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能翻閱華夏圖書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

夜晚。

京城內,東廠大院之中,魏忠賢卻在此點燈熬油並未離去回府,至於原因..只是朱由檢一句吩咐。

要東廠連夜將張倫的底細摸個清楚。

可就在眾人調閱資料時,院外卻有一道黑影站在門口。

“誰?”

“自己人!”

說罷那道黑影從腰間摸出一塊腰牌亮了出來,門口的守備廠衛見腰牌無假,便放人進去了。

可那男人則是快步走到了屋內。

見魏忠賢居然在東廠未離去,連忙跪在地上伏首說道:“公公!張倫今日自宮中離去,並未回家,而是先去往了內閣首輔黃立極大人家中近半個時辰後才離去。”

魏忠賢的神色沒有絲毫變化,只是點了點頭說道:“咱家知道了,下去領些賞錢休息幾天...東廠的規矩你應當明白的。”

“是!屬下..自然明白!”

人走了,魏忠賢的表情卻肉眼可見的沉寂了下來,心中止不住的升起了一陣疑惑:黃立極這老家夥,要幹嘛?

儘管黃立極表面上只不過是愛才心切。

但這魏忠賢哪裡知道,明天一早陛下就要自己摸排出來的結果,魏忠賢的眉頭瞬時皺在了一起。

“這黃立極,到底在搞些什麼文章。”

可儘管魏忠賢心有疑慮,但還是提筆在摺子之中寫道:“張倫可用,並無異常。”

這是魏忠賢的一次試探,在他看來,或許可能就是自己為朱由檢做的最後一件事情了。

隨後,魏忠賢便招呼一聲旁邊說道:“魏良!”

一年輕人從門外推門而入,看向魏忠賢便脫口而出:“爹爹!兒子在!”

“多派去些機靈人手,增派到黃立極和張倫身旁,咱家覺得此事有異!”魏忠賢看向自己不遠處的年輕人,眼神之中明顯有些柔和的情緒在裡面。

太監何來子嗣,只不過是魏忠賢多年以前在京城外收養的孤兒罷了,這麼多年當兒子一般養在身邊..

原本是以為若是自己能夠尋個善終,便以此子替自己養老送終。

可沒想到朱由檢居然讓魏忠賢自行決斷,選用東廠下一任的接班人,他駱養性都是駱思恭的兒子,方才接任的錦衣衛指揮使。

東廠,又何嘗不能夠由自己再往下傳呢。

只可憐這原本給自己養老送終的兒子,也是一個太監...但太監又如何,只要能在這盛世天地有所作為,魏忠賢覺得。

值當!

次日的清晨,朱由檢睡得很香。

可能是因為昨天一天和張倫關於蒙古問題上聊了許久,一直都很順暢的關係,讓朱由檢的心裡總算是有一塊巨石即將落地。

洗漱之後,朱由檢正在用膳。

一旁的王承恩便雙手遞上了來自東廠的奏摺,朱由檢並未翻開而是直接說道:“魏忠賢都說什麼了?”

“回稟皇爺..魏公公說,此人並無異常,可用。”

朱由檢點了點頭,其實他心裡比誰都清楚,張倫的出身必定會帶來一定的爭議,黃立極的影子將會和烙印一般出現在張倫的身上。

他一早想讓魏忠賢調查的,也和黃立極沒有太大的聯絡。

只不過作為皇帝的朱由檢沒有直說罷了,不然誰能夠知道魏忠賢手底下的東廠會將事情擴大搞成什麼樣子。

誰料,張倫與黃立極的一番深夜會面,卻還是讓魏忠賢盯上了這位年輕的大明官員。

“張倫來了嗎?”

“回稟陛下..張倫早早的就已經到了,如今已經候了快半個時辰了。”

王承恩說完,朱由檢卻緩緩開口說道。

“那便讓張倫一同陪著朕用早膳吧,順便還能將昨日未說完的事情再講一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王承恩聽到後沒有多想,連忙下去安排了。

只不過看著王承恩的背影,朱由檢有些愣神...這位在歷史上隨著自己走到亡命的內官,看起來這兩年卻老了不少啊...

沒過一會,張倫便風塵僕僕的走了進來,朝服之上有些褶皺,朱由檢並未在意,反而是笑著說道:“昨晚議事,看來是朕耽擱的時間長了,愛卿都未能有時間在家中打理好朝服便再次來到宮中..”

這話卻是讓張倫心中宛如驚濤駭浪一般震驚,朱由檢是無心所言,但這話聽在張倫耳朵裡卻是以為朱由檢知道昨夜自己去了黃立極家中。

可張倫畢竟不是等閒之輩,只見他臉上並未有異常之色。

反而是開口說道:“回稟陛下,臣並無大事,今早京城有風,或許是被吹皺的...”

朱由檢點了點頭。

“坐,來人,給愛卿送份早膳上來。”

“臣謝陛下隆恩!”

沒過多久,早膳被送了上來,朱由檢見兩人都吃的差不多了,便開口說道:“張愛卿,昨日朕覺得你說的對蒙古之策,或許還有下文未曾說完..”

“回稟陛下,臣不敢隱瞞,那對蒙古之策的確是還有下文。”

張倫拱手說道。

而朱由檢則是面露微笑,開口說道:“那便是朕猜的沒錯了,愛卿給朕說一說吧,後面還有些什麼。”

“陛下..這隨後還有一點,那便是要在蒙古樹立獨立司法,引用《大明律》卻可作適當修改,因地制宜。”

“哦?愛卿可否和朕說說,為何要在《大明律》的基礎上還要做一定的修改呢?”朱由檢開口便說道。

“陛下,如果說大明鄉間百姓尚且識字者人數不多,那這蒙古草原之上就更加差了,臣以為若是將《大明律》全盤引入,定將會因為其繁瑣複雜引來不少蒙古底層牧民的排斥,並且不利於律法在蒙古行省的推行。”

張倫剛一說完,朱由檢便大笑一聲,說道:“張愛卿果然有賢良之能,那麼接下來可還有其他策略?”

推行大明律法,朱由檢也早早的就想過,只不過他並沒有像張倫這般細心,想到了大明百姓與蒙古牧民之間的差距。

要對律法做出適當的修改,其實朱由檢心裡還知道,隨後這刪減修改出的適用於蒙古行省的律法。

還得找個靠譜的蒙古文翻譯才行,不然一旦曲解了《大明律》的意思,容易鬧出不必要的事端。