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能翻閱華夏圖書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

表面上的祥和最終還是沒有換來和平的到來,滿洲內部不斷激發的各種矛盾讓皇太極按捺不住了。

“父汗,這次真的要直接叩關嗎?兒臣還是有些擔憂。”

豪格從寧遠關回到關寧城外與皇太極匯合之後,詳細說明了畢自寅已經願意投靠大清,也已經準備將之後發往關寧的糧草暴露給大清。

這一暴露說白了就是白白送給了滿人,並且此消彼長之間對畢自肅來說可謂危難。

“責令下去命令各旗,加緊軍備,三日之後進攻關寧!”

皇太極知道,只有想盡辦法為自己攬下來更多的籌碼,在與南明皇帝談判的時候才能有更多周旋的機會。

滿洲之內的事情而今已然是讓他焦頭爛額,蒙古人到現在都不願臣服,就連高句麗那邊的朝鮮人都不願意臣服滿洲。

朝鮮王還在不斷的聯絡明朝,想要藉此尋求幫助。

局勢在皇太極的影響下已經很是緊張。

關寧關隘。

送去順天府八百裡加急的密件已經上了路,但畢自肅還是放心不下,他擔心京師那些高堂之上的官員老爺們不重視遼東。

只不過從畢自肅來之後的遼東,雖然後方還有袁崇煥坐鎮,但自由度還是很高的。

朱由檢給出了常人難以擁有的信任,畢竟前世的崇禎帝可謂是軍事狗屁不通,專業擅長微操,事必躬親卻搞的一塌糊塗。

雖然後世總說其文治武功頗有造詣,但江山都丟了說這些後話只不過是後來的漢臣再給盡力貼貼金。

接過江山的滿人給其貼金只不過也是為了說明自己江山來路比較正,那是天命所歸。

“眼下的關寧,問題還是不少啊。”

畢自肅看著遠處駐紮的滿清軍隊正在不斷的像沸騰起來的火鍋一般,心裡也是不好受。

而在順天府,接到第二封來自畢自肅的求援急報之後迅速行動起來。

“王恭廠密報,新式步槍已產一千支,正在緊鑼密鼓的組織槍支測試,現日產可達五百支。”

王承恩來報之後,朱由檢彷彿心中也是落下了一塊巨石,為了王恭廠的米涅步槍研發,可以說整個京師只要和其有關的部門大小官員,都在玩命匹配資源,生怕拖慢進度。

原先投奔至各大府邸的工匠們也因為各種原因被蒐羅了回來。

什麼?你不想回來?

就看原本收留你的官員老爺現在還敢不敢留著你了,要是不想倒黴由東廠親自上門領人。

還是乖乖聽話比較好。

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面對這件事情的時候,大家的屁股還是一致的選擇了最合適的板凳。

原本王恭廠工匠的大批迴流,再加上從江南有名的鐵造工坊抽調人手,又從兵部邊關不斷的將熟練工匠塞入王恭廠內。

讓研發進度不斷的提升,而專業的槍械製造機械也讓進度不斷提升,朱由檢知道現在日產五百支,之後機械不斷被生產,工匠越來越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裝備整個天虎軍也不是難事。

“責令王恭廠一邊組織生產測試,一邊直接開始送入天虎軍進行實戰測試,眼下遼東危機,朕沒有那麼多時間給他們了。”

“奴婢遵旨。”

“另外告訴魏忠賢,一定要做好槍械押運中的保衛工作,要是洩露出去一把槍!朕敢要他的腦袋來頂!”

米涅步槍可是大殺器,雖然知道以眼下滿清落後的製造水平,想要和大明如此的工業化生產比肩還有一定難度。

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嚴格保密還是很重要的。

王承恩領旨之後邊去通報魏忠賢了。

不得不說,有時朱由檢都在感慨,自己要是再來晚一些時候,讓魏忠賢鬱郁而死,自己恐怕要被這些東林黨氣死還毫無辦法。

這一點上就算有系統中各類書籍或是後世眼光都無法彌補在朝堂之爭上自己缺乏的經驗。

京師之內,展銷會正式開幕,各路雲集於京城的客商也是毫不客氣,大把大把的銀子砸出去換來的都是一些在現在可謂珍惜的寶物。

古董、文玩、字畫讓人眼花繚亂;土地、宅院、產業讓人血脈噴張。

就連倭人商團的影子也能在京城看見,金毛的東蠻商團也躍然出現。

只不過這些外來人的出現讓京城不少商賈都無比氣憤,只因他們出手簡直太大方了。

“元青花冬瓜大罐一套!起拍價三千兩白銀!”

“我出三千二百兩!”

“我出三千五百兩!”

偌大的拍賣場上,已經因為雲集於此的客商太多,頗有些小販賣菜的感覺,只不過這價格可謂是驚死人。

“英吉利羅曼商隊出價六千兩!”

“譁!”

全場的目光緊緊盯在了聲音傳來之處的紅毛番子身上。

“荷蘭東印度公司出價八千兩!”

“譁!”

全場再次被驚呆,殊不知這遠遠未到這些紅毛商人的心理價位。

此刻的歐洲最不缺乏的正是白銀,不斷的向外殖民帶來了數不勝數的資源,而英吉利、荷蘭、西班牙等國家也從中賺的盆滿缽滿。

原先像元青花這類的珍惜瓷器是他們這些商人所完全接觸不到的,最多從東南沿海買一些民窯出品的瓷器。

“英吉利羅曼商隊,出價一萬兩!”

“荷蘭東印度公司出價一萬兩千兩!”

瘋了瘋了。

在場的大明客商都覺得這些紅毛番子瘋了,卻不知長久的鎖國避海,讓眼下的大明對歐洲瞭解極少。

眼下的歐洲無論王室還是貴族都以能夠擁有一套來自東方的瓷器或銀器為榮,茶葉貿易早已滿足不了這些來大明撈金的商隊。

珍寶才能賣出高價,回到歐洲之後這一套瓷瓶起碼能賣出十萬銀幣以上的高價,所以這些人在此也是毫不吝嗇。

而負責拍賣秩序的大明皇家拍賣行的工作人員更是激動,自從取消底薪採用分成制度之後,雖然只能獲取很小的一部分分潤,大頭還是進朱由檢的內帑,可這到底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價格越高,他們拿的也才能越多。

“還有沒有人要加價!”

“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