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能翻閱華夏圖書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

“朕在蒙古之戰開始之前就已經和諸位愛卿講的很明白了,這一次朕不僅僅是要讓蒙古安寧下去那麼簡單,朕要的就是整個吞下蒙古,讓大明的版圖再向北擴!”

“現在要與蒙古磋商的,你們恐怕和誰去說都不知道吧..”

朱由檢話音說到這裡戛然而止,轉過頭看向了禮部的來宗道開口說道:“愛卿以為應當如何磋商是好?”

方才朱由檢所說的一番話,字裡行間已經透露出了對於自己所說的話深深的不滿,現在猶如是給自己再一次的機會,如果還是說不上來..

來宗道覺得自己差不多就應該從禮部尚書的位置上面退出來了。

“陛下..臣以為,應當讓蒙古草原上現存的部落自行推選出一位新的蒙古大汗,讓其派遣使臣來到大明覲見。”

然而這一番話,卻讓朱由檢的眉頭皺的更加緊了。

只見他抬起頭來看向朝堂上的王宮大臣們再一次開口詢問道:“你們所有人,都是這麼想的嗎?”

要麼說眼下這些大明官員都是見識過大場面的人呢..面對朱由檢的質疑可以說是瞬間變臉,有的是面露一副愁苦之色,有的是抬起頭來假裝思索。

只有朱由檢所選用的新式司局的大小官員無不是雙眼有神,緊緊盯著朱由檢。

就在這時,有一大臣從佇列之中站了出來,朱由檢看向之後有些疑惑..不知其來自哪裡。

只聽其開口說道:“稟陛下..臣以為來宗道大人所言不妥,大明自古以來雖為天朝上國,可從未有過一定要讓天朝上國吃虧的道理,蒙古之戰耗費我大明民力、錢糧、軍隊將士不知凡幾,怎能輕易就給蒙古人做了嫁衣,皇上既然早有言在先,那麼現如今自當應該將整個蒙古劃歸我大明疆域...至於和誰談..”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朱由檢一邊聽,一邊暗自心驚,眼前這位官員的年紀明顯不大,說話間條理卻如此清晰。

“臣以為..和後金皇太極前段日子送來的蒙古貴族談判最為合適..他們不都是蒙古草原上的貴族嗎?那麼做出的決定就一定能夠代表草原吧..臣以為草原上的牧民們將來一定會感謝他們的!”

這番話,說的擲地有聲,卻讓站在前面的來宗道覺得自己臉上有些掛不住,急忙轉過頭去大聲開口斥責說道:“哪裡有這樣的道理,若是如此,大明怎麼彰顯聖人風範!什麼都計較,豈不是成了街邊售賣餐食的小攤小販..”

然而朱由檢卻帶頭先鼓起了掌,大聲衝著所有人說道:“朕雖不知方才這位敢於站出來說出自己看法的官員叫什麼名字,但是朕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誰..”

目光微微縮緊,朱由檢緊盯著那位大臣,當著朝堂上其他官員的面直接開口說道:“這一次,與蒙古的磋商事宜,就交給這位愛卿了,就是朕不知道愛卿..”

“臣..乃教育部侍郎張純!”

此言一出,在場所有人的目光紛紛投向了正站在來宗道身旁的黃立極,這位從內閣首輔到兼任教育部尚書的朝廷頂流大臣,最近可是低調了不少。

就連在朝堂之上,往往都是站著如同入定一般,一言不發。

然而今天卻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剛一出面的黃立極似乎就給所有人展現了一個極大的驚喜。

但這卻讓來宗道很是難受,他沒想到第一個站出來抨擊自己的卻是來自教育部的官員,而在他看來,這幾乎是想都不用想就可以確定為是在黃立極的授意下才如此行事的。

來宗道沒想到,自己主動出來擔當這樣的大事,最終還是沒能夠攬到自己手裡不說,反而在陛下面前丟了大人。

在其他同僚官員面前也是臊的不行。

可朱由檢哪裡顧得上這些,點了點頭開口說道:“朕有旨,著內閣擇日發出,教育部張純調禮部左侍郎,全權負責蒙古外交事宜!”

“臣..臣,叩謝皇上聖恩!”

說是叩謝,大明朝的朝堂上卻沒有動不動就下跪的規矩,只是躬身行了個禮,一臉激動之色的張純便欠了欠身回到了自己原有的位置上。

能夠感受到朝堂上的氣氛有些不一般,朱由檢調轉話題開口說道:“此次蒙古之戰,天虎軍將士作戰勇猛異常,可謂打出了大明天威,打出了鋼鐵之師的氣勢!除天虎軍冊賞以外,朕加賞白銀二百萬兩!!”

“臣遵旨..”一旁的錢袋子、大管家,畢自嚴率先躬身開口說道。

而不少武官也是拱手齊聲開口說道:“謝陛下!”

朝堂上的風波告一段落,卻讓朱由檢越發決定禮部的來宗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怎麼年紀大了自己也糊塗了。

張嘴閉嘴就是和自己說一些祖宗之制和儒家禮法,平日裡在自己面前唸叨幾句也就罷了。

可現在,卻將這一套搬到了朝堂之上。

甚至準備搬到和蒙古人磋商的談判桌上,朱由檢簡直是被雷的不輕,畢竟這麼多的投入可不是開玩笑的。

如果不能夠藉助這一次的機會吞掉整個蒙古,包括韃靼蒙古和漠西蒙古,乃至於漠南漠北和河套地區。

那麼大明註定是虧的一塌糊塗。

“傳朕的旨意,即日起在全大明內開啟官員選用制度。”

朱由檢的東暖閣議事廳裡,如今都坐著的是平日裡不太能夠看得到的面孔,首先表示疑惑的便是吏部尚書周應秋。

這位從新式科舉前兩輪移交出去之後就幾乎沒有怎麼露過面的大明吏部尚書,按理來說應當是朝堂內腰桿子最硬朗的官員。

可自從朱由檢登基以來,卻由於長時間給吏部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差事,現如今卻顯得有些被安插到了冷板凳一般。

因為現如今官員的升遷,已經全部要根據官員考核制度之中的結果來進行評定。

吏部..的存在感也就更是低的離譜。

只聽周應秋拱手開口說道:“陛下..臣不知陛下所言這官員選用制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