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能翻閱華夏圖書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章 流民逃亡,吸納賑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章 流民逃亡,吸納賑災

京師順天府京城之內。

由於連年的戰火硝煙,導致大明朝北方逐漸誕生了明朝滅亡的最大影響因素——流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大量因戰爭導致背井離鄉陷入逃亡的失地農民想要吃飯,想要安居樂業有個好日子不得不離開戰火紛飛的遼東家鄉。

第一選擇就是京師,是順天府。

畢竟在底層的老百姓眼中,那可是天子腳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會餓死人,怎麼都能討個生計。

於是越來越多的流民彙集成為一條由人組成的洪流。

而早早被派往遼東的袁崇煥本來是不願意眼睜睜看著這些流民不斷的入關前往京師的,但在朱由檢的命令下卻也不得不從。

可心中總是充滿了擔憂,因為無論是誰都知道這所謂的流民中間也存在著不少的滿洲探子。

但朱由檢明白,眼下是遼東。

接下來隨著自然災害的不斷發生,接連暴發的還有陝西、河南、山東,都將成為不毛之地。

聽到有流民大量向京師流動的朱由檢立刻下令。

沿途州府縣城都必須拿出當地朝廷中,所有能夠動用的糧食來幫助這些流民安穩的抵達京師。

而朱由檢也不斷下令從南方抽調大量的糧食用來壓抑京城內的糧食價格。

其中有不少商人似乎在一夜之間看到了商機,試圖大量囤貨,營造出京城缺糧,奇貨可居的氣氛,卻沒承想來自朱由檢的一紙旨意讓這一場原本要爆發的糧食戰爭成了一場笑話。

“告訴所有沿途的官府,病死在路上朕自然不會怪罪,但要是有流民餓死在他們的轄區之內,就不要怪朕不念君臣情誼了。”

說話的是朱由檢,在朝堂之上聽著的卻是文武百官。

在東廠大量洗牌之後的朝堂之上,反對朱由檢的聲音已經小了很多,雖然在很多大臣心中仍是不解為何要在現在這樣局勢緊張的時候。

任由遼東之民眾向京師聚集,但他們並不敢直接說出口來。

朱由檢說完話,就默默的注視著皇位之下的官員們,形勢的急轉直下讓朱由檢猝不及防,只得用更加兇狠的手段來讓眼下的大明少死人,不死人。

“關於流民安置問題,朕與諸位閣老也專門商議過了。”

“決定以工代賑,不管怎麼樣,不管要在這次流民浪潮中消耗多少錢糧,朕都不會心疼半分,但要是有人敢對這些救命的糧食下手,就掂量掂量你們的脖子比刀硬否!”

“戶部!”

“臣在!”

“你們是這大明的財神爺,這次流民浪潮不能全都讓朕一個人掏錢吧!一千萬兩!你們認了!”

今天來朝堂之上的官員是戶部尚書郭允厚,聽到皇爺這樣說一時也是驚慌失措。

連忙跪在地上說道。

“陛下!戶部之國庫已無半點可用之錢糧了啊...”

朱由檢面色一沉,不由郭允厚再說下去。

“朕不是在和你商量,我是在告訴你要拿出這麼多的銀子,並且不得向下攤派,今年給各地王府的錢糧不是還沒有送下去嗎?

扣了!

朕不相信他們能餓著肚皮來京師告狀!”

郭允厚張了張嘴,卻沒能再說出話來。

只能跪地遵旨,但在他心裡卻已然樂開了花。

既然陛下肯願意對自己朱家的人下手,那還有什麼好說的,扣了錢糧拿去賑災就是。

“禮部!”

“微臣來宗道在!”

“五百萬兩,別說沒錢,明年朕的登基大典一切從簡,祠祭清吏司、主客清吏司、精膳清吏司,三司削減開支!

再有外國使臣來我大明覲見,一律要求其自負差費!

並且該收的一個不少收,該給的一律都不給,該拿的一定要都拿!

朕不相信你們搞不來銀子!”

“來宗道遵旨!”

“兵部!”

“微臣霍維華在!”

“五百萬兩,兵部從即日起徹查軍造、軍械,朕要你們在不觸碰任何軍備的情況下給朕擠出來銀子,這銀子用於賑災不會用很久!

還會還給你們,但是要記住一條!

那些見不得人的東西,最好你自己清理乾淨,不然朕就叫魏忠賢去幫幫你們!”

“霍維華遵旨!”

“魏忠賢!”

終於從六部跳過,眾人皆是松了一口氣,但是卻沒想到最後一個卻是魏忠賢。

“徹查二十四監,一千萬兩。”

魏忠賢半句話不敢多說,跪地高呼遵旨。

自從決定要開始正面硬扛此次的賑災事宜之後,朱由檢就不斷的從各處吸收錢糧,大明皇家拍賣行都不斷的開始設立分支機構,以求迅速的處理完各地的地皮、房屋以及大量的珍奇珠寶,換來現銀或糧食。

一麻袋一麻袋的糧食就這樣從官道、從漕運、從海運不斷的向京師雲集,從直隸以來的一路大小州府官員都精神振作。

將扣留在當地的所有糧食,能買的買,能收的收,並且宴請富戶逼捐,以求應對沿途的流民。

而在山海關。

東廠廠衛設立了專門的流民布恩司,對從遼東流竄下來的流民進行逐一的清點,並且派天虎軍進行沿途守衛。

是的天虎軍,皇天不負有心人。

朱由檢寄以厚望的天虎軍終於有一個旅的兵力可堪一用,雖然眼下用的還是精鋼制成的繡春刀,但所有人都能夠看得出來這支由皇家親自訓練的軍隊與其他大明所謂軍隊的區別。

所到之處,紀律嚴明。

不觸碰百姓分毫,甚至遇到飢餓難耐的百姓還會將自己的口糧分發出去,救濟災民。

“爺爺...小歡子沒看錯吧,這就是京師嘛?”

一名衣著破舊的小乞丐拉了拉爺爺的衣角,向著旁邊的老乞丐問道。

“這...這就是京師...吧..爺爺也沒見過啊..”

從遼東到直隸,從直隸到京師,沿途的景象也在不斷的衝擊著這個幼小的靈魂,京城高聳的城牆無不在訴說著百年京師的歷史。

“爺爺..是不是來到京師,小歡子和爺爺就不會再捱餓了呀..小歡子不喜歡餓肚子..很難受的..”

“不會了,不會了,這可是天子腳下..皇爺不會讓我們餓肚子的..”

遠處搭建出的大量木屋,連綿不絕,不斷的收納著這些來自遼東戰火之下的苦難百姓,無論你是富戶還是乞丐,在這裡只有一個名字。

大明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