麟的提醒很及時。

若果派文臣去體量,無論品位高低,都有責問陳安平的意思,只不過程度不同。

先前既已設四行營,如今再派文臣去體量,陳安平恐怕會不安其位。若其急於求成而倉促用兵,那反而是大災難。

但純任武臣體量,又不合祖制。於是陳安平提議,派內侍勞軍符合祖制,不如內侍、武臣一同派去體量。

司馬立當廷反駁,李綱卻沉默以對。韓延守、管宗吾、馮毅、管思恭、姚季麟先後附議。

“引閹豎預軍事,諸公孰不恥乎?”司馬立當然知道內侍入陝符合“祖制”,但文臣主動提出派內侍干預軍事,仍被他認為是極大的恥辱。

先前駁回官家派遣監軍的努力,一朝化作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